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刑法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刑法论丛
刑法论丛

季刊

刑法论丛/Journal Criminal Law Review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法秩序统一原理下刑事违法性的判断标准——"规范保护目的说"之提倡

    赵天红施杰阳
    275-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域冲突难题的破解宜采用缓和的违法一元论.在刑事违法性相对判断的标准上,"可罚的违法性说"不符合我国"定性加定量"的立法模式,且判断标准不明.而与"法益说"相比,"规范保护目的说"更宜作为具体判断标准.对于前置法认为合法的行为,排除其一般违法性,当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对于前置法认定为违法的行为,在肯定其一般违法性的基础上,根据"规范保护目的说":在刑法与前置法的规范保护目的一致时,刑事违法性从属于前置法;在刑法与前置法的规范保护目的不一致时,刑事违法性独立于前置法.

    法秩序统一原理缓和的违法一元论规范保护目的刑事违法性

    未必故意——评普珀的学说

    京特·雅各布斯王志坤
    299-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英格博格·普珀提出的故意危险学说,作为其同事的京特·雅各布斯教授同意判断是否存在故意危险,并不取决于行为人没有根据地祈求好的结果或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某个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的看法,也就是说,并不取决于行为人自己怎么看,而是应立足于沟通的面向,按照社会所认可的准则判断行为是否会招致危险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对于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则仍然要回到其(客观的)认识的可能性上,来审视这个错误是否足以阻却故意.雅各布斯教授不同意将行为人心理的认知要素纳入故意的判断之中,坚持认为只要采取规范化的判断方法,就必须根据行动者的人格体的社会意义来判断,并摒弃行为人那些非理性的因素;基于社会的规范判断,社会日常所允许或必须忍受的风险就排除了故意的归属.

    未必故意间接故意故意危险意图

    中国刑法的域外适用:现状、问题与完善

    陈南睿
    31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严格的法律属地主义已无法限制国内刑法向域外扩张的趋势.个别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长期滥施"长臂管辖"与单边制裁,域外不法侵害也屡有发生,强化本国刑法域外适用以保护相关利益逐渐成为国际趋势.我国现行刑法域外适用规则相对保守且与立法理念难以有效衔接,并进而影响司法能动性及执法力度.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护我国公民、实体的合法权益,我国现阶段应突破保守主义,以特定原则与理念为导向,从立法、司法、执法三个维度推动形成完备的中国刑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

    刑法域外适用涉外法治"长臂管辖"反制措施国际合作

    论驻外部队在东道国法院的刑事管辖豁免权

    方瑞安
    336-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海外军事行动一般通过签订驻军地位协定来分配派驻国与东道国间的刑事管辖权,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一般国际法下存在驻外部队在东道国法院的刑事豁免权.在"二战"结束前的历史时期,驻外部队的派驻国广泛主张"船旗国法",即驻外部队在东道国法院享有绝对刑事豁免权.而现代驻外部队的刑事豁免权逐渐倾向于"公务豁免",且已形成习惯国际法.此种刑事豁免权的性质是国家官员在外国法院的属事刑事豁免权,权利主体包含军人、文职人员和部分承包商,行为要件为驻外部队"以官方身份从事的行为".

    驻外部队刑事豁免权国家官员属事豁免以官方身份从事的行为

    犯罪人和他的科学——关于19世纪末犯罪学形成的批判性叙述

    大卫·加兰德李波吴欣潼蒋济泽...
    36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犯罪学在国际社会已获得广泛的关注与认可,但是其历史和发展轨迹似乎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与论证,而这关系着犯罪学理论框架的正当性.大卫·加兰德的研究表明:实证主义犯罪学的产生与物理主义、科学主义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反对古典主义的"形而上学"术语,主张形成关于犯罪人的科学的和精确的知识.实证犯罪学理论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其所提出的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实质上是国家对个人进行的干预与控制,是对"正常"与"反常"标准的垄断,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遗憾的是,实证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压制了人口中的弱势阶层,而没有将社会从犯罪问题中解放出来.

    犯罪学古典主义实证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干预

    论毒品犯罪情境因素发挥作用的机理及其预防路径

    成波黄明儒
    396-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毒品犯罪的发生,是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社会情境因素与促使犯罪动机转化为行为的物理情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毒品犯罪情境因素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以犯罪动机形成、动机转化为行为作为两个关键节点.具体表现为生活背景诱发"需要","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得以加强、受生活事件影响形成动机;目标因素使动机更明确,时空因素增强动机并使之蓄势待发,社会控制疏漏促使动机转化为行为.相应地,毒品犯罪情境预防的路径为抑制犯罪动机形成、阻止已有犯罪动机转化为行为.其中,抑制犯罪动机形成之关键是通过改造生活背景、干预人际交往、减少生活刺激等措施使个体需要无法激化,保持正常;阻止犯罪动机转化为行为之关键则是通过对目标、时空、社会控制疏漏等物理情境因素予以控制,增加犯罪难度、减少犯罪机会,使潜在犯罪人"不能犯或不敢犯"而放弃实施犯罪行为.

    毒品犯罪情境因素犯罪机理情境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