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贺大林

双月刊

1009-8291

xdmnwk@126.com

029-8265705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U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郭应禄院士任名誉主编,聘请国内泌尿界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及编辑委员会委员。该杂志为泌尿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刊登国内外最新的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逆行松解神经血管束且保留Retzius间隙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王勇刘子豪刘洋黄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留耻骨后间隙的前列腺癌根治术(RS-RARP)可以显著提高术后即刻尿控且不增加切缘阳性率.然而该术式学习曲线长,目前能掌握的学者不到 10%,尚未推广.基于对前列腺解剖结构及手术方式的认识,本中心对 RS-RARP进行优化.我们首创了完全后入路逆行松解神经血管束的 RARP,最大限度保留神经血管束,简化手术操作,仅使用一根缝线即可完成尿道吻合,无需使用 Hem-o-lok,减少相关并发症.我们在本中心常规开展该术式,通过多维度分析认为这是一种"肿瘤控制可、尿控保护好、性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操作性强"的手术方式.本文详细介绍该术式的关键步骤及操作体会.

    前列腺癌神经血管束逆行松解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尿道吻合Retzius间隙

    离断式与非离断式肾盂瓣肾盂成形术:探索与进展

    刘畅王冰杨昆霖李学松...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以肾脏至输尿管尿液流出受阻为特征的疾病.随着腔镜技术发展,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接受肾盂成型术治疗的患者中仍有约 10%会治疗失败,此类患者常伴有长段的近端输尿管狭窄(长度>2 cm),再次手术难度和失败风险显著增加.既往需通过回肠代输尿管手术或自体肾移植手术来替代或弥补输尿管的长段缺损,然而此类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多,多数情况下并不被作为首选.肾盂瓣技术使用患者自身扩大的肾盂壁为材料,能够连接较长段的输尿管缺损,是针对这一难题的良好解决方案.本文回顾了现有文献中对于肾盂瓣肾盂成形术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本中心肾盂瓣肾盂成形术的技术改进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肾盂瓣肾盂成形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狭窄

    伴上尿路扩张的尿崩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一项单中心临床研究

    王学胜周忠涵李兴李勋华...
    12-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VUDS)和全尿路功能障碍(AUTD)分级系统描述伴上尿路扩张(UUTD)的尿崩症(DI)患者的全尿路特征,归纳总结伴 UUTD的 DI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于 2010 年 1 月—2020 年 1 月收治的 28 例伴 UUTD的D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UUTD和 AUTD分级系统评估患者的上尿路特征.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查、VUDS、UUTD、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28 例伴 UUTD 患者中 DI患者 21 例(75.0%),DI合并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 7 例(25.0%).除 2 例DI合并 NB患者因膀胱容量小、顺应性差以及肾功能不全行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外,其余 26 例(92.9%)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联合膀胱颈切开等个体化治疗以及相应的膀胱管理(包括间歇性导尿、留置尿管和规律排尿)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3 例(46.4%)肾功能异常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从(269.8±105.7)μmol/L下降到(164.4±90.2)μmol/L.28 例患者的 48 条扩张输尿管的上尿路积水扩张分级明显改善,患者的上尿路积水扩张分级中位数由 3 级降至 2 级.结论 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小梁形成和感觉减退或消失是伴有 UUTD的 DI患者的共同特征,个体化药物治疗结合合理的膀胱管理可改善DI患者的上尿路扩张程度和肾功能.

    尿崩症膀胱扩张上尿路扩张神经源性膀胱个体化治疗诊断流程

    应用经直肠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比较

    熊飞王红李峰薛力...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EUS)微血管成像、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 156 例,根据患者采取的穿刺活检方法分为 A组(n=52)、B组(n=49)和C组(n=55),其中 A组给予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B组给予弹性成像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C 组给予 CEUS微血管成像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比较各组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比例及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同时分析 CEUS微血管成像、弹性成像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结果 B组和C组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比例分别 24.18%和 25.71%,明显高于 A组的 13.15%(P<0.05).B组和C组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3.88%和 94.55%,高于 A组的 75.00%(P=0.002).B组恶性病灶弹性成像参数 Emax和 Emean分别为(65.56±14.43)kPa和(59.59±11.02)kPa,高于良性病灶(P<0.001);良恶性病灶CEUS微血管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病灶血流分级 3 级比例达到 95.65%.弹性成像参数 Emean诊断前列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 0.810(95%CI:0.690~0.930,P<0.05);CEUS 微血管成像血流分级诊断前列腺癌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965(95%CI:0.913~1.000,P<0.05).结论 相比较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CEUS微血管成像及弹性成像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同时CEUS微血管成像和弹性成像可为诊断前列腺病变提供半定量/定量参数依据.

    经直肠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前列腺病变

    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CT在tPSA≤20ng/mL前列腺癌患者转移灶检出的应用价值及预测因素

    郑安琪王卓楠董伟璇李运轩...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 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0 ng/mL 前列腺癌患者转移灶检出的应用价值以及影响成像结果的临床预测变量,并建立PET/CT阳性预测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0 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并行18 F-PSMA PET/CT 成像的175 例患者的影像、病理、血清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依据PET/CT成像结果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计算阳性检出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18 F-PSMA PET/CT成像对tPSA≤20 ng/mL前列腺癌转移灶阳性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结果 175 例 tPSA≤2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中,18 F-PSMA PET/CT 检测出转移灶 78 例,未检出转移灶 97例,阳性率为 44.6%(78/175);有无尿路系统症状、PET/CT检查同期有无行雄激素剥夺(ADT)治疗及 Gleason(GS)评分危险程度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尿路系统症状(OR=3.64,P<0.001)、GS评分危险程度(OR=3.96,P<0.001)及同期行 ADT治疗(OR=3.71,P<0.001)与转移灶阳性检出率有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亦显示尿路系统症状(OR=3.19,P=0.002)、GS评分高危组(OR=2.95,P=0.005)以及同期行 ADT 治疗(OR=3.27,P= 0.001)是影响PET/CT阳性检出率的独立预测因子.成功建立PET/CT列线图.结论 血清 tPSA≤20 ng/mL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几率仍较高,18 F-PSMA PET/CT对于转移灶的早期检出有较高价值;尿路系统症状、GS评分高危组以及同期行 ADT治疗是影响转移灶检出的独立预测因子,结合预测列线图可以协助临床优化影像学检查路径.

    前列腺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转移独立预测因子预测列线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经皮肾镜取石术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杨斌耿尔康万川平牛愿坚...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Ⅰ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Ⅰ期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Ⅱ期 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疗效,以确定此类患者最佳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于 2012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发表的有关于结石性脓肾研究的文章,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在检索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 Review Manager software(RevMan 5.4.3,Cochrane协作网,Oxford,UK)进行 Meta分析.结果 本文从 105 项研究中选择了 11 项共 688 例患者.其中 347 例接受Ⅰ期 PCNL治疗,341 例患者接受Ⅰ期PCN及Ⅱ期PCNL治疗(以下简称Ⅱ期PCNL).Meta分析结果显示:Ⅰ期 PCNL和Ⅱ期 PCNL在结石清除率(P=0.95)、手术时间(P=0.48)、术后感染性休克(P=0.36)、肾周积液感染(P=0.2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期和Ⅱ期PCNL在术后发热(P=0.03)、留置肾造瘘管时间(P<0.01)、住院费用(P<0.01)、住院时间(P<0.01)、术后住院时间(P=0.0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结石性脓肾患者的治疗,以上 2 种方案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发生肾周积液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方面类似.虽然Ⅰ期 PCNL术后发热的患者更多,但是住院费用更低,留置肾造瘘管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Ⅰ期PCNL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脓肾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在临床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泌尿系结石结石性脓肾经皮肾镜取石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荟萃分析Ⅰ期手术分期手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肝脏损伤11例诊治分析

    杨雨阳梁泰生吴刚张鑫...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并发肝脏损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期为同类患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检索2017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接受 PCNL的 926 例患者,收集并分析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 11 例患者并发肝脏穿刺损伤,其中男性 6 例,女性 5 例,平均年龄(55.00±13.25)岁,损伤均由术后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确诊.术后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4.00±11.97)g/L,1 例患者因脓肾及多次手术需接受输血治疗,全部患者通过延长拔除肾造瘘管时间[平均(6.73±1.27)d]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无明显腹膜炎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PCNL并发肝脏损伤时保守处理通常是安全且有效的.

    经皮肾镜碎石术手术并发症肝脏穿刺伤保守治疗

    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行挽救性治疗的临床分析

    赵峻樑赵迪威杨峻杨振宇...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6 月—2020 年 12 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前列腺癌(cT1 c~4N0M0)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开展的挽救性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挽救性放疗、挽救性冷冻消融、挽救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挽救性治疗后进行了规律随访.结果 共 8 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患者中位年龄为 71(63~76)岁,患者中位初诊PSA为 17.650(10.380~325.10)ng/mL,初次冷冻消融后中位最低PSA为 0.041(0.003~0.541)ng/mL.患者局部复发时中位PSA为 3.030(2.090~19.180)ng/mL.3 例直肠指诊触及硬结,7 例影像学提示局部复发,4 例患者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其中 2 例活检阳性.挽救性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 54(9~75)个月.4 例患者行挽救性放疗,其中 2 例分别出现血便、血尿、尿路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 例患者接受挽救性冷冻消融,术后无并发症;1 例患者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RP)+放疗,根治术后出现淋巴漏,经保守治疗后恢复.2 例患者接受单独 ADT治疗,其中 1 例出现潮热,后自行好转.1 例接受单独 ADT治疗的患者,63 个月后出现肿瘤进展,其余患者至随访截止前未出现肿瘤进展和死亡.结论 对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局部治疗(挽救性放疗、冷冻消融、RP)和 ADT,但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前列腺癌冷冻消融术局部复发挽救性治疗雄激素剥夺治疗放疗前列腺癌根治术

    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关系分析

    李伟程丰朱俊雷王锁刚...
    46-5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其中包括前列腺癌组织 501 例,正常组织 52 例.运用R软件提取前列腺癌患者中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差异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基因,对预后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同时探讨预后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甘氨酸裂解系统蛋白 H(GCSH)与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同时发现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树突细胞、CD8+ T 细胞、浆细胞也显著相关(P<0.05).结论 GCSH 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前列腺癌铜调节的细胞死亡肿瘤微环境甘氨酸裂解系统蛋白H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标志物

    预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侯亚坤周星宇高钰宋鸿文...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评价预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风险模型,帮助临床更好地评估患者疫情与应对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018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诊断为 RAML 的 436 例患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 216 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是否破裂出血分为非破裂出血组(181 例)和破裂出血组(35 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 RAML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根据 R语言建立列线图模型,使用 Calibration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线下面积(AU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临床表现、肿瘤直径、肿瘤外凸率、肿瘤血供、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症(TSC)与破裂出血显著相关(P<0.05),建立的列线图 Calibration曲线拟合度较好,AUC线下面积为 0.956(95%CI:0.856~0.943),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力.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帮助临床较好地预测 RAML 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风险.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列线图风险模型肾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