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诊断与治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诊断与治疗
现代诊断与治疗

杨丽娟

月刊

1001-8174

xdzd@chinajournal.net.cn,xdzd@163.com

0791-86830193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井冈山大道198号

现代诊断与治疗/Journal Modern Diagnosis & Treatment
查看更多>>本刊系1989年经原国家科委核准,原江西省科委批准出版,1990年2月经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许可证。该刊现拥有2位中科院院士(他们是吴旻、陈可冀教授)、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刘玉清、陈灏珠、曾溢滔、孙燕、邱蔚六教授)及13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31位特邀编委及江西省内著名专家组成的编委队伍。该刊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奖、江西省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以及《CAD-CD规范》执行优秀奖。它的“诊疗新技术”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期刊专栏。该刊20年来,发行量一直居江西省同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位,覆盖面达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国外发行到西欧、东南亚及美国。该刊欢迎刊登药品(包括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以及医疗单位形象广告。拟在本刊刊登广告者需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表证书(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宣字号批复件(原件,用后退还)及产品说明书。另,本刊招聘医学编辑2名,要求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研究生以上学历;文笔较好;45岁以下,男性;已取得出版专业任职资格者优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腰痛的应用

    陈文辉陈家赣常军黄俊...
    2612-2613,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行矫形术后融合固定节段外相邻节段的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40 例退变性腰椎侧凸行矫形术后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来源于融合固定节段外相邻节段的小关节源性腰痛,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硫酸氨基葡萄糖、红外线治疗 2 个疗程共 4 周;观察组采用内窥镜下相邻节段的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4、8、12、24、48 周的VAS评分及腰椎 MacNab 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 4 周,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8、12、36、48 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acNab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acNab 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窥镜直视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具有局部麻醉下手术,有心、肺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亦可耐受,切口小,术野成倍放大,清晰显露并不遗漏脊神经背内侧支的神经分支,手术全程患者疼痛反馈存在,不误伤脊神经根.此手术技术在现阶段应用前景较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退变性腰椎侧凸腰痛功能评分

    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碳酸镧治疗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高磷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陈龙谢金婷曾欢杨光...
    2614-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碳酸镧治疗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高磷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2 年3 月至 2023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76 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高磷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行碳酸镧治疗,观察组行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碳酸镧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s-CRP、CUN水平、血清钙磷水平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及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磷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司维拉姆联合碳酸镧治疗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高磷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及BUN水平,改善血清钙、磷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高磷血症碳酸镧碳酸司维拉姆

    螺旋CT定量测量肺气肿容积比例评价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先水廖鸿飞沈宗南
    2617-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螺旋CT定量测量肺气肿容积比例(E/L)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我院就诊的 47 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将 25 例正常体检的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肺功能检测指标水平与螺旋CT测量E/L值、分析COPD患者螺旋CT测量E/L值与肺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分析COPD患者肺功能测定值与螺旋CT测量E/L值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FEV1、FEV1/VCma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V、TLC、RV/TLC及全肺E/L、右肺E/L、左肺E/L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依据COPD患者肺功能情况,47 例患者中COPD轻度 9 例、中度 16 例、重度 18 例、极重度 4 例.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越高E/L值越大,且各组间全肺E/L、右肺E/L、左肺E/L值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螺旋CT测量全肺、右肺及左肺E/L值与FEV1、FEV1/VCmax均呈负相关(r=-0.516、-0.489、-0.533、-0.600、-0.634、-0.685,P均<0.05),与RV、TLC、RV/TLC呈正相关(r=0.426、0.411、0.410、0.424、0.439、0.477、0.522、0.436、0.459,P均<0.05).结论 螺旋CT定量测定E/L值与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水平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依据各指标水平间的相关性对COPD患者病情展开判断,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螺旋CT定量测量肺气肿容积比例肺功能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徐小伟
    2620-2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分析不同时点肺结节良恶性的CT值;分析MSCT、MSCT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并对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肺结节性质患者于 15 s CT值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点肺炎性病变CT值均大于肺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且肺恶性结节不同时点的CT值均大于肺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MSCT扫描,MSCT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MSCT平扫与"金标准"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34,P=0.000),MSCT及双期增强扫描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00,P=0.000).结论 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通过分析扫描过程中肺结节强化程度可对其性质展开判断,且其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肺结节多层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CT值一致性

    血管超声在动静脉瘘内瘘狭窄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陶玲玲于婷婷
    2623-2624,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在动静脉瘘内瘘狭窄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21年 10月至 2022年12月收治的 60例动静脉瘘吻合口及造瘘静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给予血管超声引导下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内瘘相关参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中应用血管超声技术,能够较好恢复患者内瘘功能,提高溶栓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血管超声动静脉瘘血管狭窄溶栓治疗

    不同术式对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

    杨惠婷姚鹏
    2625-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的疗效及对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至 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患者.采用信封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例.对照组行眼轮匝肌缩短术,观察组采用park法下睑内翻术.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眼表功能、眼部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个月、3个月时,两组BUT、SIT、TMH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CF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3个月,两组各项眼部症状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轮匝肌缩短术、park法下睑内翻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park法下睑内翻术对患者眼表功能、眼部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眼轮匝肌缩短术park法下睑内翻术

    多间隙立体引流术在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章蒙辉
    2628-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High perianal abscess,HPA)患者实施多间隙立体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间隙立体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间隙立体引流术能够改善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肛门功能,炎症反应较轻,进而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加速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应用价值较高.

    多间隙立体引流术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临床疗效肛门功能炎性因子

    超声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琪
    2631-2632,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彩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在我院接受彩超检查的 60 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彩超对下肢DVT的诊断效能及与静脉造影结果的一致性,并对比确诊患者与未确诊者血流显像(CDFI)结果.结果 静脉造影检查发现,60 例疑似下肢DVT患者中有 35 例得以确诊,其中亚急性期血栓、急性期血栓、慢性期血栓分别为 19 例、11 例、5 例.彩超对下肢DVT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 94.26%(33/35)、92.00%(23/25)、94.26%(33/35)、92.00%(23/25)、93.33%(56/60).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47,P=0.000).确诊患者各项CDFI值均低于未确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对下肢DVT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彩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效能静脉造影

    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中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

    朱桂荣
    2633-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中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 60 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CT增强.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对比不同时期CT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检出结果,分析常规CT扫描、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60 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恶性 42 例、良性18 例;常规CT扫描明确恶性 39 例、良性 21 例;CT增强扫描明确恶性 43 例、良性 17 例.延迟期扫描低密度检出高于静脉期及动脉期,动脉期高密度病灶检出率均高于静脉期及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增强扫描在等密度病灶扫描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 97.62%、准确度为 95.00%、阴性预测值为 94.12%,均高于常规CT扫描的 76.19%、71.67%、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常规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和"金标准"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356,P=0.006);CT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和"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79,P=0.000).结论 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度较高,并与病理学结果存在较强的一致性,能够为临床进一步明确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CT增强扫描诊断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谭荣欣
    2636-2637,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130 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65 例.对照组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核苷酸类似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HBVDNA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氨(AMMO)、凝血酶原时间(INR)、血肌酐(Cr)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TBIL、AMMO、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INR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调节HBV DNA载量.

    非生物型人工肝肝功能衰竭HBVDNA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