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电与循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电与循环
心电与循环

王建安

双月刊

2095-3933

xdyxh@vip.126.com

0571-87567813,0571-87567809

310003

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

心电与循环/Journal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and Circul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心电专业学术性期刊,以普及与提高相关结合为原则,报道心电图、心脏电生理、心血管图等心电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内容,主要读者为从事心电图工作、心血管病医疗、科研和教学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CI手术前后QRS-T夹角变化值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

    杨展玲樊梁军吴晓卯
    252-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QRS-T夹角变化值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术的ACS患者208例.根据在随访期间有无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156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QRS-T夹角、手术前后QRS-T夹角变化值、术前Gensin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QRS-T夹角变化值、Gensini评分对老年ACS患者MACE的预测效能.分析QRS-T夹角变化值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QRS-T夹角变化值低于对照组,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QRS-T夹角变化值和Gensini评分是MACE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在预测MACE上,QRS-T夹角变化值的AUC低于Gensini评分,特异度高于Gensini评分(r=0.367,P<0.001).QRS-T夹角变化值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67,P<0.001).结论 老年ACS患者PCI手术前后QRS-T夹角变化对MACE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QRS-T夹角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电图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效能

    杨榕周琳周海伟王一鸣...
    256-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舟山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均在入院24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检查.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的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测量值,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两组患者CT血管成像指标[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绘制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预后良好组166例,预后不良组46例.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TP、MTT高于预后良好组,CBV、CBF、ASPECTS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灌注成像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AUC分别为0.745、0.820,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AUC分别为0.902、0.919,均高于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可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

    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测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MGB1、MMP-9和可溶性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张国新陈娟
    261-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T2DM)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湖州浙北明州医院确诊的冠心病伴T2DM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及基础性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米沙坦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MGB1、MMP-9、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A1c、FBG、PBG、LDL-C、TC、TG、HMGB1、MMP-9、sE-selectin和sP-selectin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和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HbA1C、FBG、PBG、LDL-C、TC、TG、HMGB1、MMP-9、sE-selectin 和 sP-selectin低于治疗前,HDL-C和LEVF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伴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HMGB1、MMP-9和可溶性选择素表达.

    替米沙坦阿托伐他汀冠心病2型糖尿病

    四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影响的研究

    高继康陈晓冰黄文凡张雨濛...
    26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四维斑点追踪显像(4D-STI)评价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组)57例,未合并高血压(未合并高血压组)38例,健康体检者65人为对照组.采用4D-STI比较各组心室舒张末期左心房容积(LAVd)、心室收缩末期左心房容积(LAVs)、左心房射血前期容积(LAVp)、左心房每搏排血容积(LAEV)、左心房被动排血容积(LAPV)、左心房主动排血容积(LAA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排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排血分数(LAAEF),左心房储备期纵向应变(LALSr)、左心房储备期圆周应变(LACSr)、左心房管道期纵向应变(LALScd)、左心房管道期圆周应变(LACScd)、左心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LSct)、左心房收缩期圆周应变(LACSct).结果 合并高血压组、未合并高血压组的LAVd、LAVp、LAAV高于对照组,LAPV、LAEF、LAPEF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高血压组的LAVs高于对照组、未合并高血压组,LAVd、LAVp、LAAV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LAEF、LAPEF小于未合并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对象的LALSr、LACSr、LALScd、LACS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高血压组、未合并高血压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利用4D-STI能够评价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四维斑点追踪显像糖尿病高血压左心房心功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分析

    王标胡国豪陈灵敏周丹...
    271-274,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9月永康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86例,电话随访至2022年9月,分成存活组172例,死亡组114例,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NLR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 存活组NLR为(3.83±1.60),低于死亡组(5.4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3,P<0.001).多因素Cox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146,95%CI=1.049~1.251,P=0.002).结论 NLR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心力衰竭全因死亡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24 h动态心电图在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早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孙黄辉韩濛濛姜乐临黄旭梅...
    27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早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CI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予以心脏康复训练联合常规护理(心脏康复组)43例,仅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5、30 d后24h动态心电图参数[包括正常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pNN50)、QT离散度(QTd)、QTc离散度(QTcd)].依据《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运动危险分层:低危7例,中危17例,高危19例;比较心脏康复组不同运动危险分层患者干预30 d后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结果 干预15、30d后,心脏康复组SDNN、rMSSD、pNN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F/HF、QTd、QTc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危者SDNN、rMSSD、pNN50均明显高于中危者、高危者(均P<0.05),LF/HF、QTd、QTcd均明显低于中危者、高危者(均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训练早期动态心电图参数明显改善,且低危患者改善更为明显.

    24h动态心电图自主神经功能心脏康复训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联合磺达肝葵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朱一晋王海方吴建胜
    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磺达肝葵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乐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110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联合组接受替格瑞洛联合磺达肝葵钠治疗,连续用药1周.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超敏肌钙蛋白l(hs-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冠状动脉(下称冠脉)血流指标[收缩期血流峰值(SPV)、舒张期血流峰值(DPV)、冠脉血流储备(CFVR)]、随访3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TNI、H-FABP、slCAM-1、sVCAM-1水平及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PV、DPV、CFVR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磺达肝葵钠治疗NSTEMI患者,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降低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替格瑞洛磺达肝葵钠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3例

    徐小勇孟香红麻付胜
    283-286,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就诊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经射频导管消融后治愈的患者3例.3例患者均伴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可见明确的室性期前收缩触发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与触发心室颤动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一致,1例表现为心源性晕厥.室性期前收缩1例起源于左后分支,1例起源于左后乳头肌,1例肺动脉瓣右窦.射频导管消融室性期前收缩后,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随访期间未发生晕厥,未记录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射频导管消融

    血浆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接房兆飞
    287-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SELAF)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舟山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例AAD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发病6、12、24 h血浆SELAF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AAD的效能.结果 发病6、12、24h血浆SELAF水平诊断AAD 的 AUC 分别为 0.978、0.983、0.994,灵敏度分别为 1.000、0.926、0.931,特异度分别为 0.857、1.000、1.000;而发病 6、12、24 h血浆D-二聚体水平诊断AAD的AUC分别为0.913、0.923、0.981,灵敏度分别为1.000、0.778、0.931,特异度分别为0.857、0.923、1.000.结论 血浆SELAF对早期AA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在发病24 h内的诊断效能优于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可溶性弹性蛋白片段D-二聚体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暴发性心肌炎1例

    严碧霞曾志杰李健洪刘政疆...
    290-29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在后急性期有极少数病例会出现暴发性心肌炎和心源性休克,而这些病例的临床结果较差,需要引起重视.本文报道1例2023年1月12日收治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43岁的男性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性期发生了暴发性心肌炎和心源性休克,通过及时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治疗,患者病情得到了改善并成功挽回生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性期引发的暴发性心肌炎和心源性休克的危重症患者,联合应用V-A ECMO和IABP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