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山东日照地区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

    刘娟娟赵娜杨惠丁立钧...
    765-767,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地方政府动员、媒体宣传这一新型模式,探讨山东沿海日照地区无症状人群应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风险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统计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山东日照南湖镇无症状胃癌筛查人群15 831例为对象,应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高危组(1 824例)、中危组(6 312例)和低危组(7 695例)[30];分别统计各组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萎缩性胃炎检出数量,分析各评分组间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结果 筛查人群中行内镜检查为500人,其中低危组和中危组胃癌、胃癌前病变检出率无统计差异(P>0.05),低于高危组(P<0.05);低危组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结论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山东沿海日照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检出率.

    胃癌筛查山东日照胃功能检出率

    基于"温清消补"四法同施理论益气舒肠膏在肠道准备中的干预作用研究

    张祥霞项洪滨杨惠孟婧...
    768-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传统有效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分剂量方案,因大剂量饮水需求导致患者耐受性差,从而使得肠道准备受限、不良反应率高.目的探讨肠镜检查前应用PEG联合中药益气舒肠膏在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4年5月至2024年8月于日照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380例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PEG+益气舒肠膏1剂)和对照组(PEG)各19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肠道准备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镜检查操作时间、盲肠插管率(CIR)和息肉检出率(PDR),同时用BBPS评分对比分析便秘亚组.结果 观察组BBPS评分、息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肠镜检查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在盲肠插管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便秘亚组BBPS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PEG分剂量方案相比,PEG联合中药益气舒肠膏是安全有效的,该方案不良反应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乏力)低,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PDR.

    中药肠道准备结肠镜检查不良反应随机对照试验

    围治疗期综合管理配合营养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症状影响的对照研究

    赵娜陈霞杨惠
    772-774,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围治疗期综合管理配合营养支持对治疗中溃疡性结肠炎(UC)症状的影响作用.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于我院脾胃病住院的102例UC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分组方法为按照诊疗和围治疗期综合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配合常规营养支持干预,51例)和研究组(围治疗期综合管理配合营养支持干预,51例),比较两组UC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肛门坠胀感、大便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下腹部胀痛评分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肛门坠胀感、大便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下腹部胀痛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围治疗期综合管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突出,P<0.05.结论 围治疗期综合管理配合营养支持应用于UC治疗中,可减轻UC症状.围治疗期综合管理较传统治疗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满意度.

    溃疡性结肠炎围治疗期综合管理营养支持治疗满意度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EUS-FNA)诊断胰腺囊性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

    杨惠赖春晓李秉宸王柏田...
    775-777页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endoscopic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EUS-FNA)[1]胰腺囊性疾病(pancreaticcysticlesions,PCL)[19]

    真实世界中含恩沃利单抗方案治疗消化道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研究

    武稼雪赵健王育生
    778-783,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真实世界中含恩沃利单抗的治疗方案治疗消化道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含恩沃利单抗方案治疗的35例消化道腺癌患者的治疗信息.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对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定性数据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通过Kaplan-Meier(KM)法分析生存状况,使用GraphPad Prism 9.5.1制作图像.结果 108例患者中,35例符合入组标准.24(68.6%)例发生1~3级不良事件(AE),无4、5级AE发生.免疫治疗可能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4%.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8个月.35例患者中有23例至少接受了一次疗效评估,5例达到部分缓解(PR),15例达到病情稳定(SD),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客观缓解率(ORR)为21.7%,疾病控制率(DCR)为87.0%.在6例错配修复蛋白缺失/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dMMR/MSI-H)病变患者中,ORR为50%,DCR为100%.在17例错配修复功能完整/微卫星稳定(pMMR/MSS)病变患者中,ORR为11.8%,DCR为82.4%.结论 真实世界中含恩沃利单抗的方案治疗消化道腺癌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具有较好的疗效.

    恩沃利单抗消化道腺癌不良事件(AE)安全性PD-L1抑制剂

    胃溃疡出血患者胃液PH、EGF、PGE2和胃动素水平与其消化内镜治疗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关系

    帅娟吴迎安丽娜
    784-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溃疡出血患者胃液PH、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与其消化内镜治疗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消化内镜治疗的胃溃疡出血患者67例.对患者消化内镜治疗时收集的胃液中PH、EGF和PGE2水平进行检测.评价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胃液PH、EGF和PGE2水平,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胃液PH、EGF和PGE2水平对消化内镜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估效能.收集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等胃肠功能和恢复指标,并通过Pearson相关法分析其胃液PH、EGF和PGE2水平与术后胃肠功能和恢复指标的关系.结果 胃溃疡出血患者67例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64%(48/67).与治疗有效患者比较,治疗无效患者的胃液PH、EGF和PGE2水平均较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胃液PH、EGF和PGE2水平对消化内镜治疗效果均具备一定的预测价值,以三者联合检测的早期评估效能最佳.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分别为(7.16±2.38)min、(26.96±6.41)h、(20.66±4.37)h、(4.52±1.16)d和(23.14±4.18)d.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溃疡出血患者胃液PH、EGF和PGE2水平与其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等胃肠功能和恢复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胃溃疡出血患者胃液PH、EGF和PGE2水平与其消化内镜治疗效果、术后胃肠功能和恢复情况均相关,可作为胃溃疡出血内镜治疗患者疗效的早期评估参考指标.

    胃溃疡出血胃液PH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2消化内镜治疗效果胃肠功能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蛋白酶原及内皮功能变化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早期评估价值研究

    葛君马玲李兴华
    789-793,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蛋白酶原及内皮功能变化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糜烂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78例为Hp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患者57例为萎缩组,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28例为胃癌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值等者胃蛋白酶原指标水平,血浆—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内皮功能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胃蛋白酶原及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与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胃蛋白酶原及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对其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的早期评估价值.结果 与Hp组比较,萎缩组和胃癌组的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和血浆NO水平降低而血浆ET-1和ICAM-1水平升高(P<0.05);与萎缩组比较,胃癌组的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比值和血浆NO水平降低而血浆ET-1和ICAM-1水平升高(P<0.05).而三组血清PG 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血清PG Ⅰ、PG Ⅰ/PG Ⅱ比值和血浆NO水平与其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而其血浆ET-1和ICAM-1水平与其病变严重程度则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和血浆NO、ET-1和ICAM-1水平均具有一定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的早期评估效能,其中各指标联合检测的早期评估效能最佳.结论 Hp感染可导致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降低及内皮功能损伤,且两者相关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可能作为Hp感染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风险早期评估参考指标.

    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内皮功能萎缩性胃炎胃癌早期评估价值

    囊液癌胚抗原联合葡萄糖检测在诊断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中的价值

    庄颖陈佳云邱艳左溶...
    794-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准确的诊断黏液性胰腺囊性占位(pancreatic cystic lesion,PCL)是目前临床的难点.囊液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葡萄糖(glucose,GLU)均有能力区分黏液性PCL及非黏液性PCL,但是准确率均有限.本文的目的为评估囊液CEA联合GLU在诊断黏液性PCL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腺手术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的胰腺囊性占位(pancreatic cystic lesion,PCLs)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囊液分析结果,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urves,ROC)分析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评估囊液CEA联合葡糖糖在诊断黏液性PCL中的价值.结果 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84例患者进行了囊液CEA和GLU分析,其中44例(52.4%)为黏液性PCL,40例(47.6%)为非黏液性PCL.囊液CEA区分黏液性和非黏液性PCL的AUC为0.82(95%CI:0.72~0.92).当采用192 ng/mL为介值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93%.而采用20 ng/mL为介值,诊断敏感性上升至80%,而特异性降至68%.囊液GLU区分黏液性和非黏液性PCL的AUC为0.73(95%CI:0.59~0.87),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60%.当采用CEA的介值为192 ng/mL时,CEA联合GLU诊断黏液性PCLs的AUC为0.94(95%CI:0.86~0.99),而采用CEA的介值为20 ng/mL时,CEA联合GLU诊断黏液性PCLs的AUC为0.94(95%CI:0.85~0.99),均显著高于单项诊断指标的AUC.结论 当采用192 ng/mL时,囊液CEA联合GLU在鉴别黏液性PCL和非黏液性PCL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考虑在临床中应用.采用20 ng/mL的CEA介值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胰腺囊性占位黏液性癌胚抗原GLU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术

    不同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MAO、凝血功能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比较

    刘帅冯欢欢李昂
    799-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凝血功能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差异,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益生菌制剂的应用和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20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和D组(n=30).四组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3次/d)治疗,此外,A组、B组、C组分别采用培菲康(0.42 g/次,2次/d)、金双歧(2 g/次,2次/d)、美常安(0.5 g/次,3次/d)等不同益生菌制剂治疗,四组均持续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后进行四组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评价比较,同时评价比较四组治疗有效率,并统计比较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TMAO、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结果 D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其他三组而其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则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治疗有效率低于A组和B组而其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则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高于A组(P<0.05);但A组和B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四组PT和APTT均缩短而其血浆Fib水平及血清TMAO、IL-6、TNF-α、CRP、DAO、D-乳酸、LPS水平则均降低(P<0.05).治疗后四组PT、APTT、血浆Fib水平及血清TMAO、IL-6、TNF-α、CRP、DAO、D-乳酸、LPS水平比较,A组<B组<C组<D组(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D组(P<0.05);而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凝血功能、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应用安全可靠,其中多联益生菌制剂的应用效果优于单菌制剂,且培菲康应用效果最优.

    益生菌制剂溃疡性结肠炎氧化三甲胺(TMAO)凝血功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仙茅苷介导PERK/ATF4/CHOP通路减轻UC大鼠肠黏膜病理改变的作用与机制探讨

    韩炜姜楠霍斌亮师文...
    805-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仙茅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对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61只SD大鼠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建立U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仙茅苷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仙茅苷溶于生理盐水),美沙拉嗪组(500 mg/kg美沙拉嗪溶于生理盐水)、PERK抑制剂组(GSK2606414 1.0 mg/kg溶于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另取10只健康SD大鼠记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体积均为1 ml/100 g大鼠体质量,均灌胃每天1次,连续10 d.给药结束后次日,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两组大鼠5 h尿液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排泄率(L/M)比值;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肠黏膜组织PERK、ATF4、CHOP、Bcl2关联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B)检测肠黏膜组织PERK、ATF4、CHOP、Bax、Bcl-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PERK(p-PERK)水平.结果 肉眼和HE染色观察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M,DAI和肠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和血清IL-6、IFN-γ、IL-8和TNF-α水平,PERK、ATF4、CHOP、Bax mRNA与蛋白表达,p-PERK水平均升高(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仙茅苷3个剂量组、美沙拉嗪组、PERK抑制剂组L/M,DAI和肠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和血清IL-6、IFN-γIL-8和TNF-α水平,PERK、ATF4、CHOP、Bax mRNA与蛋白表达,p-PERK水平均下降(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糖皮质激素浓度、PERK、ATF4、CHOP、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p-PERK水平仙茅苷低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仙茅苷中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PERK抑制剂组其它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结肠黏膜病理严重改变,仙茅苷低剂量组有所减轻,仙茅苷中剂量组、美沙拉嗪组和PERK抑制剂组均明显减轻,仙茅苷高剂量组显著减轻.结论 仙茅苷可改善UC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控制疾病活动度、减轻病理改变,推测与抑制PERK/ATF4/CHOP通路有关.

    仙茅苷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活化转录因子4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