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雷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雷达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陈玲

月刊

1004-7859

modernradar@263.net

025-51821080 51821085

210039

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

现代雷达/Journal Modern Rada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大型专业性学术刊物,内容丰富,学术性强,有较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国防科工委下属我国十大国际交流重点国防科技刊物之一。以刊登国内我先进雷达技术为主,兼载通信、微波、ECM和ECCM技术。欢迎赐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维重频特征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

    徐涛刘章孟郭福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提取和利用雷达脉冲间隔高维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将相邻脉冲间隔所构成的向量作为脉冲的高维特征,以增强不同雷达信号之间的可分性,再利用聚类方法提取脉冲列中的这种特征;然后将该特征构成特征向量,以表现特征的整体性;随后基于该特征向量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最后将学习到的模型用于未知雷达脉冲列的识别.仿真实验验证了新方法在不同数据量和数据噪声场景下相对于传统方法的显著优势.

    脉冲重复间隔高维特征决策树雷达辐射源识别

    基于残差网络ResNet18-SVM的弹道中段目标识别

    杨书涵韦楠楠张兴敢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纯基于深度学习的弹道目标识别算法在小样本下鲁棒性差、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残差网络ResNet18 与支持向量机(SVM)级联的分类模型,对弹头、重诱饵、轻诱饵和碎片四类典型弹道目标进行识别.该识别以雷达回波信号的时频图像作为输入,利用残差单元自动抽象出目标特征,再输入SVM识别分类,该模型结合了ResNet深层感受野大、SVM对高维特征样本拥有较好的分类能力的优势.文中实验采用的雷达回波数据集通过弹道仿真和目标电磁仿真获得,通过仿真实验表明级联模型ResNet18-SVM比单纯的ResNet18 识别率平均提升 1.9%;文中模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在不同信噪比下相比于SqueezeNet、ZFNet、AlexNet网络平均精准率分别高出 14.3%、16.3%、4.46%.

    弹道目标识别时频图深度学习残差网络特征提取

    一种天基双基地InSAR系统的相位同步方法及验证情况

    来驰攀刘爱芳江涛林幼权...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德国的TanDEM-X双星编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卫星系统为背景,提出了基于点频连续波同步信号双向对传,实现编队卫星InSAR系统相位同步的方法.文中给出了该同步方法实现的框架,对该相位同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出了补偿相位差的表达式,并对影响同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该方法可用于天基双/多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相位同步链路的设计,仿真分析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理论可行性.此外,通过搭建实物系统对系统的工程可实现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获取的载波频率相位同步精度与倍频器件的频率精度和一致性密切相关.该相位同步方法为与TanDEM-X相近InSAR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编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同步双基地雷达

    星源照射多基地雷达系统目标定位建模及精度分析

    董晴刘杰毛永飞吕争...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源照射多基地雷达系统由一个星载发射源与多个接收站组成,这种一发多收的雷达系统定位精度较单星定位精度高.因为工作体制和构型原因,一发多收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理清多基地雷达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文中给出一种典型的一发多收雷达系统定位模型;其次,从几何稀释因子(GDOP)角度出发,对比不同接收站数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发现雷达系统接收站数量为三收或四收时系统效费比较高;然后,研究了不同探测构型所对应的一发三收雷达系统定位精度,发现顶角为 120°的Y形布局方式下系统定位精度最优;最后,给出了系统定位精度随目标高度的变化.

    星源照射多基地雷达定位精度接收站数量布局方式

    星载平面SAR卫星RCS特性研究

    魏明山刘光花程忠健李玉财...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结构精细估计是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内容,阵元间距的估计更是关注的重点.在微带星载SAR间距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波导裂缝SAR卫星电磁仿真和间距估计,利用SAR卫星不同倾斜角下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空间不变性,采用球体空间距离实现了倾斜角未知条件下的阵列间距估计.对多颗SAR卫星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方法可靠可行,研究获得的RCS身份密码有助于提高SAR卫星识别和精细结构估计能力.

    雷达散射截面合成孔径雷达微带天线波导裂缝天线

    高频地波雷达编队目标分辨方法

    杨磊张晖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方位分辨性能受限和多普勒模糊问题,高频地波雷达(HFSWR)难以分辨编队内的子目标.该文将逆合成孔径原理应用于HFSWR,提出横向距离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运动补偿处理中消除径向运动分量、保留旋转运动,实现聚焦的多普勒谱,并分辨多个子目标.然后,横向距离定标处理将频率坐标转化为横向距离,进而估计子目标间的间距.其中,由最小熵准则来估计径向速度和径向加速度,由分段数字波束形成来估计旋转角度.为了在有限积累时间条件下提升分辨效果,采用基于数据复用方式的重叠相干积累来增加扫频周期数.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理论分辨率在几百米至几千米范围内,运动补偿和横向距离定标实现了单纵队的分辨及其间距估计,重叠积累具有缩窄主峰和降低旁瓣水平的效果.

    高频地波雷达编队目标逆合成孔径相干积累

    碳纤维杂质对天线罩性能的影响分析

    张轶群王超孙荣庆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线罩作为雷达系统的重要电磁窗口,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若不慎混入碳纤维杂质,对天线罩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还未明确.为此,文中首先对含碳纤维杂质的天线罩结构在电磁场下的失效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分析了失效区域对天线罩透波率、介电性能等电性能指标的影响,并对含碳纤维杂质失效区的结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最后通过试验与仿真等技术方法对失效区的扩展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对天线罩的结构设计、生产加工、故障分析等均有积极意义.

    雷达天线罩烧蚀碳化电性能力学性能

    结合改进FPFH的Super-4PCS点云配准方法

    曾伟杨涛喻翌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四点快速鲁棒匹配算法(Super-4PCS)粗匹配过程计算复杂度较高,配准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的Super-4PCS粗配准算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从快速点特征直方图中筛选出能代表点云特征信息的特征点,并将筛选出的特征点云作为输入数据进行Super-4PCS粗配准,由Super-4PCS粗配准得到初始变换矩阵,再进一步进行最近点迭代算法(ICP)精配准.为了验证在不同密度点云下的匹配效率,分别使用Bunny、Dragon两种不同密度的点云数据集进行配准实验,在满足精配准精度的基础上,对比FPFH-SAC和Super-4PCS粗配准方法,粗配准速率分别提升了 72%和 58%,总体配准速率分别提升了 43%和 32%.

    点云配准快速点特征直方图超四点鲁棒匹配算法主成分分析法最近点迭代算法

    国外高波段多功能综合射频发展综述

    王磊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不断变化的军事需求牵引和有源相控阵、开放式架构等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多功能综合射频技术不断迭代发展,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高波段多功能一体化是各国的重点研究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文中介绍了国外机载、舰载领域综合射频典型项目的最新发展情况,总结了主要关键技术发展特点,为国内高波段综合射频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思路.

    多功能综合射频高波段

    双线偏振全数字相控阵天气雷达设计与试验

    刘新安曾正茂陈玉宝张深寿...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极端灾害性天气对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平板阵列天线和全数字收发组件,并具有双线偏振功能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脉内频相扫多波束的扫描策略设计,以及基于机内标定系统的在线标定设计思路.最后采用研制的工程样机开展了强对流天气观测试验,并与CINRAD/SAD雷达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工程样机对强对流天气的观测具有一定优势.

    双极化全数字相控阵平板阵列天线扫描策略系统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