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地黄丸治疗功能性铁缺乏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赵平王悦
    357-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黑地黄丸治疗功能性铁缺乏肾性贫血的疗效,探索干预肾性贫血铁代谢紊乱的新方法.方法 从2021 年11 月—2022 年10 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肾病科病房及门诊治疗的非透析患者中选取功能性铁缺乏肾性贫血者 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铁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黑地黄丸口服,2 组均治疗12 周.观察 2 组贫血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含量、血细胞比容(HCT)]、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总铁结合力(TIBC)]、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和治疗总体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脱落 2 例、观察组脱落 1 例.治疗后 2 组RBC 计数、Hb 含量、HCT、SF、TSAT、Cc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均<0.05),TIBC、BUN、SCr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均<0.05),且上述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37/39)和81.58%(31/3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69%(3/39)和7.89%(3/38),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铁剂+黑地黄丸治疗功能性铁缺乏肾性贫血疗效优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铁剂治疗,可明显改善铁代谢和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黑地黄丸功能性铁缺乏肾性贫血铁代谢

    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疗效及对IGF-1、INSL3的影响

    刘志东温庆辉缪海婷
    36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年4 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18 例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 例.对照组给予十一酸睾酮胶囊口服,起始量160 mg/d,4 周后80 mg/d并维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疏肝方口服,治疗持续3 个月.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勃起功能[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估]、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症问卷(ADAM)评分及血清IGF-1、INSL3、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总睾酮(TT)水平.结果 治疗后,2 组患者勃起功能均明显改善(P均<0.05),ADAM问卷中精神心理评分、性功能评分及血清FSH、LH、E2 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IGF-1、INSL3、P、TT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4%(51/59)比67.80(40/5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8%(4/59)比27.12%(16/59),P<0.05].结论 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性腺功能,调节IGF-1、INSL3 和性激素的分泌.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补肾疏肝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因子3性激素

    补肾化石逐石汤联合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

    王贺军郭玉杰侯晨光侯云翔...
    36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化石逐石汤联合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 年11 月—2023 年11 月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90 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45 例接受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 45 例接受补肾化石逐石汤(口服14 d)联合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记录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腰痛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结石排净时间及净石率、临床疗效,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各项症状评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腰痛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结石排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净石率、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95.56%(43/45)、97.78%(44/4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84.44%(38/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治疗14d后腰腹疼痛、血尿、头晕目眩、便干、耳鸣、心烦咽燥、腰膝酸软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d后,2 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4d后,2 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7d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补肾化石逐石汤联合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可明显促进腰痛、肉眼血尿消失和结石排出,可明显减轻症状,提高净石率,促进肾功能尽快恢复.

    肾结石补肾化石逐石汤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净石率肾功能

    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影像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珑熊惠玲孙永欣安文涛...
    369-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影像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2021 年 3 月—2022 年 3 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106 例肝肾亏虚兼血瘀证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53 例给予腺苷钴胺片口服,观察组53 例给予腺苷钴胺片联合自拟活血通督汤口服,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必要时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止痛治疗3~5d.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检查指标[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S1/S2)、椎管面积/椎体面积(S2/S3)、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治疗4 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4 周后的S1/S2、S2/S3、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CRP、TNF-α、IL-1α水平及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40/53)比 30.19%(16/5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 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无需干预自行缓解.结论 自拟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更好,不仅能减轻症状及疼痛,还能明显改善影像学变化,分析可能与减轻炎症刺激有关.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活血通督汤腺苷钴胺炎症因子

    从铜代谢探讨炎-癌转化的机制与中医药干预炎-癌转化思路

    龚卓之王倩影闫贺李腾...
    373-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癌转化指可控性炎症相关性疾病到肿瘤发生的过程,炎症微环境为肿瘤微环境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体内微环境失衡,诱导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并恶化,导致肿瘤的形成.铜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通过诱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介导炎-癌转化.本文通过探究铜代谢与炎-癌转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中医药干预铜代谢以延缓炎-癌转化的研究概况,阐明病机演变规律.炎-癌转化过程多与热、火、毒等病理因素相关,中药能与铜离子生成稳定络合物,通过影响活性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的水平来介导核转录因子、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通路,进而干预炎-癌转化.

    炎-癌转化铜代谢中药中医药

    从肝玄府微癥结辨治肝癌癌前病变

    薛丹刘永刚曾立伟周嘉迪...
    379-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死亡风险仍在逐渐升高,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治仍是防治肝癌的重要手段.肝癌癌前病变是慢性肝病炎癌转变进程中恶性转化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异性增生结节,故而肝癌前病变的及时防治可将肝癌治疗关口前移,中医药防治本病仍处于探索阶段.肝玄府理论的引入为本病防治提供了一个探索研究的方向,本文从肝玄府与气血津液的代谢着手,提出了肝玄府微癥结是肝癌癌前病变的基本病理状态,以开玄通络为基本治疗法则.癌前病变是多种病理因素夹杂的复杂状态,故在临床应用中提出"郁瘀态""浊瘀态""虚瘀态"3 种常见的病理状态,旨在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思路借鉴.

    肝癌前病变肝玄府微癥结开玄通络郁瘀态浊瘀态虚瘀态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和法"在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用药规律

    窦婧牛丽娜王晓忠
    384-38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运用"和法"在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中的用药特点.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以"疏肝健脾、肝郁脾虚、调和肝脾"和"肝纤维化"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去除重复、会议论文、未记录方剂组成文献、经验性质及证型研究文献后,提取文献中方药组成,对所有方药进行筛选,相同组成的方药仅记录1 次,依据《中国药典2020 版》进行药物名称规范,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090 篇文献,排除909 篇文献,最终从181 篇文献中提取方剂181 个,共获取193 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10 位的为柴胡(141)、白术(123)、白芍(108)、茯苓(102)、甘草(96)、黄芪(96)、丹参(92)、鳖甲(68)、党参(62)、当归(61).药物性味归经中以性寒药物最多,性热药物最少;以苦味药最多,甘味药次之;归经以肝脾胃三经最多.在复杂网络分析中发现强链接 41个,中等链接65 个,弱链接2 912 个,其核心药对为柴胡-白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了105 个关联药物组合,其中两个药物配对的关联分析结果共 14 个,三个药物配对的关联分析结果共 91个.将药物频次前30 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3 类: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渗湿类,理气活血、化瘀散结类以及清热利湿、行气散瘀类.结论 "和法"之运用于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不仅体现了疏肝健脾的法则,更突显出调和气血、苦辛分消、寒温并用的特点,和法的运用灵动而不拘束,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值得深入探讨.

    和法疏肝健脾中医治法肝纤维化数据挖掘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许孟月姚文汇左永杰刘红霞...
    390-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土茯苓-绵萆薢"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检索文献补充绵萆薢活性成分,利用SwissADME 数据库根据类药五原则评估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通过 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预测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的银屑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 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 tools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重要成分和重要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25 个潜在活性成分和 356 个作用靶点,通过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111 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26 个核心靶点和8 个Hub靶点.核心靶点KEGG分析结果表明"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辅助性T细胞17(Th17)等与炎症、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将重要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土茯苓-绵萆薢"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的复杂过程,为系统研究其治疗银屑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银屑病土茯苓绵萆薢网络药理学健脾解毒汤

    刘胜基于玄府气液说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

    叶贞周细秋刘胜
    399-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刘胜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治疗不同时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刘胜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气血凝滞,以开通玄府、畅达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根据其病程特点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及溃后期,主张以消为贵、以通为用,并强调内外合治,认为肿块期治疗宜温清并用,透表开玄;脓肿期宜托里透脓,养血和玄;溃后期宜温阳健脾,益气荣玄.本文就刘胜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另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防治肉芽肿性乳腺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玄府肉芽肿性乳腺炎开通玄府法内外合治

    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恢复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赵亚荣王秀玲张莹莹马中玲...
    403-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 年6 月—2023 年2 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 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26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 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VAS评分)、肢体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26)、19.23%(5/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 2 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2 组SF-36 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手术患者,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护理理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围手术期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