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知识图谱和案例推理的燃气应急辅助决策研究

    胡玉玲万雨瑞李紫旋齐子琛...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气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置人员基于文本资料查询应急处置方案难以满足处置科学性与快速性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图谱和案例推理的燃气应急辅助决策方法.将已有燃气事故案例文本资料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存储与表示,利用案例推理的属性相似度与关系相似度加权计算方法,根据事故目标案例与源案例的综合相似度,检索出最佳相似源案例作为现场处置人员应急处置决策的重要参考,并将新的案例与处置措施存储于燃气应急处置知识图谱库中,实现处置措施的知识更新.通过案例相似度权重分配、属性权重分配、属性相似度方法选取,以及案例验证等,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燃气事故知识图谱案例推理辅助决策

    不同倾角斜面下滑中正庚烷的火焰特性研究

    李龙基黄鑫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正庚烷火焰形态、火焰亮度和火焰温度在下滑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别利用倾角为25°和40°的斜面装置开展了正庚烷在斜面下滑过程中的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斜面下,由于试验箱体内冷热气流因密度不同导致其惯性大小差异,使得箱体内部前后温度分布不均产生压差,在压差作用下火焰向试验箱体下滑方向倾斜;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加速度的综合影响下,火焰的长度缩短、倾角减小、高度降低,但亮度增强,并且斜面倾角的增加会加剧对其形态、亮度的影响,40°斜面下的火焰形态参数值分别比 25°斜面的低 6.21%、12.30%、6.72%,但火焰亮度比25°斜面下的高31.98%;此外,在下滑过程中正庚烷火焰因不稳定导致温度降低,40°和 25°斜面下火焰温度分别降低了 16.05%和 22.22%.但 40°斜面下的火焰温度比25°斜面下的高,这与竖直加速度减小造成的浮力效应减弱有关.

    斜面下滑火焰形态火焰亮度火焰温度

    液氮抑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张媛媛张志伟赵子明张国维...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危险特性出发,通过试验研究32650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热失控特征及其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过程.探究利用液氮喷淋阻断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分析液氮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防灭火效能.结果表明:单体锂电池热失控可划分为被动加热、安全阀泄压、自反应、喷射火、明火熄灭等5个阶段,单体电池温度变化曲线呈倒"V"形.液氮可有效阻断电池组间的热失控传播,能够大幅降低喷射火阶段的电池峰值温度.且喷淋时间越长,阻止电池组热失控传播越明显.30 s液氮喷淋条件下,除电池A1外,其他电池未进入安全阀泄压阶段.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液氮冷却降温

    高高原受限空间内小尺度油池火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代尚沛贾旭宏丁思婕朱新华...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我国高高原地区的受限空间内液体燃料小尺度油池火燃烧特性,在高高原康定机场自主搭建受限空间内油池火的试验平台.共选取3类典型液体燃料(航空煤油、航空汽油、正庚烷)进行燃烧试验,测量火焰高度、火焰温度和烟气成分等变化规律,研究了高高原受限空间内小尺度油池火行为.研究发现:在高高原地区,正庚烷稳定燃烧阶段的平均火焰高度可以通过模型 L/D= k+0.254Q2/5/D 表示,其中,火焰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为 L/D~p-2/9.3种燃料的火焰最高温度均超过 600℃,而羽流轴线温升与火焰高度呈现-5/3的指数关系.产烟速率则表现出对环境压力的依赖性,其关系可表示为:v~p-1/3.

    高高原受限空间油池火火焰高度火焰温度烟气成分

    基于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煤化工消防系统检修频率研究

    王俊方正邢旺于书健...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煤气化厂房内的消防系统维护检修不到位,造成系统无法发挥作用甚至瘫痪的事件屡屡发生.本文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煤气化厂房火灾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开展了合成气泄漏及事故后果的风险评估,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消防系统的检修频率进行探究,提出了一种与煤气化厂房固有风险相适应的消防系统检修维护周期评估算法.该算法可较高程度地实现事故预防并减轻灾害损失.

    煤气化厂房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消防系统检修频率

    海上平台高压油浸式变压器爆炸数值模拟分析

    桑军封园周新刚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平台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枢纽设备,一旦发生爆炸故障将严重影响平台的正常生产运营,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确保海上平台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某生产与岸电共建平台的高压油浸式变压器进行了爆炸数值模拟分析,采用FLACS软件对共建平台进行了3D建模,分析了变压器一次爆炸及二次爆炸全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发生爆炸后变压器室内房间的最大超压为0.073 MPa,变压器门的最大超压为 0.071 MPa,会对平台生产设施造成一定影响.为降低变压器室内爆炸超压,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油浸式变压器间增加泄爆区域,经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增加泄爆通道后,房间爆炸超压明显降低,降至0.014 8 MPa.为进一步提升海上平台整体的安全性能,对油浸式变压器间进行了抗爆设计,抗爆载荷为0.015 MPa,大大降低了爆炸超压对周边油气设施的影响.

    海上平台油浸式变压器爆炸数值模拟

    正交胶合木楼板全尺寸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彭磊邱培芳欧加加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全尺寸正交胶合木楼板在加载情况下的耐火性能试验,所测试的楼板整体厚度为175 mm,在楼板上方均布2.0 kN/m2 的砝码进行加载.两块楼板分别采用耐热型聚氨酯(PUR)胶和普通PUR胶制作,并分别采用单层15 mm厚和双层12 mm厚的耐火石膏板进行防火保护.试验发现,对于采用耐热型PUR胶和15 mm厚耐火石膏板的试件,石膏板的脱落时间约为45~50 min,层板炭化后未发生明显的脱落现象;对于采用普通PUR胶和双层12 mm厚耐火石膏板的试件,第一层石膏板的脱落时间约为30 min,第二层石膏板的脱落时间约为60 min,层板炭化后发生了较明显的脱落现象,脱落时间发生在 85~100 min.试验进行至 121 min,两块楼板中心的竖向位移值分别为-25、-33 mm,楼板背火面整体完好,表面最高温升不超过 2℃.结果表明,所测试的楼板试件在加载情况下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

    正交胶合木楼板全尺寸试验加载耐火性能炭化速率

    基于FireNet的古建筑火灾检测方法研究及改进

    陈庆典钟晨刘慧王晓辉...
    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古建筑火灾检测需要快速、准确及实时的需求,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古建筑火灾检测的数据集,用于古建筑火灾检测的深度学习研究.利用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对FireNet网络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古建筑火灾检测的轻量级FireNet-AMF网络,在FireNet数据集和本文构建的古建筑火灾检测数据集上验证了FireNet-AMF网络的火灾检测能力.与改进前的网络相比,FireNet-AMF网络在FireNet数据集上对火灾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 95.08%,与原网络相比提高了1.17%,在本文构建的古建筑火灾检测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了95.62%,比原网络提高了1.62%.该网络在保证轻量级的同时也保证了在古建筑火灾检测中较高的检测精度.

    古建筑火灾检测图像分类FireNet注意力机制多尺度特征融合

    隧道火灾重点排烟系统烟气控制效果及排烟效率研究

    申哲玮郭庆华李兴莉
    18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考虑热释放速率、排烟量、排烟口间距、排烟口面积、尺寸比和隧道高度,研究隧道火灾重点排烟系统下烟气蔓延距离、温度分布、排烟口风速和排烟效率.结果表明:火灾烟气蔓延距离随排烟量的增大而缩短,隧道顶棚温度下降;在排烟量不变的条件下,更大的排烟口宽长比能够缩短烟气蔓延距离;而排烟口间距的变化对排烟效率影响不明显.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5 MW和20 MW火源功率下的重点排烟系统排烟量和排烟口布置建议值.

    隧道火灾重点排烟排烟量排烟口尺寸排烟效率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倾向分析

    胡成刘绍华毛天露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对和应急疏散响应3类疏散行为倾向场景,并采用SPSS 25.0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段、群组等基本特征与人员疏散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步行街存在老幼群体、携带包裹、环境熟悉度低等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小部分人在面对疏导、遭遇聚集拥堵情形后可能采取继续停留拍照、长时间等候、围观等聚集行为,以及在被疏散至安全地带后围观甚至返回,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场所内部聚集得不到有效缓解,并在外围形成新的人群聚集风险点;"男性、大群组、短期游客"三类群体的疏散行为表现不佳,聚集围观、停留以及返回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同行人数 4人及以上的大群组更可能采取往前挤这种危害行为.

    开放性公共场所突发事件人员疏散人群聚集风险疏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