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贺大林

双月刊

1009-8291

xdmnwk@126.com

029-8265705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U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郭应禄院士任名誉主编,聘请国内泌尿界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及编辑委员会委员。该杂志为泌尿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刊登国内外最新的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尿道狭窄的外科治疗探讨("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司捷旻撒应龙
    66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尿道狭窄涉及多段尿道,具有病因多样、局部情况多变等特点,因此其治疗方法也有多种.前尿道狭窄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微创治疗、尿道成形术等,其中微创治疗包括尿道扩张和尿道内切开,尿道成形术包括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以及尿道端端吻合术等.即便同一种手术,采取的移植物、手术切口、补片位置等也有多种选择,手术方式的多样性给泌尿外科医生特别是非专研尿道修复重建的医生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式选择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Kulkarni 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及其改良技术在前尿道狭窄的治疗方面,疗效较好.本文在探讨前尿道狭窄的2种微创治疗和3类尿道成形术各自的优缺点与适应证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 Kulkarni术式的关键步骤和操作体会.

    前尿道狭窄修复重建舌黏膜移植微创治疗尿道成形术Kulkarni口腔黏膜硬化性苔藓样病变

    PSMA PET/CT在局限性或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许宁柯志滨陈佳茵
    667-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SMA PET/CT)是新兴的成像技术,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局限性或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PSMA PET/CT检查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活检且其引导下的靶向穿刺活检可显著提高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基于PSMA PET的多影像融合穿刺活检技术可能是未来前列腺癌诊断研究的重点,与传统影像学技术相比,PSMA PET/CT在检测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优越性.PSMA PET/CT不仅可用于预测Gleason评分、手术切缘情况、术后病理等级等病理特征,还可用于评估前列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指导制定放射治疗方案、预测生化复发以及检出复发病灶.目前仍需进行更多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PSMA PET/CT在局限性或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非单纯尿路上皮型膀胱癌行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生存分析

    张豫临李佳政赵子涵李笑弓...
    673-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非单纯尿路上皮型(n-pU)与单纯尿路上皮型(pU)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生存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22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行RARC的膀胱癌患者资料,依据病理学差异,分别纳入n-pU与pU膀胱癌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基线资料差异后,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绘制并比较总体生存(OS)曲线及无复发生存(RFS)曲线.应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预后影响因素,并基于此进行二次分组,比较亚组间生存差异.结果 经PSM后,共得到53对匹配患者,两组患者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T分期时,两组患者在OS和RFS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7、P=0.109).肿瘤是否突破膀胱(>T2期)是OS及RFS的危险因素(P<0.05).在肿瘤局限于膀胱内时(≤T2期),接受RARC治疗的两组患者在OS及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P=0.344).当肿瘤突破膀胱侵犯周围组织时(>T2期),n-pU膀胱癌患者的OS、RFS显著短于相同病理状态的pU膀胱癌患者(P=0.025、P=0.034).结论 n-pU膀胱癌患者RARC术后生存情况与病理状态显著相关,当肿瘤突破膀胱时(>T2期),其预后相较于相同病理状态下的pU膀胱癌患者更差.

    倾向性评分匹配膀胱癌非单纯尿路上皮型膀胱癌单纯尿路上皮型膀胱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预后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致泌尿系结石患者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志阿斯木江·阿不拉哈木拉提·吐送林筱琦...
    680-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感染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因CRGNB感染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数据,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治疗该疾病的指南和相关文献重点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和临床抗感染用药.结果 6例患者均为院内获得性感染,具有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史及侵入性操作史,均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并检出CRGNB共7株,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的治疗方案,经抗感染治疗均好转.其中病例3、4、6依据药敏试验最小抑制浓度(MIC)值选择用药,疗效良好.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CRGNB感染致尿源性脓毒血症多发于细菌培养阳性、侵入性操作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灵活调整用药策略,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泌尿系结石尿源性脓毒血症尿培养血培养感染

    膀胱黏膜红斑样病灶的特征和活检病理结果分析

    王鑫王志洋陈慧玉沈洪伟...
    685-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膀胱镜检查发现的膀胱黏膜红斑样病灶(RPL)的特征及病理良恶性概率,探讨RPL活检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 2023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膀胱镜检查中发现RPL患者的性别、年龄、膀胱镜检查原因、是否有疤痕、并发症以及活检病理结果等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将患者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其临床和RPL特征.结果 共收集521例患者资料,其中病理结果良性416(79.8%)例,恶性105例(20.2%),恶性组患者平均年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8±12.2)岁vs.(62.8±12.9)岁,P=0.005].膀胱镜检查原因为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术后随访、血尿待查和下尿路症状患者RPL的恶性检出率分别为23.7%(92/389)、19.6%(9/46)、4.7%(4/86).医师根据膀胱镜下直接观察的结果和经验判断对RPL高度怀疑恶性、轻度怀疑恶性、良性概率大的3组患者的病理恶性检出率分别为56.9%(37/65)、37.0%(30/81)、10.1%(38/375).结论 RPL活检在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男性高龄患者且病灶位于疤痕或疤痕旁时.

    膀胱癌红斑活检病理膀胱镜

    盆底重建术后泌尿道网片/吊带暴露的手术处理——单中心经验

    徐帅张洁张驰彭聊...
    691-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盆底重建术后网片/吊带泌尿道暴露的手术干预方法及长期治疗结局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2011年11月—202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因经阴道盆底重建术后网片或吊带发生泌尿道暴露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一般临床特点,再次手术方式及治疗结局.结果 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39~73)岁,身体质量指数中位数为23.0(19.5~27.3).6例患者既往因盆腔脏器脱垂接受经阴道网片植入术而于术后发生网片暴露,其中3例患者接受经阴道部分网片切除术、3例接受膀胱镜下钬激光消融手术.另外3例患者既往因尿失禁接受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而于术后发生吊带暴露,其中2例接受膀胱镜下部分网片切除术治疗,1例接受膀胱镜下钬激光消融手术治疗.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9(16~121)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发生网片暴露.结论 经阴道途径及经尿道途径的网片/吊带切除术均是治疗盆底重建术后泌尿道网片/吊带暴露的有效手术方法.

    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盆底重建术网片暴露吊带暴露手术处理经阴道网片植入术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肾盏憩室结石腔内手术治疗单中心分析并文献复习

    罗勇陈铭刘光阳苏华建...
    696-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腔内手术治疗肾盏憩室患者的疗效,为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5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1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手术组(RIRS组,n=14)和经皮肾镜手术组(PCNL组,n=7),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结果 RIRS组和PCNL组结石最大径分别为(11.56±4.79)mm和(13.06±6.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RIRS组与PCNL组在憩室顶肾实质厚度[(10.08±4.81)mm vs.(5.24±2.23)mm,P=0.005]、手术时间[(58.57± 19.23)min vs.(88.29±25.28)min,P=0.007]、住院时间[3(1,5)dus.11(5,12)d,P=0.023]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肾盏憩室结石,RIRS和PCNL都是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RIRS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CNL可在RIRS手术失败时作为替代手术方式.

    肾盏憩室结石肾盏憩室逆行输尿管软镜手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铥激光与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李运伟李培跃李丹滨
    699-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LEP)与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疗效,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为临床选择BPH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大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ThuLEP治疗的患者归于ThuLEP组(n=50),采用PKEP治疗的患者归于PKEP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剜除前列腺组织重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情况.结果 ThuLEP组和PK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9.04±9.42)min vs.(80.10±8.94)min]、术中出血量[(42.86±7.84)mL vs.(43.32±7.36)mL]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9.88±4.13)h vs.(20.10±4.04)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uLEP组剜除前列腺组织重量大于PKEP 组[(69.44±4.90)g vs.(65.06±5.25)g],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 PKEP 组[(27.20±4.07)h vs.(29.02±4.86)h;(3.30±0.66)d vs.(4.05±0.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ThuLEP组和PKEP组患者的IPSS、QoL及Qmax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uLEP组和PKEP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ws.4%,P>0.05).结论 ThuLEP与PKEP治疗大体积BPH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但ThuLEP在剜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缩短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PKEP.

    良性前列腺增生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前列腺健康指数联合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李啸梁鹏江先汉
    703-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前列腺健康指数(PHI)联合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herin)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为提高疾病检出率的方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2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20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将PCa组患者按照不同分期分为Ⅰ~Ⅱ期亚组(n=92)、Ⅲ~Ⅳ期亚组(n=108);按照是否合并骨转移分为无骨转移亚组(n=146)及骨转移亚组(n=54);按照Gleason评分分为≤8分亚组(n=111)及>8分亚组(n=89).各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检测血清sE-cadherin,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并根据公式计算PH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E-cadherin联合PHI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BPH组比较,PCa组患者sE-cadherin、tPSA、p2PSA水平及PHI均升高(P<0.05);与Ⅰ~Ⅱ期PCa患者比较,Ⅲ~Ⅳ期患者的sE-cadherin、tPSA、p2PSA水平及PHI均升高(P<0.05);与无骨转移PCa患者比较,骨转移患者的sE-cadherin、tPSA、p2PSA水平及PHI均升高(P<0.05);与Gleason评分≤8分PCa患者比较,>8分患者的sE-cadherin、tPSA、p2PSA水平及PHI均升高(P<0.05).sE-cadherin、PHI单独及联合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0.761及0.792,联合诊断AUC最高.结论 PCa患者的sE-cadherin水平及PHI均高于BPH,且随着患者分期升高、合并骨转移及Gleason评分的增加而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PCa的诊断效能.

    前列腺癌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前列腺健康指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骨转移

    导管抽吸配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梗死的体会

    杨志王家兴张杰杨林...
    708-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管抽吸配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梗死(AR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方法上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1例诊断为ARI并使用导管抽吸配合置管溶栓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腹痛7例、腰痛5例、恶心5例.所有患者接受导管抽吸配合置管溶栓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溶栓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可见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血管均恢复通畅,术后1个月患者返院复查肾动脉CTA显示11例患者肾动脉及分支血管、脾动脉分支血管均通畅,检测D2聚体均恢复至正常水平(<0.5 mg/L).术后3、6、12个月随访患者均未再出现入院时症状,复查彩超或CTA见肾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采用导管抽吸配合置管溶栓处理肾动脉内血栓导致的ARI,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急性肾梗死房颤置管溶栓血栓抽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