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INC00943调节miR-126-5p/HOXB2轴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靳晓彩栗盼张星张文娟...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INC00943调节miR-126-5p/HOXB2轴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45例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943表达;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小室检测敲低LINC00943对KYSE30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HOXB2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6-5p与LINC00943和HOXB2的关系;体内构建ESCC裸鼠模型,分为si-NC、si-LINC00943组,测量肿瘤质量、肿瘤体积、移植瘤组织中miR-126-5p、HOXB2表达及肿瘤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943 mRNA表达升高(P<0.05);与si-NC组比较,si-LINC00943组KYSE30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与侵袭细胞数、HOXB2、PCNA、MMP-2、MMP-9、Bcl-2蛋白表达降低,miR-126-5p、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下调miR-126-5p,可减弱LINC00943敲低对KYSE30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6-5p与LINC00943、miR-126-5p与HOXB2存在靶向调控关系(P<0.05);体内实验显示,抑制LINC00943表达可显著降低移植瘤质量、体积及HOXB2表达,升高miR-126-5p表达和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 LINC00943在ESCC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敲低LINC00943可能通过上调miR-126-5p表达,抑制HOXB2表达,促进ESCC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与侵袭.

    LINC00943miR-126-5p/HOXB2轴食管鳞癌增殖凋亡侵袭

    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贾俊婉朱晓萍陈亚梅王谊...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健康素养量表、炎症性肠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为(91.49± 12.53)分,四个维度中,信息获取能力得分为(36.16±2.46)分,交流互动能力得分为(36.66±2.13)分,改善健康意愿得分为(16.35±1.28)分,经济支持意愿得分为(8.14±0.90)分.Logistic回归显示并发症、疾病活动度、文化程度、自我管理行为中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资源利用维度是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素养,对低水平健康素养的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

    炎症性肠病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人参胃康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袁瑞兴吕沛东翁佩珊卢晓敏...
    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胃康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GER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人参胃康片(6片,tid)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qd)治疗,均连续口服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胃镜检查、24 h胃食管pH值检测和中医症状积分评估,并对两组停药4周后症状进行评估比较,统计比较两组反酸、胃脘不适、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镜充血、水肿、糜烂评分、24 h胃食管pH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后和停药4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组反酸、胃脘不适、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参胃康片可能通过抑制GERD胃酸分泌保护食管黏膜,从而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人参胃康片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作用机制胃酸分泌

    门诊初次行肠镜筛查受检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陈婷李雯王静吴兆荣...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患者门诊初次行肠镜筛查的真实体验,以便后续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临床内镜检查服务体系.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首先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门诊11名初次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深度一对一半结构访谈,而后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受访者筛查原因:高龄3例(27.3%)、常规体检2例(18.2%)、消化道不适症状5例(45.5%)、肠癌家族史1例(9.0%);受访者对肠癌筛查知识完全不了解3例(27.3%)、了解一点7例(63.6%)、非常了解1例(9.0%);过程感知:有10例(90.9%)受访者表示在检查前焦虑不安、害怕检查,9例(81.8%)表示过程繁琐、筋疲力尽,1例(9.0%)表示检查中较为顺利,无特别感知;所遇困难:9例(81.8%)受访者表示泻药不耐受,7例(63.6%)受访者表示肠道准备过程中清洁制剂配置不精确、或服用未严格按标准是其所遇困难;改进建议:2例(18.2%)受访者建议增设无人陪护患者的看管服务、3例(27.3%)建议简化检查流程、6例(54.5%)建议肠道清洁制剂加以改良.结论 我国公众肠镜筛查认知较少,未认识到其重要性,无法引起足够重视,且大部初次肠镜筛查受检者在肠镜检查前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提示医护人员在检查前应重视加强知识宣教,检查时注重心理疏导,检查后关注检查遭遇困难且加以改进.

    肠镜门诊初次筛查真实体验质性研究

    血清TRAIL、Ⅰ-FABP在病毒性肠炎患儿中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陈秋霞张振云符莉莉徐莉...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度、重度和中度脱水组,另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RAIL、Ⅰ-FABP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法分析血清TRAIL、Ⅰ-FABP以及二者与脱水严重程度和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清TRAIL(153.67±21.12)pg/mL、Ⅰ-FABP(165.38±19.96)pg/m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8.52±16.78)pg/mL 和(90.35±13.57)pg/mL(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脱水组血清 TRAIL(120.54±12.34)pg/mL、(154.37±20.57)pg/mL 和(191.34±32.16)pg/mL 与 Ⅰ-FABP(98.58±14.57)pg/mL、(160.31±20.38)pg/mL 和(250.38±25.67)pg/mL 水平依次升高(P<0.05).研究组IgA(1.15±0.27)g/L、IgG(7.68±1.55)g/L 和 IgM(0.63±0.16)g/L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8±0.35)g/L、(10.23±2.37)g/L、(0.98±0.20)g/L(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脱水组 IgA(1.44±0.38)g/L、(1.12±0.25)g/L、(0.85±0.17)g/L、IgG(8.82±2.01)g/L、(7.76±1.43)g/L、(6.23±1.19)g/L 和 IgM(0.86±0.20)g/L、(0.61±0.17)g/L、(0.39±0.10)g/L 水平显著依次降低(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血清TRAIL和Ⅰ-FABP呈正相关(P<0.05),二者与IgA、IgG和IgM均呈负相关(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知,血清TRAIL和Ⅰ-FABP与脱水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TRAIL、Ⅰ-FABP水平均呈现高表达,二者联合可以更好的诊断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治疗时机及补液速度对急性胰腺炎血流动力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顾燊周骁宇王鹏飞黄蓉蓉...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治疗时机及补液速度对急性胰腺炎血流动力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以同流速为前提,根据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治疗时机分为A组(>15 mL/kg/h,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n=26)、B组(>15 mL/kg/h,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且<72 h,n=19)、C组(5~10 mL/kg/h,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n=41)、D组(5~10 mL/kg/h,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且<72 h,n=14),以同时间为前提,根据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流速分为E组(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流速>15 mL/kg/h,n=26)、F组(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5~10 mL/kg/h,n=41)、G组(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且<72 h,流速>15 mL/kg/h,n=19)、H组(治疗时间距离发病>24 h且<72 h,5~10 mL/kg/h,n=14),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48 h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各组患者40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15mL/kg/h流速中,A组MA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5~10 mL/kg/h流速中,C组MAP水平明显高于D组,HR水平明显低于D组(P<0.05).5~10 mL/kg/h流速中,C组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D组,40 d病死率明显低于D组(P<0.05).发病<24 h时治疗中,F组MAP水平明显高于E组,HR水平明显低于E组(P<0.05);发病>24 h且<72 h时治疗中,G组MAP水平明显高于H组,HR水平明显低于H组(P<0.05).发病<24 h时治疗中,F组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E组(P<0.05);发病>24 h且<72 h时治疗中,G组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H组(P<0.05).结论 在相同流速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24 h内行早期液体复苏可快速恢复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改善预后,而发病24 h内早期复苏流速在5~10 mL/kg/h之间血流动力学恢复效果及预后情况较佳,发病24~72 h内流速>15 mL/kg/h血流动力学恢复及预后情况较好,临床仍需结合患者病情进展、指标变化及个体情况等进行调整.

    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时机补液速度急性胰腺炎血流动力学转归影响

    慢性胃炎患者血清IGF-1、PCSK9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刘红霞潘丽霞费良张万里...
    20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25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p阴性组(n=47)和Hp阳性组(n=78),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健康组.血清IGF-1、PCSK9、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F-1和PCSK9水平与IL-6和IL-10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慢性胃炎Hp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评估血清IGF-1和PCSK9水平对慢性胃炎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Hp阳性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Hp阴性组低于健康组(P<0.05),Hp阳性组血清PCSK9高于Hp阴性组高于健康组(P<0.05).Hp阳性组G-17和PG Ⅰ水平低于Hp阴性组(f=4.986、7.369,P<0.05),PG Ⅱ、IL-6和IL-10水平高于Hp阴性组(t=3.950、7.429、2.594,P<0.05).慢性胃炎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IL-6和IL-10呈显著负相关(r=-0.417、-0.503,P<0.001),血清 PCSK9 水平与 IL-6 和 IL-10 呈显著正相关(r=0.526、0.475,P<0.001).IGF-1、PCSK9、G-17、PG Ⅰ 和 IL-6 为慢性胃炎 Hp 感染的影响因素(OR=0.817、1.366、0.801、0.854、1.953,P<0.05).血清IGF-1 和 PCSK9 联合诊断慢性胃炎 Hp 感染的 AUC 为0.910(95%CI:0.846~0.954),显著大于 IGF-1(Z=2.856,P=0.004)和PCSK9(Z=3.113,P=0.002)单独诊断的AUC.结论 慢性胃炎Hp感染患者血清IGF-1水平较低、PCSK9水平较高,血清IGF-1和PCSK9联合诊断慢性胃炎Hp感染的价值较高.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缪青张玉邵建国
    20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费用评价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第三人民医院329例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取石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病例分为ESBD组和EST组,其中ESBD组207例,EST组122例,ESBD组使用内镜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EST组使用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对比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种术式做费用评价分析.结果 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与术中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D组的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EST组(P均<0.05).随访18个月,ESBD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EST组的23.0%(P<0.01);ESBD组的术后出血率为0.0%,显著低于EST组的4.1%(P<0.01).ESBD组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0769.18元,高于EST组的18439.98元(P<0.05);但ESBD组并发症成本-效果比为236.28元,低于EST组的239.48元,ESBD组并发症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3.69元.结论 ESBD取胆总管结石机械碎石率低、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较低,可作为临床ERCP胆总管取石手术首选取石方式.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结石成本-效果比

    双歧杆菌对早期肠内营养重症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李文文蒋锋
    20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在肠内营养干预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营养状态[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F)]、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营养性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随访期间感染发生率、预后良好率.结果 干预2周、1个月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b、TP、ALB、PA、TF、IgA、IgG、IgM水平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DAO、D-乳酸水平低(P<0.05).干预1个月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增加,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减少(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的感染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81.67%高于对照组的63.66%(P<0.05).结论 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加以双歧杆菌有利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提高预后.

    双歧杆菌肠内营养营养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重症脑梗死

    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的疗效比较

    李辉申永东胡源清
    21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与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PG在AEG治疗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主要纳入了 2016年02月至2020年0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将所有患者分为PG组(n=62)和TG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质量,围手术期结局与长期肿瘤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分布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Ⅱ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与TG组相比,PG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12[IQR:11,15]vs 15[IQR:14,19]天;t=-1.990,P=0.047),术后 6、12 个月的体重(6 个月:47.8±5.9 vs 50.9±9.2 kg;t=2.090,P=0.039;12 个月:46.4±6.4vs50.0±9.1 kg;t=2.367,P=0.020)、血清白蛋白(6 个月:37.9±4.2 vs 39.3±4.6 g/L,t=2.257,P=0.026;12 个月:37.4±3.5 g/L vs 38.9±3.2;t=2.296,P=0.024)及术后 12 个月的血红蛋白值更低(11.1±2.1 vs 12.2± 1.5 g/dL;t=2.688,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表明PG组和TG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8.2%和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69,P=0.414).结论 与TG相比,PG在术后恢复及营养状况方面更有优势,而肿瘤学结果具有可比性.PG或许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食管胃交界处腺癌SiewertⅡ型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围手术期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