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隧道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隧道技术
现代隧道技术

梅志荣

双月刊

1009-6582

xdsdjs@yahoo.com.cn

028-87580049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现代隧道技术/Journal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业界人士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水下隧道的最新发展与展望

    贺维国周华贵曹威胡斌...
    10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修建过江通道时,除了通道功能、经济性等常规指标外,人们愈加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要求等要素.基于此,我国的水下隧道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水下隧道修建方法主要有盾构法、矿山法、沉管法和围堰明挖法,文章系统介绍了不同工法水下隧道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历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初步展望,可供同行借鉴参考.

    水下隧道盾构法矿山法沉管法围堰明挖法

    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施工技术进展与展望

    陈健袁大军苏秀婷王志奎...
    12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海洋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布局发展,大批轨道交通、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面临着越江跨海的挑战.从南京长江隧道、上海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的发端,通过引进、消化、实践、再创新盾构技术,促使我国水下盾构隧道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大批已建和在建超级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极大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水下盾构隧道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进步,在水下隧道盾构装备、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文章系统阐述了盾构技术三大要素及其内涵,即土水稳定、盾构设备及控制、结构安全与防水,分析了国内外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了近年来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提出了大直径、长距离、高水压、复杂地质条件下水下盾构隧道工程的技术挑战、对策及工程应用前景.

    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挑战与对策

    高海拔寒区隧道防寒抗冻技术进展与展望

    郑波吴剑袁明陶伟明...
    139-15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以及交通强国重大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在高海拔寒区建设和运营的隧道逐年增多.近些年来,虽然寒区隧道修建技术,特别是在防寒抗冻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冻害发生比例仍然较高,受严寒复杂气象条件影响,隧道洞内挂冰、侧沟溢冰、路面结冰、衬砌开裂及排水系统冻结失效等冻害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寒区隧道建设和运营面临挑战.围绕高海拔寒区隧道防寒抗冻关键技术问题,对保温层厚度和保温设防长度参数确定、保温形式及适用性、防排水技术、围岩冻胀力计算、衬砌结构抗冻技术等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指出今后寒区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展望高海拔寒区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高海拔寒区隧道成功修建和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寒区隧道保温层设防长度防排水冻胀力抗冻结构耐久性

    中国交通隧道运营及防灾通风技术发展与展望

    王明年邓涛于丽
    15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运营和防灾两个维度,综述了我国交通隧道运营期通风在标准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交通隧道运营及防灾通风的技术进步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交通隧道呈现出建造长度特长化、建造环境多元化、建造形式复杂化以及服务对象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交通隧道运营及防灾通风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针对特长山岭隧道、高海拔隧道、水下隧道以及曲线和互通等复杂隧道类型,已发展出了成熟的通风技术体系,但现行运营通风标准在匹配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未来我国交通隧道运营及防灾通风朝向低碳和数字智慧化方向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公路隧道铁路隧道运营通风防灾通风研究综述

    隧道防排水技术及材料进展与展望

    张民庆马伟斌郭小雄罗驰...
    1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隧道建设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和对防排水规律认识的加深,我国隧道防排水技术逐步发展.通过梳理隧道防排水技术及材料发展历程,可大致将其分为建国前无防排水设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压浆防水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排为主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至今"防、排、截、堵结合"阶段共4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防排水设计重心以及防排水技术措施的产生过程进行总结.随后,阐述目前隧道防排水系统组成的现状,并对防(排)水板、排水盲管和衬砌接缝防水止水带进行重点介绍.最后,从设计、材料、施工3个方面对未来几年隧道防排水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隧道工程防排水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展望

    中国隧道掘进机技术进展与展望

    李建斌
    17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开始研究隧道掘进机技术,经历了自主探索、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历程.如今,中国已经具备了设计、制造多种类型隧道掘进机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国企业成功研制出了混合模式掘进机、异形断面掘进机、联络通道掘进机、竖井掘进机、斜井掘进机等多种新设备.中国的隧道掘进机技术水平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新型破岩技术研究和新机型研发方面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未来,隧道掘进机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三个层次、一个提升"的角度进行探讨,包括在现有掘进机技术框架下,通过完善设备功能和提升性能来提高技术水平;突破破岩技术,并创新地下支护结构,推动新型隧道掘进机的发展;随着隧道理念的变化,推动隧道掘进技术的进步.同时,隧道智能化建设也需要得到提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掘进机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TBM竖井掘进机自由断面掘进机掘爆机子母TBM智能化

    钻爆法隧道施工装备技术进展与展望

    刘飞香
    19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工程蓬勃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迎来了高速大发展时期.首先,介绍了钻爆法施工装备发展,依次从"人工"、"小型机械化"、"单一工序大型机械化"、"全工序大型机械化"等4个阶段进行阐述;然后分别对目前钻爆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岩芯收获率、超欠挖控制、拱架设立效率、湿喷回弹、锚杆注浆密实度等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和思考,并提出了钻爆法施工装备、协同管理平台、绿色施工装备等未来着重发展的建造技术;最后,对钻爆法隧道智能装备与隧道智能建造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推动我国隧道工程向无人、智能、信息、环保、节能与可持续的目标发展.

    钻爆法施工超挖控制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数字孪生绿色施工装备

    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邓小华陈伟乐宋神友吴玉刚...
    203-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国内首次采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的沉管隧道.工程面临着设计规范缺乏、沉管钢壳制造精度高、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及质量检测难、管节浮运距离长、沉管隧道建设环境复杂等多种技术挑战.文章在对深中通道工程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围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与设计方法、钢结构长寿命耐久性防护、钢壳建造、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智能浇筑及检测技术、沉管隧道数智建造、海中整体推出式最终接头关键结构与施工方法、沉管隧道建设环境监测体系及精准预报系统、结构火灾防控等技术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主要技术成果,以期为后续类似越江跨海通道岛隧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浇筑最终接头数智建造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挑战

    陈越苏宗贤
    214-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全桥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面临地质条件差、海上作业风险高、建设标准要求高和工期紧等多方面困难,建成后为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2023年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藉此再次梳理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面对的困难和技术挑战,大桥建设者秉承建设理念,以科研技术管理为抓手,通过科研与实践形成了海中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厚软弱土沉管隧道地基基础处理与沉降控制、工厂化管节预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其成果有力支撑了岛隧工程建设,为后续大型越江跨海岛隧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世界跨海岛隧工程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人工岛技术挑战工厂化生产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挑战与技术创新

    曲立清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海底道路隧道工程,采用钻爆法+盾构法组合工法施工,线路总长17.5 km,最深点距海平面约115 m,海底断裂带、风化深槽、软弱破碎带等灾害源广布,已探明构造带22条,是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海底隧道超级工程.项目建设面临"三大四极"的工程重难点,为此,项目开展了多项引领性设计施工与创新技术探索.文章回顾了海底隧道建设的历程与经验,阐述了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思考,旨在为后续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胶州湾超长海底隧道组合工法施工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