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商贸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商贸工业
现代商贸工业

汪洋

半月刊

1672-3198

xdsmgy@163.com

027-87775091/8777508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456号中国光谷国际大厦A座20楼

现代商贸工业/Journal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查看更多>>《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1988年创刊,大16开本,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687/T,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198。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全新改版,致力于宣传报道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理论,反映国内外现代经济管理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科学研究成果。它集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和权威指导性于一体,以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为主,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平台,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是政府部门、科研、教育和实践领域的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研究阵地。杂志主要栏目有:产业经济、政策研究、公共管理、经济纵横、国际经贸、区域经济、人才教育、经济与法、财会探析、商贸论坛、品牌战略、企业管理(含党建与思想教育)、物流平台、计算机与电子商务、企业文化、 案例研究 、技术开发、工商贸现代化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科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及实践

    李燕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与科技结合也日益密切,传统金融人才已经不能很好满足科技金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金融科技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已经成为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焦点及难点问题。本文对金融科技应用型人才培养困境、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国校企合作培育金融科技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金融科技人才校企合作育人专业改革

    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王梓臣宋昊桐迟方铭刘沣鋆...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山东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各地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的贫困脆弱性。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贫困脆弱性

    人工智能审计的发展趋势与审计职业的变革探讨

    谢康周宝银侯晓辉武晓璐...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普及,审计人员的职业角色和技能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大数据、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使人工智能审计在简化传统审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智能化审计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审计知识,还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统计学、法律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以适应由技术驱动的新型审计模式。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审计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强调了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与伦理规范的必要性,以维护审计的公信力和合规性。

    人工智能审计职业变革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甘泉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深化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的视角,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并基于职业教育逻辑、产教融合思维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数字赋能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肖静张恒杰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数字化时代下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方向。本文系统梳理运筹学教学内容中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与战略目标,深入挖掘运筹学理论与方法中的思政元素,从教学方法数字化和教学评估数字化等视角构建操作性强、趣味性浓的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传授学生运筹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运筹学课程课程思政数字赋能教学改革思政元素

    文化景观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以珠海南门村为例

    张艳芬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风貌的物质文化载体。历史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珠海斗门南门村为典型案例,在村落保护规划中引入文化景观基因视角,识别提取南门村文化景观基因,并运用当前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对南门村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与活化提出建议,供其他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参考。

    历史古村落文化景观基因数字化保护与活化

    人工智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探索研究

    谭焯文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通过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数据分析和评估、互动式学习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阐述和案例分析,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潜力和价值,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在未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教育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数据分析

    我国海外劳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王文凤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海外劳工在境外权益受损事件时有发生,为了维护我国海外劳工权益,本文对我国海外劳工权益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切实保障我国海外劳工的切身利益。

    海外劳工劳工权益权益保障

    文化强国视域下吉林地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尹燕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目的在于培养中外语言基础扎实、人文知识广博、具有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能够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胜任跨文化、跨领域的交流工作。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强国背景下当前吉林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从师资建设、课程资源分配、实践环节、地方政府的扶持等几个层面提出改进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与措施。

    文化走出去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习语翻译的分析与探究

    师晨楠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语作为文化符号,反映了中国和西方的独特国家身份。习语的翻译由于文化因素的微妙相互作用而面临重大挑战,诸如背景、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习俗等。译者必须以娴熟的技巧来应对这些复杂性,避免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专注于捕捉习语表达的本质,同时保持对当地细微差别和民族特点的敏感。

    习语翻译文化差异中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