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源及纳米颗粒对氟碳-碳氢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影响研究

    尚峰举张佳庆李开源李耀强...
    43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双子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Gemini)和两性碳氢表面活性剂(LAMC)为核心组分制备了环保型泡沫分散体.研究了纳米SiO2颗粒和压缩气源种类对泡沫分散体起泡性、稳定性及铺展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与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在试验范围内,与压缩空气相比,未添加纳米SiO2 颗粒的压缩氮气泡沫高度提升约5.8%,添加浓度为3%的纳米SiO2颗粒后分散体发泡性能略微下降.随着纳米SiO2 颗粒的加入,泡沫的稳定性显著增加,氮气泡沫稳定性比空气泡沫提升约5%.纳米SiO2颗粒形成网状结构聚集体堵塞在Plateau边界中,有效延缓泡沫析液和粗化,从而增强泡沫的稳定性.由于氮气和空气自身密度及对泡沫液膜渗透性的不同,压缩空气泡沫在油面上的平均铺展速率较压缩氮气泡沫提升2.6%.研究结果能够为纳米SiO2 颗粒在环保型泡沫灭火剂的研发和灭火应用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短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纳米SiO2颗粒压缩气源泡沫性能

    室内低位火焰位置与门缝光影特征关联性研究

    高阳陈昊辉李阳刘义祥...
    439-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全遮挡环境下,如何通过门缝光影来定位室内低位火焰,搭建了一个ISO 9705标准房间,门与地面处设90 cm×2 cm的缝,使用0.5A标准木垛火模拟室内低位起火燃烧,通过室外摄像头记录门缝光影变化,耦合MATLAB亮度识别和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门缝光影变化规律,探究室内低位火焰位置与门缝光影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某一亮度阈值下,门缝光影轮廓大致呈四边形,当火焰位于门面中轴线上时,门缝光影轮廓呈等腰梯形,而当火焰偏向一侧时,光影向其对侧偏转.随火焰距门面中点距离的增加,门缝光影四边形的腰线夹角减小,而它的高(称作门缝光影延伸距离)先增加后减小.室内低位火焰位置可与门缝光影四边形的几何参数建立关联;火焰距门面中点距离与门缝光影延伸距离的关系可用分段函数进行表征.研究可为火灾事故后通过视频定位室内低位火焰位置提供参考.

    火灾调查视频分析门缝光影起火部位

    次高压天然气管道喷射火形态及热辐射试验研究

    蒋毅李又绿王彬彬刘宇婷...
    445-450,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若天然气管道泄漏,与外部火源接触可能导致形成喷射火,对附近的工作人员和设备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深入研究天然气管道中喷射火焰的燃烧行为显得尤为关键.选取尺寸分别为 0.5、1.0、1.5、2.0、2.5、3.0 mm的 6 种孔径,压力分别为0.5、0.8、1.0、1.2、1.5 MPa,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天然气管道喷射火试验.结果表明:当天然气燃烧达到稳定时,随着喷射压力和喷嘴口径的增大,火焰高度和热辐射逐渐升高;在孔径为3.0 mm时,火焰最长达到4.32 m,泄漏孔水平位置1.0 m处热辐射最大达到552 W/m2;当孔径在1.5 mm、压力为1.2 MPa时,火焰开始出现抬升现象,随着压力和孔径的增大,抬升现象更加明显.当泄漏孔径在3.0 mm、压力为1.5 MPa时,最大抬升到0.4 m.试验结果为处置天然气管道泄漏喷射火提供了数据依据.

    天然气管道喷射火火焰形态热辐射

    钢箱梁内敷电缆火灾辐射影响范围研究

    朱凯宗笑羽陈小峰吴珂...
    45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钢箱梁内敷电缆火灾的辐射分布特征,采用FDS数值模拟,研究了电缆尺寸和横隔板间距对辐射范围的影响,分析了钢箱梁起火腔室内的火焰辐射与烟气辐射特征,并构建辐射预测公式,进而得到临界安全距离.结果表明:随火源功率的增加以及横隔板间隔的减小,辐射影响范围明显增大,考虑钢箱梁多腔室与钢结构传热特性,修正后的McCaffrey烟气层温度误差可小于 5%;综合考虑火焰辐射与烟气辐射的辐射分布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钢箱梁内距火源中心大于0.6 m区域的辐射分布.以10 kW/m2 作为临界引燃热通量界定箱梁电缆敷设的临界安全距离,则钢箱梁内电缆敷设的最小安全距离为0.8 m.

    钢箱梁腔室火灾辐射数值模拟

    植被尺寸对导线触树高阻接地故障特性的影响研究

    文嘉果王棣生王军宁鑫...
    457-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植被尺寸对导线触树高阻接地故障(THIF)特性影响规律不明确、引燃难以预测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THIF故障过程中引燃现象及泄漏电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植被尺寸与泄漏电流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植被尺寸对树线接触位置电弧放电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植被尺寸参数与泄漏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并建立了综合考虑植被直径和长度的明火时刻泄漏电流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可为配电线路走廊植被管理及山火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导线触树高阻接地故障泄漏电流植被尺寸预测模型

    高温环境下消防员热生理模型构建优化及预测研究

    洪诗艺闫晓波高浩翔洪赢政...
    463-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消防救援人员在高温环境下训练及救援作业时的热生理响应,本文基于人体温度调节机制,对二节点模型中人体表面积、服装性能、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并控制最大血流速度,选定皮肤、核心调定温度构建适用于消防救援作业的热生理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人体热生理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改进的热生理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利用已验证的模型预测消防员高温环境(40℃和60℃)下作业时的核心温度和安全持续作业时间.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试验工况下,核心温度和皮肤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分别小于1.24℃和1.57℃,构建的热生理模型有较高可靠性;通过预测消防员在 2 个高温工况(40℃,相对湿度 50%;60℃,相对湿度50%)下的核心温度变化,发现40℃和60℃下救援人员安全持续作业最长时间分别为12 min和6 min.

    消防员高温环境热生理模型核心温度皮肤温度

    3D打印水泥基材料高温后劈裂拉伸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王旭陈琳
    469-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3D打印水泥基材料高温后劈裂拉伸尺寸效应,共设置5种温度和3种尺寸,应用液压伺服机对3D打印水泥基材料展开劈裂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高温和尺寸效应对3D打印水泥基材料劈裂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温度升高,试件抗拉强度逐步降低,不同尺寸试件的抗拉强度受高温影响降低幅度基本相同,最大降低幅度为87.97%.随着尺寸增加,试件抗拉强度逐步降低,温度的提高导致试件抗拉强度受尺寸效应影响变化幅度逐步增大.受尺寸效应影响,不同试件高温后的抗拉强度变化区间为18.488%~26.165%.同时,基于尺寸效应律提出 3D打印水泥基材料高温下抗拉强度计算模型,并应用微观测试技术揭示其力学性能演化机理.

    3D打印水泥基材料高温尺寸效应劈裂拉伸

    支管排烟作用下双层隧道顶棚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陈万红余沛王湛唐智...
    475-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下层隧道采用支管排烟模式的双层盾构隧道,通过开展缩尺寸模型试验对烟气温度分布进行系统研究,探讨火源功率、排烟口开启方案(排烟口数量和距离)和排烟量等关键因素对火灾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烟口距离的增加,顶棚烟气温度逐渐升高;开启距离火源最近的两个排烟口时,顶棚烟气温度最低;随着排烟量的增大,在远离火源的区域顶棚烟气温度逐渐降低;火源上下游顶棚下方温度沿隧道纵向呈现指数衰减规律,在不同的排烟量和火源功率下,相对温度衰减∆Tx/∆Tmax的值变化不大.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推导出支管排烟模式下,火源上下游顶棚烟气温度纵向衰减预测模型.

    双层公路隧道支管排烟缩尺试验温度分布

    防火分隔用玻璃构件水击试验研究

    徐文飞郭战胜王振祥
    482-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玻璃构件广泛应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作为防火分隔使用.火灾发生后,消防员灭火救援过程中水击行为可能造成玻璃构件的损坏,造成火灾的蔓延.为了评价水击对受火后的玻璃构件的破坏性,本文结合玻璃构件耐火性能测试,按照建筑构件的标准水击方法,开展 4次玻璃构件耐火测试后的水击测试.研究表明:4次水击试验,1次玻璃构件耐火性能合格,水击试验未破坏;1次玻璃构件耐火性能合格,水击导致玻璃破裂;2次玻璃构件失去隔热性,水击超温区域瞬间破裂.因此,玻璃构件耐火性能测试后,水击试验可能破坏玻璃构件的完整性,导致防火分隔功能的丧失,玻璃构件耐火试验后有必要进行水冲击测试.

    玻璃构件防火分隔耐火性能水击

    自然老化对古建筑马尾松燃烧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龙邈天易亮颜龙郑佳欣...
    487-49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距今约 170年的清代木结构建筑屋内和屋外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自然老化对马尾松微观结构、燃烧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自然老化作用会显著破坏松木的细胞结构,其中屋内松木服役过程中易因虫蚁蛀蚀和真菌寄生而出现明显的表面虫洞现象,而屋外松木服役过程中易受紫外线作用而发生更显著的内部有机成分降解.相比于内部有机成分降解,表面虫洞现象会更大程度恶化松木的力学性能,其中屋外清代松木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较现代松木下降了27.4%和10.8%,而屋内清代松木则分别下降了48.2%和31.6%.燃烧性能分析表明,自然老化作用削弱了木材的燃烧强度和热稳定性,其中屋内清代松木和屋外清代松木的峰值热释放速率较现代松木分别降低了8.4%和15.4%,初始分解温度(T5%)较现代松木分别降低了19.2、10.1℃.相比于屋外清代松木,屋内清代松木具有更低的T5%值与更高的CO2与CO产生速率,这主要与屋内清代松木的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较大有关,表现出较低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火灾烟气毒性.

    马尾松自然老化微观结构燃烧行为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