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文天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文天下
人文天下

姜慧

双月刊

2095-3690

xjckjh@163.com

0531-88039187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北路27-2号

人文天下/Journal Renwen Tianxi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戏剧刊物。主要发表戏剧创作经验、戏剧研究、表导演及舞台美术方面的技巧、知名的艺术成就介绍等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技术的兴起、演进规律与艺术超越

    孙若风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初,大模型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视为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然而,其效果未能达到高预期值,导致社会热情和投资热情减退.技术发展的规律表明,从理论的提出到技术的实际应用,往往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孵化和成熟过程,但总体趋势是加速的.数字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尽管AI技术尚未完全发挥其潜力,无法彻底捕捉和表达人类思想与情感,研究者也应主动探索变"自发"为"自觉"的实践路径,突破表达上"言不尽意"的瓶颈,使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字技术与艺术融合文化创意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戏曲院团艺术生产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郭浩宇于建刚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提出,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反响,在对很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对戏曲院团的艺术生产也必将产生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从新质生产力对文化艺术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戏曲院团艺术生产的引领作用等方面出发,结合当前戏曲领域出现的典型事例,探索戏曲院团艺术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新质生产力戏曲院团艺术生产高质量发展

    "5W"模式下旅游演艺品牌传播策略——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张晓涵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演艺品牌的有效传播不仅能提高游客对该城市文旅资源的认知程度,也有助于巩固地方文旅的形象和话语权.本文从我国旅游演艺品牌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正面案例,采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维度,分析河南省代表性旅游演艺品牌是如何创新传播路径的.本文通过总结"幻城"的创新经验,提出旅游演艺品牌传播的策略启示,为其他旅游演艺品牌的传播提供借鉴.

    旅游演艺品牌传播"5W"模式文化旅游

    淄博、哈尔滨的"出圈"之路:优势、实践及未来发展

    许超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淄博、哈尔滨两座城市近两年相继成功"出圈",由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成为新晋"网红城市".本文通过对淄博、哈尔滨旅游"出圈"现象的耦合性分析,探寻其"出圈"的三方面原因,即"小事"撬动城市发展、"改变"拓宽推广路径、"人气"推动良性循环.本文结合具体事例总结出打造旅游品牌、形成地区联动、深植民族文化三条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并由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出对策稳民心""显特色巧融合""向国际重宣传"三个维度的未来发展建议.

    淄博哈尔滨旅游目的地文旅

    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公众号运营策略探析

    张婧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社科综合类期刊正迎来数字化转型时代,而微信公众号则成为拓展期刊品牌影响力和提升学术传播力的主要平台.文章通过对我国 22 种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公众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揭示多数期刊公众号在内容服务单一、主题缺乏创新以及运营经验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更符合新媒体规律的转型发展路径,即从明确账号定位、深化内容主题、强化品牌建设、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四个方面出发,为期刊公众号的长期运营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案,以更好地增加用户黏性,提升期刊影响力.

    媒体融合社科综合类期刊公众号运营

    山东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探究

    孟傲朱丹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其舞台艺术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独具特色,融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本文对山东舞台艺术存量和增量资源的特点以及山东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的建设情况做了概述,阐述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聚焦山东舞台艺术资源数字转录技术标准、山东舞台艺术数字资源标注标准和山东舞台艺术数字资源著录标准的制定,为山东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山东舞台艺术数字化标准化

    济南治黄文化遗产融入"泉城"文化景观建设研究

    梁明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南拥有泉、湖、河等丰富的水资源,具有悠久的水文历史.不同的水网环境在济南相互交织,形成了济南多样的水文环境.同时,丰富的水资源也影响着济南人对于水的情感,以及对于人水关系的处理方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济南独特的城市品格.济南治黄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有利于提升其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对于泉城文化景观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加强济南治黄文化遗产资源发掘,深化泉城文化内涵;凝练济南治黄文化遗产特色,赋能泉城文化景观品牌建设;系统打造济南治水文化景观遗产旅游线路,开发济南治水文化产品,加强济南治水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提升泉城的文化影响力.

    水文化黄河治理泉城文化景观水工文化遗产

    大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洛阳大遗址为例

    杜广元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遗址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大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针对大遗址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普遍停留在政府主导下的保护和行业形态的构建等方面,与城市关联度不高.洛阳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为基础,科学保护并活化利用这些历史遗产,形成了大遗址保护的"洛阳模式".本文通过对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路径形式分析,梳理"洛阳模式"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域大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洛阳大遗址保护活化利用

    "哲思触媒":戏剧《巨物之城》中的身体政治与后人类反思

    姜欣言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物之城》是国内首部以人机共生时代为背景、以机器人为主要角色的戏剧作品,其以类人机器人的遭遇为线索,引发了有关主体性、歧视、异化等后人类处境的思考.作为"哲思触媒",艺术以感性方式揭示技术发展的伦理症结,为人机关系的反思提供重要参照.在机械身体日益普及的语境中,捍卫人文价值既需要对技术加以伦理规制,也需要发掘艺术的批判力量.唯有在伦理和艺术的双重规约下,人与机器的关系才能获得平衡,科技进步才不会以人性为代价.《巨物之城》由此开启了对"什么是人"这一终极问题的探询,引导我们展开更为深入的对话与思辨,为理解后人类处境提供了重要启示.

    哲思触媒后人类反思人机伦理赛博格剧场

    戏曲拉场戏的演变与创作特点——以《二大妈探病》为例

    王姝月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场戏是以二人转班底为基础的代言体表演,是以一人一角为固定角色的戏曲表演体制,区别于狭义上的二人转.据《中国戏曲志·黑龙江卷》记载,拉场戏始于 1840 年左右,有传统剧目四五十出,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其中,《二大妈探病》以其丰富的表演内容一直备受观众青睐,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众多版本.本文纵观其历史演变过程,对剧中人物设置、表演内容、情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梳理,探究《二大妈探病》如何在创作观念、音乐追求、表演形式和时代创新四个角度体现拉场戏的创作特点.

    戏曲拉场戏艺术创作《二大妈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