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向环境风对双层悬索桥火灾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

    鲁佳明张太科安伟光宋晓枫...
    1051-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双层悬索桥下层发生车辆火灾时高温对上桥面底部关键部位的影响,基于FDS建立典型双层悬索桥火灾数值模型,以上桥面底部温度观测线上的最高温度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型车辆火灾时不同车辆火源功率和常见海面风级内向环境风速对最高温度及偏移距离的影响,并使用量纲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热释放速率在 30~200 MW变化,内向环境风速在0.1~6.7 m/s变化时,最高温度与热释放速率成正比,与风速成反比,而最高温度点偏移距离与之相反;无量纲最高温度变化量与无量纲火源功率的0.8次幂呈正比,与无量纲内向风速呈负相关关系;无量纲最高温度点偏移距离与无量纲火源功率呈复杂的对数关系,总体趋势为负相关,与无量纲风速呈非线性递增的对数关系,趋势为正相关.因此,双层悬索桥车辆火灾中火源功率和内向风速对最高温度点的影响是竞争关系,本数学模型可用于桥梁防火设计和火灾现场最高温度点的准确预测.

    双层悬索桥车辆火灾工程热分析火灾数值模拟量纲分析

    密闭管道内非连续分布甲烷/空气爆炸特性

    郑凯周朋
    1059-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度 900 mm、截面为 100 mm×100 mm的矩形密闭管道内开展预混气体非连续分布对甲烷/空气爆炸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分段通入甲烷体积分数为9.5%的预混气体,形成甲烷/空气-空气和甲烷/空气-空气-甲烷/空气两种非连续分布模式.研究发现,随着空气区域缩短,火焰传播距离、火焰尖端速度和爆炸超压均增大.特别是在甲烷/空气-空气-甲烷/空气分布中,当中间空气区域小于500 mm时,火焰会穿越并引发二次爆炸,且其超压随空气区域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爆炸事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非连续分布甲烷/空气火焰行为火焰尖端速度爆炸超压

    不同充电条件下三元锂电池过充热失控研究

    彭伟巩耀谢奇任俊生...
    1066-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充电倍率以及充电倍率的调整方式对过充条件下三元锂电池热失控的影响,分别以0.5C、1.0C、1.5C充电倍率将锂电池过充至热失控.此外,以0.5C充至电池表面温度不再上升时,分别以0.5C和0.07C的幅度逐步调高充电倍率,直至发生热失控.结果表明:以 0.5C过充时,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热失控;以 1.0C和 1.5C过充时,均会发生热失控,且 1.5C下热失控所需时间更短,热失控的危害更大.相比于采用0.5C幅度提高充电倍率的调节方式,采用 0.07C幅度的调节方式会显著提高临界充电倍率,从而降低热失控的风险;以0.07C逐步提高充电倍率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拐点倍率,当充电倍率小于此拐点倍率时,充电倍率与其对应的峰值温度呈线性关系,而当充电倍率大于拐点倍率后,继续提高充电倍率会导致热失控;先以0.5C过充,而后提高充电倍率导致热失控,其热失控危害远低于1.0C和1.5C过充的危害.因此,应当在符合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采取较低的充电倍率.如需增加充电倍率,采取缓慢增加的方式有助于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锂电池热失控充电倍率过热过充

    正常充电和热滥用共同作用下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试验研究

    张军何骁龙王子阳姚斌...
    1072-1076,1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50 Ah大容量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失控时间作为电热共同作用工况组合标准,通过改变电池起始SOC和充电倍率,开展了不同场景下正常充电和局部过热共同作用下的电池热失控试验,详细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电池的热失控时间、燃烧行为、热失控SOC、表面最高温度、温升速率、电压峰值等热电特征参数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充电和热滥用共同作用下,电池起始SOC越高,充电倍率越大,热失控时间越短,热失控剧烈程度由电池热失控SOC决定;电池处于较低SOC时,会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热失控,电压会在热失控前突增到 10 V以上然后再突降到零,电池处于较高SOC时,共同作用和单一滥用热失控的差异明显减小.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正常充电热滥用

    CH4层流射流火焰燃烧特性及带电粒子浓度研究

    李亚清李灏辰张玉涛车博...
    1077-1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天然气管道泄漏火灾形成射流火焰的燃烧特性,自主搭建了CH4层流燃烧系统,通过对比不同尺寸喷嘴在 0.48~0.72 L/min射流流量条件下火焰的响应特征,分析射流出口上方的火焰形态、温度及带电粒子浓度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火焰喷嘴尺寸相同时,射流火焰的几何尺寸和测点平均温度均随射流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喷嘴尺寸处的射流出口温度均随喷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越靠近喷嘴区域,火焰根部离子电流值越大,但最大值不超过1.0 μA,并且火焰轴向离子电流变化率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火焰边缘处的离子电流值随测点与喷嘴之间的间距增大而减小.

    射流火焰燃烧特性火焰形态火焰温度离子电流

    半封闭空间内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

    荣建忠吕银华张林志林桑...
    1086-1090,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作了阻燃防护幕布覆盖的鞍座支架模型,基于ISO 9705试验平台,搭建了电动自行车热失控装置,研究了电动自行车20 Ah/48 V磷酸铁锂电池、35 Ah/60 V三元锂电池在197.0 L半封闭空间内的热失控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热释放速率峰值为151.40 kW,泄压口外侧30 cm处测得的火焰温度最高,为597.5℃;三元锂电池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可达 0.86 MW,泄压口外侧 30 cm处测得的火焰温度最高,为630.3℃.

    锂离子电池半封闭空间热失控电动自行车热释放速率峰值

    深中沉管隧道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数值研究

    王亮张海宁刘松林
    1091-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采用横向联络排烟道结合侧壁排烟口新型排烟方式对沉管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的控制效果,以深圳-中山隧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临界风速、烟气逆流长度和烟气分岔低温区域来研究烟气的流动特性.提出了沉管隧道火灾临界风速和烟气逆流长度的修正模型,同时还建立了烟气分岔流动低温区域长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无量纲热释放率小于0.139时,临界风速与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的1/3次方成正比.当纵向风速从1.5 m/s增加到 4.0 m/s时,10、20、30、50 MW火灾时的峰值温度分别降低了 35%、48%、46%和 43%.在强纵向风速的作用下会发生烟气分岔现象,对隧道中心线和侧壁温度进行分析,得到了分岔流动低温区域长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误差在10%以内.

    沉管隧道火灾数值模拟临界风速烟气逆流长度烟气分岔

    气凝胶制品在建筑防火构件中的适用性研究

    徐文飞李希全郭战胜梁润杰...
    110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双碳"战略,建筑领域低碳转型,导热系数极低的气凝胶材料快速发展.随着气凝胶制备技术的发展,气凝胶制品开始出现并得到应用.为了研究气凝胶制品的防火性能,探究其在防火建筑构件中的适用性,选取气凝胶复合防火玻璃和气凝胶膨胀珍珠岩门扇两种防火建筑构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耐火性能等项目的测试.结果表明:气凝胶复合防火玻璃具有优越的耐热、耐寒以及耐紫外线辐照性能,在高温条件下,90 min内可保持耐火完整性,85 min时失去耐火隔热性;气凝胶膨胀珍珠岩产烟毒性和燃烧性能均符合GB 12955-2008《防火门》的要求,门扇在90 min内可以保持耐火隔热性.

    气凝胶制品耐火性能建筑构件

    钢框架岩棉夹芯板超高防火隔墙耐火与稳定性能研究

    郝腾飞赵东拂李磊王长辉...
    1105-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大型厂房对轻质超高防火隔墙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钢框架岩棉夹芯板超高防火隔墙,并对其耐火性与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的加热方法,对缩尺比例为1∶0.3岩棉夹芯板防火隔墙进行单面受火试验.并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缩尺模型与足尺模型,研究了防火隔墙防火优化前后两种方案下受火面与背火面的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缩尺试验模型与缩尺有限元模型的温度和形变基本吻合;足尺有限元模型的岩棉夹芯板超高防火隔墙在防火优化后,背火面最高温度降低,最大形变降低了75.5%,耐火性与稳定性得到大幅改善,并满足《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对于防火隔墙隔热性和完整性要求.在防火隔墙设计方面,容重为50 kg/m2 的钢框架岩棉夹芯板超高防火隔墙,跨度方向每 8 m需设一根钢柱,高度方向每3.6 m需设一根钢梁.

    轻质超高防火隔墙有限元分析温度场规律形心位移

    消防员多模体征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屈天翊洪赢政
    11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消防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提升消防员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开展消防员多体征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针对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易受消防实战训练中的恶劣环境、消防员的大幅度作业运动影响和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干扰,造成采集数据的精度降低,导致采集数据无效或缺失的问题,本文采取多模传感器交叉采集消防员体征指标的设计,利用多模传感器从不同位置对消防员的心电波和脉搏波进行监测,并对采集信号进行小波阈值收缩法和快速滑动均值滤波去噪处理,然后基于数据的离散型和连续型分别开展特征识别和融合.经融合后,在功率自行车、大雨环境、消防员滚轮胎和拖拽假人训练等场景中开展测试,表明多模生命体征监测单元的监测精度和容错能力大幅提升.

    消防员职业安全与健康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消防员生命体征体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