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化工
现代化工

张立萍

月刊

0253-4320

mci@cheminfo.gov.cn

010-64444090

100029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现代化工/Journal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化工技术信息性期刊,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公开发行,月刊。1980年创刊,坚持大化工、全方位的服务方向,以战略性、工业性和情报性为特色。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石化、石油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成就,读者对象为化工科研及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以及化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及营销人员。主要栏目有专论与评述、技术进展、科研与开发、化工行业设备、市场研究、环保与安全、海外纵横、知识介绍、 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利集锦及服务窗等。并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孔MnO2-Fe3O4壳聚糖微球用于增强类Fenton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王东钢汪志敏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壳聚糖与金属盐混合溶液滴入碱性溶液中,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金属壳聚糖微球(MnO2-Fe3O4/CS),并用于刚果红(CR)的类Fenton降解.结果表明,与单金属壳聚糖微球(MnO2/CS、Fe3O4/CS)相比,MnO2-Fe3O4/CS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最佳条件下(50 mg/L CR,pH=7,0.9 mol/L H2O2,2.0 g/L催化剂,60 min),CR 的去除率达到 100%.MnO2-Fe3O4/CS 的高活性归因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特殊多孔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扩散和活性位点的暴露;Mn-Fe双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电子传递,有效提高了催化活性.金属壳聚糖微球可以很容易地从反应体系中收集,重复使用5次后仍然保持较高催化活性(88.2%).

    类Fenton催化壳聚糖刚果红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改性磺化聚醚醚酮膜的研究

    王体东纪亚
    223-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一种基于磺化聚醚醚酮的复合膜,通过聚多巴胺将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连接在复合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调控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获得了一种高性能改性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结果表明,该改性复合膜具有优越的离子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在组装的全钒液流电池中,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电池的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高达99.2%和85.6%.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对磺化聚醚醚酮膜的成功改性,证明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磺化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复合膜表面改性全钒液流电池

    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预旋涂工艺研究

    谭理李海进
    228-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宽带隙钙钛矿材料存在缺陷密度大、相分离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为改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预旋涂方法,即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在碘化铅层表面均匀涂覆甲胺乙醇溶液(MES)+苯乙基碘化铵(PEAI)完成预旋涂工艺.通过预旋涂后,器件最佳效率为20.81%,优于未预旋涂器件(19.7%)及单一 PEAI预旋涂处理器件(20.2%),同时也表现出优良的稳定性.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宽带隙预旋涂甲胺乙醇溶液缺陷钝化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群YQS脱氮及聚集特性研究

    杨欣雨刘玉香
    234-240,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一个兼具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性能和聚集性能的菌群YQS,鉴定其优势属为Rhizobium、Azoarcu和Hydrogenophaga.综合分析了菌群YQS的脱氮性能、影响异养硝化性能的因素、聚集性能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菌群YQS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33%、89.55%和85.94%;碳源为柠檬酸钠、C/N为12、温度为30℃、转速为130 r/min是菌群YQS进行异养硝化的最佳条件;菌群YQS的良好聚集性能与其分泌的EPS有关,聚集指数可达53.72%.菌群YQS的分离为实现污水生物高效脱氮和功能微生物富集提供了新的生物资源.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根瘤菌脱氮聚集胞外聚合物

    气凝胶在稠油热采井水泥浆中的应用

    李宇谢海英王佳杨汉元...
    24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稠油油气资源不断勘探开发,稠油黏度升高.在热采过程中,由于热量散发大,油气温度很低,导致流动性变差,甚至出现凝固,降低了稠油产量.针对这一问题,以SiO2气凝胶为原料,采用正辛烷溶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得了具有良好分散特点的纳米亲水性气凝胶HYA-1.研究表明,加入2%亲水气凝胶HYA-1,水泥石养护14 d后抗压强度衰减不明显,抗折强度提高了 1.09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渗透率降低了 97%,水泥石导热系数降低了 91%,实现了二氧化硅气凝胶低导热的属性.HYA-1应用到旅大热采固井中,显著降低了热采固井水泥浆的导热系数,固井质量优秀,解决了渤海辽东湾海域热采井热量损失大的问题,满足了正常热采固井水泥浆的隔热和保温需求.

    亲水气凝胶稠油热采井低导热高强度

    聚苯乙烯合成工艺热危险性研究

    贾学坤王文和李志涌马宇驰...
    246-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聚苯乙烯合成工艺聚合反应的热危险性,利用反应量热仪(RC1mx)研究聚合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测试聚合反应前后混合物料的绝热分解特性,并开展动力学研究.RC1mx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总放热量为82.612 kJ,绝热温升△Tad为152.6℃,最高合成反应温度为252.6℃,技术最高温度为146℃.ARC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混合物料的绝热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放热在62~118℃,绝热温升为56℃;第2阶段放热在118~145℃,绝热温升为27℃.根据ARC实验第1阶段绝热分解动力学分析,得到表观活化能为120.55 kJ/mol,指前因子4为36.5 min-1,求得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时间.根据RC1mx和ARC实验结果对聚苯乙烯合成工艺聚合反应进行了热危险性评估.

    安全工程聚苯乙烯热失控反应量热仪绝热温升绝热加速量热仪反应动力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的碳捕集用吸附剂选择与实验研究

    魏炜崔志博刘凤霞许晓飞...
    25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13X、NaY、MCM-41、NaA和CaA 5种代表性的沸石材料分别建立了分子模型,利用大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研究了该5种沸石材料分别对纯CO2和N2的吸附分离行为,获得了单组分等温曲线和等容吸附热曲线,以此揭示不同沸石材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NaY在室温下对纯CO2的饱和吸附量最高(6.14 mmol/g);在对CO2/N2混合气体选择性吸附的研究中发现,CaA与CO2的结合力最强,NaY对CO2选择性最高.该模拟计算有助于吸附法CO2捕集中沸石骨架材料的筛选,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沸石骨架材料碳捕集大正则蒙特卡罗模拟吸附分离

    负载相变材料的埃洛石杂化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房爱省李海明李洪彦
    260-264,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负载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相变材料的埃洛石纳米管(HNTS)为载体,与改性氧化石墨烯共同构建负载相变材料的杂化气凝胶(HGA).聚合物单体被引入到HNTS管腔中,通过聚合形成聚合物纳米线,与相邻石墨烯(GO)纳米片相互作用,将HNTS和GO紧密连接,形成三维(3D)多孔杂化气凝胶.当样品负载时,载荷将在GO纳米片、HNTS和聚合物纳米线之间有效传递.通过SEM、FT-IR、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等表征了 HGA的成功制备.通过压缩性能测试、激光显微拉曼光谱研究了 HGA的应力传递行为.测试了材料的热性能,分析了其相变行为.结果表明,PMMA聚合物链和HNTS可以增强杂化气凝胶的结构,HGA中的相变材料在低温发生相变并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埃洛石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变材料石墨烯杂化气凝胶隔热

    工艺条件对含氟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的影响

    于蒙胥亚琨李育桥郑佳...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耐氟铜基催化剂,在99.9%HCl+0.1%HF混合气氛下制氯气,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HCl和O2体积比、质量空速对HCl单程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90℃、HCl和02体积比为2∶1、质量空速为1 h-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氯化氢单程转化率可达92.5%;为进一步验证催化剂稳定性,运行1 500 h后HCl单程转化率稳定在91%~93%之间.通过ICP分析,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u元素流失率为1.175×10-5 g/h,初步估算稳定运行10 000 h后,Cu流失仅为催化剂Cu元素添加量的1.68%,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和耐氟能力.

    含氟氯化氢催化氧化耐氟铜基催化剂氯气正交实验

    UiO-66-NH2/wood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甲醛吸附性能研究

    房梦迪丁佳蓉赵爱晨胡泽文...
    269-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巴沙木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在木材管道内原位生成UiO-66-NH2/wood复合材料;以甲醛为降解目标,对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并借助XRD、FT-IR、SEM和热重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材料结构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木材为载体制备的UiO-66NH2/wood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尺寸为木材的2倍,且其在200℃以下热稳定性较UiO-66-NH2材料有明显提高,UiO-66-NH2/wood复合材料对甲醛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100 min内对甲醛最高吸附效率为95.64%,其对甲醛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经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其甲醛的吸附过程以内部扩散为主.

    木材UiO-66-NH2/wood甲醛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