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s@126.com

0537-4458285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 《现代语文》为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旬刊以文学研究为主,面向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旨在繁荣古今中外文学研究,促进学术的研究、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端康成的女性观

    刘畅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端康成是一位十分擅长描写女性的日本作家,对女性的塑造和刻画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在这些形象的背后蕴含着他独特的女性观.

    川端康成女性形象女性观

    "人性认识者"的文学——河野多惠子文学初探

    郭燕梅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野多惠子文学中塑造的女性,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具有非伦理性以及嗜虐性等特点,但能够客观理性地思考婚姻、两性及人生,敢于正视及表达自身的诉求,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且河野多惠子将这些女性置于超自然的神秘环境下,将现实与精神融为一体,营造出了一个怪诞的"泉镜花"式的文学世界.

    河野河野多惠子非伦理性自我意识超自然物

    《荆棘之城》中的城市书写

    张娜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棘之城》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萨拉·沃特斯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第三部作品,备受读者与英国重要文学奖项注目.这部作品题目已透露了城市空间在这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蕴含着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独特风情,带有哥特色彩,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城市特有的空间,带我们进入了维多利亚旧时代的伦敦城.文章以《荆棘之城》中的城市书写为切入点,来探讨萨拉眼中的另类维多利亚时代.

    《荆棘之城》城市书写维多利亚时代伦敦

    在恐惧中成长——《爵士乐》中的"花"意象探究

    张荣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爵士乐》中,各类意象内涵丰富,从另外一个层面展示了其小说的魅力.莫里森勾勒了两朵虚构之花——恐惧之花、女人花.两朵虚构之花画龙点睛,烘托其创作主题恐惧之花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所遭遇的苦难,而女人花则映射了美国黑人女性的成长.

    恐惧成长黑人女性《爵士乐》

    从互文性角度看哈姆雷特和杜丽娘自我意识的同中之异

    郑雨轩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中英两国戏剧文学显示出诸多相似之处,戏剧人物自我意识的产生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自发的、平行的文学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渊源.但其在东西方表现各异.其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为该时期戏剧的代表作,体现了东西方自我意识的相同和相异之处.文章以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为例,探究其中展现出的自我意识的同中之异.

    互文性自我意识同中之异

    长篇小说中秘书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杨修、屠维岳和于连为例

    王春燕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修是《三国演义》中属于曹操阵营下的一名主簿,现在可以说是一名秘书,他学识渊博、极其聪慧,但是他又锋芒毕露、恃才放旷;《子夜》中的屠维岳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心狠手辣、压榨工人的助手;《红与黑》中的于连记忆力好、办事能力完美,但又自卑、过于自尊和虚伪.他们三个不同的秘书人物,各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长篇小说秘书人物形象

    《文心雕龙》"定势"发微

    李韧筠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心雕龙?定势》篇乃是"龙学"势论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项重要篇目,文章欲拟从"势"的语义内涵的界定出发,以《文心雕龙》的文本文义作为根据,联系刘勰文论中关于情、体、势三者关系的递进建构,对"定势"这一概念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与指向,进行简单的讨论与分析.

    《文心雕龙?定势》"势""体"语用分析

    浅析二元论对朱维之《中国文艺思潮史略》的影响

    尚晋蓉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元论是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传入中国,为当时学界一新耳目,进而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性的转变.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即是借二元论的逻辑体系架构全书的,作者朱维之着眼于教学需要的"求用"目的,以奔流于中国文艺根底的两大思潮为纲,来举出文艺现象之目,使得千形万状、纷纭复杂的文坛变得明晰可辨、有迹可循.

    二元论《中国文艺思潮史略》西方理论的影响学科教学的需求

    留学生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定位及教学策略

    杨鹤澜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是文化类专业必修课,属中国文化课课群.文章依据汉语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汉语言本科专业教育体系中寻求合适的课程定位.文章基于对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三点教学策略:"文学史发展脉络——作品赏析——作家作品地位"三位一体的讲授策略;"移情"策略;将吟诵贯穿于教学的策略.以上三种教学策略均依托教学实践,可以帮助留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领悟中国文化精华.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定位教学策略

    播音主持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模式探究——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

    廖颖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因为学时少、任务重,学生不重视以及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原因,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在考虑专业特点、学情特点等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综合采用鉴赏经典模式、团队协作模式、自我考核模式、比较感知模式、比赛获益模式、激趣导入模式等教学模式来创设一个快乐高效的课堂.

    播音主持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