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隧道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隧道技术
现代隧道技术

梅志荣

双月刊

1009-6582

xdsdjs@yahoo.com.cn

028-87580049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古楠街97号

现代隧道技术/Journal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推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业界人士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掘进突破1000环

    中国中铁微信公众号
    182页

    铁路隧道深埋水沟防排水技术参数优化研究

    魏荣华张康健张志强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水隧道在运营期间经常因排水系统堵塞而发生隧道结构安全问题,开展防排水技术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沈白高速铁路西古隧道工程,构建体外排水方式的深埋水沟渗流数学理论模型,利用镜像法原理计算涌水量以及隧道衬砌背后水压,并结合数值仿真模型,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对深埋水沟式排水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排水技术建议.研究表明:相较于埋设深度,水沟洞径对涌水量和衬砌水压力的影响更显著,其对衬砌背后水压力的影响范围在仰拱中心左右5 m区域内;注浆圈渗透系数对围岩渗水的影响存在临界值,渗透比小于50时,渗透比越大,涌水量越小,衬砌背后水压力越大,其对衬砌水压的影响范围为整环;在100 m水头作用下,深埋水沟排水体系的各特征参数优选结果为埋设深度0.2~0.5 m、半径0.3~0.5 m、注浆圈渗透比10~30.

    铁路隧道富水防排水体系理论模型支护结构特征参数

    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的基坑开挖对土体沉降和邻近管道变形影响分析

    李立军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十三涌站基坑工程为依托,运用FLAC 3D软件构建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的有限差分模型,并结合随机场理论分析基坑开挖对土体及邻近管线变形的影响.通过引入随机场参数,模拟不同变异系数(COV)下基坑边缘及管线各测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进一步探讨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基坑及邻近管线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空间变异性对管线的变形具有显著影响,管线顶部变形大于底部变形;随机场的变异性增加了位移分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COV值较大时,管线的沉降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表现出更高的离散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基坑稳定性和邻近管线的安全性.

    地铁基坑开挖邻近管线变形随机场数值计算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首台双护盾TBM"环北广西五号"顺利下线

    中国中铁微信公众号
    199页

    考虑颗粒组成与含水率的冰碛体成拱规律研究

    陈志敏刘宝莉陈骏翟文浩...
    200-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隧道穿越冰碛体地层时冰碛体的成拱效应,对各地区冰碛体特性进行调研,并基于普氏理论推导冰碛体围岩平衡应力拱轴线的方程.然后通过研发的拱效应套筒试验装置测量冰碛体在不同颗粒级配与含水率下的成拱高度,分析其对成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冰碛体围岩平衡应力拱轴线的方程为二次函数;(2)塌落物质量、成拱高度与粒径大小大致呈反比关系,散粒体自由下落时,锥形是摩擦剪胀自稳的终极形态;(3)颗粒级配的不均匀性越大、粒径越小,成拱高度越高、越不稳定;(4)不同级配下,高跨比随相对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小于2mm的细颗粒含量增加,高跨比反而减小;(5)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高跨比逐渐减小,且减小的速率越来越小.

    松散破碎地层冰碛体土拱效应颗粒级配含水率

    垂直顶升作用下盾构隧道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杨春山徐世杨魏立新陈俊生...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垂直顶升法施工中,顶升反力作用于盾构隧道底部产生的影响是关乎土层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问题.为了探究盾构内垂直顶升施工对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依托典型工程,通过研制试验装置开展垂直顶升模型试验,揭示顶升过程扩散块反力的发展规律,探索顶升阶段盾构隧道衬砌结构与接头受力变形特性,并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顶升反力分布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主要经历土层破坏前的显增段、土层破坏后的显降段以及后期的渐降稳定段.管片收敛变形经历显著增加→快速减小→缓慢下降→趋于稳定4个阶段,影响范围为开口环与相邻两环,顶升过程变形控制应结合位移特征重点考虑竖向加固.顶升阶段隧道纵向弯曲变形,最大张开量出现在开口环间,且因纵向荷载突变错动,最大错台量出现在开口环与相邻环间.隧道管片环缝张开和错台沿纵向衰减很明显,位移主要由管片本体变形组成,接头变形贡献很小.顶升力作用下拱顶和底内侧分别受拉、受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拱腰上部表现为先压后拉,下部则受拉.顶升反力诱发管片应力扰动重分布,主要影响开口环以及相邻环,管片应力水平较低,结构未出现拉压损伤.

    盾构隧道垂直顶升顶升反力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理论分析

    城际铁路隧道深大圆形竖井开挖阶段变形监测分析

    宋越鹏范晓锋梁禹彭红国...
    219-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始发与接收工作井的支护体系选取与设计是深埋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圆形围护结构以其可充分发挥土拱效应,无需内撑等特点,较一般多边形结构体系具有更优的受力性能与经济性.为降低土岩复合地层中嵌岩部分施工难度及提高施工效率,以深大城际铁路隧道坪聚盾构工作井应用上部圆形吊脚地连墙+环框梁、下部岩层喷锚支护方式的结构形式为工程依托,对深埋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外地下水位变化、地表及围护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开展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面超载、坑外地下水位不均匀分布会引起墙体及地表产生差异变形;墙体最大水平变形基本位于0~0.05%H(H为基坑开挖深度)以内;地表沉降变形大部分位于0~0.08%H以内;墙顶竖向沉降值大部分位于0~0.25%H;相比一般不规则多边形基坑支护,圆筒形支护体系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与抗变形能力;在土岩复合地层中,上部采用地连墙+环框梁,下部岩层采用喷锚支护的结构形式可保证基坑稳定性,安全性较好.

    铁路隧道圆形基坑现场实测深基坑地下水影响不均匀变形变形性状

    服务于交通隧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重构与病害分析方法研究

    汤聪徐世权欧雪峰瞿同明...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隧道管理方法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灾害孕育感知能力较弱,无法对隧道病害进行有效且经济的识别.鉴于此,提出一种系统的数字化方法,利用二维CAD图纸、病害报告和地质数据进行自动化三维重构,形成隧道结构、病害及围岩有机整体的可视化数字模型.该方法与传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不同,能够以数据为导向,通过重构模型统筹隧道结构、病害和围岩信息从而进行灾害的孕育情况分析,掌握复杂地质环境下结构的健康状态,便于制定精准处治策略.将该方法应用于贵州某隧道进行结构状态评估,分析发现,隧道病害的发生与地质条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提出的方法能够直观展示该关联性,并实现隧道病害孕育情况的实时更新.

    数字重构隧道病害围岩全生命周期管理

    滨海地区地铁隧道渗漏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张羽周鲁孙晓贺李俊...
    234-24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滨海地区地铁隧道渗漏水问题,结合福州地铁多条线路,对地铁隧道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车站和盾构区间渗漏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渗漏成因进行分析,最终给出渗漏水防治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工阶段车站渗漏情况比盾构区间渗漏情况更严重,而在运营阶段则相反;地铁车站主要渗漏部位为侧墙和底板,盾构区间的渗漏主要集中在管片拼接缝位置;车站渗漏水多为施工问题导致,具体包括围护结构浇筑质量不佳、防水卷材破损以及施工缝处理不到位;盾构区间渗漏成因分为安装及施工、运输及养护、材料本身质量以及结构问题4个方面,其中安装及施工问题最为严重;为减少盾构区间渗漏水,盾构隧道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施T水平,当施工水平较低时,采用平接头代替抗剪切榫接头可明显减少管片破损及渗漏水现象.

    滨海地区地铁车站盾构隧道渗漏水防治措施

    公路隧道排水系统结构病害分类及适用性检测分析

    张浩楠刘禹阳田威张艺潇...
    243-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系统性研究排水系统结构病害,按排水构件类型进行病害调研统计,分析病害的特征并设计常见的排水系统病害示意图,提出准确高效的排水系统病害记录方式,同时,综合考虑检测条件和常用检测方式,为不同的排水构件给出针对性检测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构件功能性病害为结晶、沉积、障碍物,其结构性病害为起伏、错口;高分子构件功能性病害有结晶、沉积,其结构性病害为变形、破裂、起伏;排水系统检测存在排水系统为隐蔽工程,排水构件检测窗口设计尚未规范统一,检测窗口布设间距大,长距离检测难度大,排水构件的布设方式、管径、构造和材质上具有多样性,单一检测手段难以实现所有构件的检测等难点;内窥镜适用于环向盲管检测、推杆式CCTV适用于纵向盲管检测、内窥镜加探地雷达辅助适用于横向盲管检测、自行式CCTV加探地雷达辅助适用于侧式暗沟和中央排水沟的检测.

    隧道工程排水系统病害特征记录方法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