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费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费经济
消费经济

尹世杰

双月刊

1007-5682

xfjj1985@126.com

0731-88644080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36号(湖南师大校内)

消费经济/Journal Consumer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研究消费理论 指导生产经营 提供消费信息 引导居民消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扩大国内需求与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方福前夏杰长杨汝岱毛中根...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振兴中国居民消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实现改革与政策协同推进,促进全体居民消费和农民等低收入重点群体消费并重,坚持短期振兴消费与长期促进消费相结合.推动消费复苏与升级,要着力稳定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鼓励新型消费,增强消费活力;完善农村消费环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供给和需求平衡,需要实现由投资导向型发展思路向收入和消费导向型发展思路的转变,一个具体的制度性关键是引导税制设计实现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通过消费者"用脚投票"效应去评价企业,真正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均衡发展.数字消费是数字技术与消费行为的耦合,涵盖以数字商品和数字化商品为主的消费对象,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发展的新特征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促进数字消费发展,要着力下沉拓展市场,发挥数字消费对生产的引领作用,加强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推进数字消费制度建设.我国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和资产差距、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高、消费结构总体较为合理等特征,有效释放农村家庭消费潜力,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形成健康的农村消费环境.

    扩大消费消费升级消费导向型税制数字消费农村家庭消费

    新消费与新消费城市:现状、特征和趋势——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新消费发展的调查研究

    张磊
    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新消费是指顺应消费品质体验升级趋势,以数字技术和新媒介为支撑,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内容、消费场景及满足方式,注重消费者的互动反馈,精准匹配消费者物理需求与情绪价值的消费.文章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新消费发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1)现阶段中国新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业态场景丰富多样,人群覆盖各年龄段"悦己"消费者,地域分布集中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风险投资态度由青睐转向审慎.(2)在微观层面,新消费品牌具有市场细分度高、互动社交感强、数智化程度深、人才基础厚、先走"流量"再求"长红"等显著特征.(3)未来中国新消费发展将呈现更加注重消费者互动体验和价值共创、产品和服务内容回应民生刚需、数字建设和智慧管理持续深化、民族品牌国际化和商业友善化等典型趋势.(4)新消费城市具有创新创意人才集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完善、支持引导政策有力、文化开放包容或独具特色等多重共性特征.新时代促进新消费发展,需着力完善新消费产业生态体系.文章为理解中国新消费提供了基本发展事实和特征趋势研判,为新消费品牌企业和城市新消费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消费新消费城市新消费生态圈供给创新消费升级

    从"网红"到"长红":旅游公共服务吸引力与供给次序——基于抖音"淄博烧烤"话题的用户评论分析

    蔡礼彬万方亮李平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淄博等旅游资源相对薄弱的三五线城市因优质的旅游公共服务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从而迅速走红,旅游公共服务成为其重要旅游吸引物而形成新晋"网红城市".为探寻旅游公共服务如何成为重要旅游吸引物以及如何效力网红城市的营造,采用大数据内容分析方法,选取抖音平台上以"淄博烧烤"为话题的用户评论作为数据来源,对涉及淄博旅游公共服务的评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淄博旅游爆火出圈先后经历初步曝光、热度增长、稳定发展三个阶段,旅游文化服务是这类网红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吸引力的核心.在初步曝光阶段应优先建设旅游交通服务,在热度增长阶段应重点建设旅游娱乐服务、旅游行政服务和旅游安全服务,同时在各个阶段协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便民服务,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导,推动网红城市走向"长红"人民城市的稳定发展阶段,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公共服务网红城市流量经济注意力资本淄博烧烤

    金融健康背景下农户消费信贷的杠杆效应——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

    曾学文张斌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大农村消费市场,既要发挥好消费信贷的加速器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好农户金融健康问题.本文使用农研中心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库,实证考察了金融健康背景下农户消费信贷的杠杆效应.研究发现,消费信贷激活农村消费存在"倒U型"特征,农户适度加杠杆有利于消费扩张,并驱动其由生存型消费为主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升级,但杠杆率过高对消费增长将形成反向抑制;进一步就异质性影响看,不同农户群体、不同地域之间的特征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就不同群体看,以农村公共服务、私营企业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相比以农业经营、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户,消费信贷激活消费支出的弹性更强,消费信贷拓展空间更大;就不同地域看,中、西部地区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相对滞后,激发农户消费的边际动能不足.本文为平衡好农户消费信贷和金融健康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精准化提升农村消费金融服务,支持农户消费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

    金融健康消费信贷农户消费扩容升级非线性影响

    基于消费的碳公平:内涵、测度与政策含义

    夏克郁陈迎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侧行动是促进"双碳"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距所引发的居民消费侧排放过大差距隐患浮现,对进一步释放消费侧减排潜力造成了制约.本文通过明晰消费侧碳公平内涵,利用投入产出表、百分位法、面积法综合测度了我国2005-2020年消费侧碳公平水平,并基于消费侧碳公平现状分析了对应的政策含义.研究结论如下:(1)消费侧碳不公平是指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由于其消费需求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异过大问题,消费侧碳公平强调各个收入群体承担公平的减排责任;(2)2020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人均居民碳足迹为19.06吨CO2,相比2005年增加了4倍多,约为收入最低的50%人群人均居民碳足迹的5倍;(3)2005-2020年,我国碳基尼系数稳定在0.60左右,消费侧碳不公平问题严重.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我国消费侧碳公平内涵诠释,并为我国消费侧碳公平现状提供了定量判断,为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消费侧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结果参考.

    消费侧减排碳公平基尼系数"双碳"目标绿色消费

    "借酒消愁"抑或"饮酒为乐":居民生活满意度与饮酒行为、醉酒频率

    钟宇孙秀林
    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源远流长的饮酒文化与方兴未艾的饮酒消费相互作用.饮酒作为一种存在健康风险的消费行为,面临生活压力的都市居民是"借酒消愁"还是"饮酒为乐"值得辨析.本文使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2017年住户调查数据,讨论了生活满意度对饮酒行为和醉酒频率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结论表明:生活满意度对是否饮酒、醉酒频率有显著的负作用,生活满意度越低,越有可能产生饮酒行为、增加醉酒频率,说明上海居民的饮酒行为更多是"借酒消愁"而非"饮酒为乐",女性群体"借酒消愁"较男性更为明显;此外,抑郁情绪在生活满意度对醉酒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研究还发现"借酒消愁"效应在工作和家庭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工作满意度与家庭亲密程度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受教育水平、家庭同住等因素对饮酒行为和醉酒频率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饮酒行为醉酒生活满意度借酒消愁性别

    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

    范丹曹楠楠
    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动力的经济环境、农村家庭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因素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能有效促进农村家庭释放消费潜力,且能推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收入、失业、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未来预期风险和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重大疾病、经济恶化等方面的事故经历,均表明不确定性风险会弱化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就业能够缩小农村家庭消费、收入、社会网络、技能阶层的消费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非农就业,充分释放农村家庭消费潜力,进而实现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非农就业农村家庭消费不确定性风险未来预期风险事故经历

    青年群体债务与消费相对剥夺

    张敏锋吴小丽
    8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群体是我国消费的主力军,降低其消费相对剥夺是释放消费潜力和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7-2019年CHFS的平衡面板数据,探讨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促进了青年消费升级;而青年过度负债则会加剧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来源来看,正规信贷更能缓解青年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结构来看,具有人力资本投资属性的教育负债缓解作用最大.机制分析发现,青年通过债务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缓解流动性约束和促进社会互动,缓解了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需求和供给两端来看,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缓解作用在"相对困难"的月光族、低就业质量、高年龄段和农村等青年群体,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达地区更大.因此,应营造有利于青年合理消费的舆论环境,科学开发符合青年发展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防范青年过度负债风险,引导青年合理消费.

    青年群体债务消费相对剥夺正规信贷收入不平等社会互动

    2024年重点选题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