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湖北工程学院

丁么明

双月刊

2095-4824

xgxyxb@126.com

0712-2345314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论文转摘篇数在全国同类院校学报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刊物的影响因子也逐年上升,荣获首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获首届《中国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特色栏目“中华孝文化研究”在 2006年、2010年,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的评比中,该栏目被评为“优秀栏目”;2010年,在全国地方学报第二届特色栏目评比中被评为“名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组态路径分析——基于湖北省应城市调研数据

    李靖李国元冯浩赵娟...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湖北省应城市中小微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资产规模、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短期还债能力、企业纳税信用、企业供应链情况、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银企融资信息对称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中小企业融资可得的组态路径有6条,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信用为主型"、"资源为主型"、"盈利+信息为主型"、"规模+还债能力为主型",并提出 了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组态路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调查——以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董宋行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认知和理解,本研究对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12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程度与水平的差异.调查内容包括专业实践能力"是什么"、"有何体现"、"有何用"和"从何来"四个方面.其中"是什么"是调查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概念和内涵的认知."有何体现"是调查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具体表现."有何用"是调查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意义和价值的了解."从何来"是调查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路径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家庭、不同角色和不同高考学科的学生,在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水平的差别,以找出提升专业教育水准的方向与路径.

    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实践能力

    湖北省出土的艺术玻璃设计研究

    黄龙飞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江陵九店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玻璃艺术品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品.综合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和艺术设计理论,通过对出土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性分析以及对这些玻璃艺术品的设计风格、工艺技术及文化价值进行综合研究,展现了古代湖北地区在玻璃工艺领域的创新与技术应用,探讨了这些发现对当代装饰艺术玻璃设计的启示.

    艺术玻璃装饰艺术设计工艺文化遗产技术创新

    论居住权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建议

    刘仲昊
    87-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居住权利人的核心利益,适应我国住房群体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民法典》新增居住权制度,这既是减轻子女养老负担的应有之义,也是回应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必然要求,还能起到促进所有权、婚姻家庭等制度的协调发展.设立居住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房屋的利用率,在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保护婚姻关系中因离婚面临生活困难一方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尽管从制度设计上,居住权即为解决特定群体的居住困境,但在实践中仍面临权利客体界限存在模糊、受益主体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居住权的基本规范,分析当前在实践中的困境,借鉴域外国家对于居住权的相关立法经验,进而提出居住权适用的完善建议.

    民法典居住权现实困境

    赔礼道歉在祭奠利益保护中的适用

    刘心怡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赔礼道歉作为一种源于道德领域的民事责任,祭奠利益亦兼具法律性和道德性,祭奠利益纠纷中当事人大多会提出"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但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祭奠利益的保护路径,赔礼道歉的适用需要审判组织基于现行法律进行适当解释和论证:在明确祭奠利益的"一般人格权"定位的前提下,基于案件当事人受到损害大小和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分析祭奠利益和言论自由的保护顺序,进而确定赔礼道歉与其他民事责任的适用.《民法典》第一千条将"赔礼道歉"与"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列,审判组织善用"公开或公布"的替代执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发挥抚慰创伤、惩戒教化的功能,但需统一裁判文书中适用"赔礼道歉"时的表达.

    祭奠利益赔礼道歉精神损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中国传统农区的房地产繁荣、商品化与社会再生产危机——基于河南省PY县的调研分析

    刘旭阳
    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正确处理好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是重大的时代课题.本文以河南一个农业大县-PY县作为典型案例,深度剖析了近年来资本(积累)是如何逐步破坏中国农村的社会再生产制度以及带来的不良后果.研究发现,过去十年里,由于资本大举扩张和权力之手的辅助,PY县农村的两个关键社会再生产机构——教育和婚姻——已经逐步商品化,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积累的来源.教育和婚姻商品化迫使农村家庭参与房地产市场,虽然推动了 PY县房地产市场的大繁荣,但却给农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引发农村女性劳动力大量外流,并让很多农村家庭负债累累.同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再生产机构出现危机:对农村老年人照料和经济支持的缺失,农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农村作为一个农民家庭能够以一种低成本、相对非商品化的方式进行人口再生产的社会空间正在消失.研究表明: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既需要一个非商品化的社会再生产领域,又倾向于侵蚀或破坏社会再生产.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资本对社会再生产的贪婪征服.

    农村房地产商品化社会再生产危机

    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及推进路径研究——以河南省S村为例

    王钱坤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是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资源.研究以河南省S村为例,结合赋能理论,探究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S村利用传统文化通过多元赋能方式,以振兴文化产业拓展发展业态、构建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能、完善非正式制度规范治理秩序的实践逻辑参与并促进乡村治理.在未来实践中,应从挖掘传统文化价值范式、发掘和培育乡贤能人、盘活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完善和创新村规民约等维度促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善治.

    乡村治理传统文化赋能理论善治

    乡村振兴背景下音乐类非遗赋能乡村文旅实践研究

    余铮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文旅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非遗融合乡村文旅的进程,在这一背景下,音乐类非遗+乡村文旅经济成为各地开发的重要项目.其中,大量成功案例大致有以下亮点:1.上下配合,助推非遗文旅;2.节庆推举,打造非遗品牌;3.跨界融合,创新产业模式.但一些地区存在不遵从市场规律,项目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和文旅实践经验,建议音乐类非遗融合乡村文旅经济进一步在下面几方面发力:1.解决老一辈传承人的生存问题;2.大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3.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4.探索音乐类非遗嵌入乡村文旅项目的新模式.

    乡村振兴音乐类非遗乡村文旅实践研究

    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教师 张秀志 标志作品选

    张秀志
    封3页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教师 庞海舰 设计作品选

    庞海舰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