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陈彤

月刊

1001-4330

xjnykx-h@xaas.ac.cn

0991-4502046

830091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新疆农业科学/Journal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疆农业科学》是由新疆农科院主管,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农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是新疆创办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学术刊物。创刊57年来,本着“繁荣农业科学、促进农业生产”的办刊宗旨,《新疆农业科学》的编辑和发行始终与自治区农业生产、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跟进学术前沿,追踪科技创新成果,主要刊登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林业与园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机械、畜牧兽医水产、生物技术、草业与资源环境、生命科学、微生物等涉及大农业的多个领域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在促进学术与科技信息交流,推动新疆农业科技进步,加速我区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宏芝王立红时佳孔德鹏...
    1041-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 46 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 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 号为材料,设置3 种水分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春小麦旗叶SOD、CAT活性在扬花期呈升高的趋势,而在灌浆期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在扬花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则呈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SOD、POD活性表现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 46 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 37 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 号,MDA活性在春小麦品种间则呈相反的趋势。收获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 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处理下,其收获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新春37 号和新春26 号,且产量高于新春37 号和新春26 号。[结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 46 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条件下,旗叶SOD、POD酶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强,有效延缓了小麦植株的衰老,收获穗数和穗粒数较抗旱性中等的新春37 号和抗旱性较弱的新春 26 号下降幅度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

    春小麦土壤水分抗旱性品种保护性酶活性产量

    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王润琪贾永红王玉娇刘跃...
    1048-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的响应,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新冬22 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5 种滴灌量处理:W1(1 800 m3/hm2)、W2(2 250 m3/hm2)、W3(2 700 m3/hm2)、W4(3 150 m3/hm2)和CK(对照,3 600 m3/hm2),以上5 种处理每次滴灌量均为450 m3/hm2,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对匀播冬小麦产量形成响应。[结果]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处理小麦旗叶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均呈W4>CK>W3>W2>W1;在小麦成熟期较CK相比,W1、W2 和W3 分别节水50%、37。5%和25%,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分配率、穗长、有效小穗、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低于CK;而W4 较CK节水12。5%,其干物质积累量、主茎穗长、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较CK分别高0。80%、0。69%、1。80%、3。57%和2。86%,主茎有效小穗、分蘖穗长、分蘖有效小穗较CK分别低0。71%、0。52%和0。00%。[结论]W4 处理(3 150 m3/hm2)可以满足冬小麦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滴灌量冬小麦匀播生长发育产量

    浅埋滴灌水氮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谢忠叶含春王振华李海强...
    1057-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滴灌带浅埋、水氮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试验为完全区组设计,设置3 个因素:覆土深度(0 和 5 cm)、灌水量(270、315 和 360 mm)、施氮量(195、255 和 315 kg/hm2)。[结果]在浅埋滴灌(5 cm)下,灌溉定额为315 mm、施氮量255 kg/hm2 时,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提升最明显。浅埋滴灌使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 5。58%和 16。77%,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8。32%、8。20%和8。16%。浅埋滴灌较不覆土滴灌(0 cm)处理净收益平均增收1 092 元/hm2,浅埋滴灌下灌水 315 mm、施氮 255 kg/hm2 净收益最高(10 883 元/hm2)。[结论]冬小麦较优的灌溉施肥方案为浅埋滴灌灌水315 mm,施氮255 kg/hm2。

    冬小麦浅埋滴灌水氮配施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潮土麦田肥力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钊张贵龙汤秋香闫雪影...
    1067-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淮海潮土区麦田肥力和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优化施肥措施、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和保障作物高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方法]基于天津潮土区连续12 年的施肥处理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处理为对照(CK,不施肥)、单施有机肥(M)、化肥减量 50%配施有机肥(MF1)、常量化肥配施有机肥(MF2)、单施化肥处理(F)。[结果]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麦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提升土壤肥力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M、MF1、MF2 和F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幅分别为92%、48%、78%和20%。MF1 处理孕穗-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显著降低,促进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起到增产作用。MF1、MF2 处理冬小麦产量分别达到6 467 和6 345 kg/hm2,较F处理提高 12%和 9%。[结论]施用化肥 115 kg/hm2、有机肥15 000 kg/hm2 的配施模式能够较常规模式降低化肥投入15%,并保持冬小麦产量稳定,可作为黄淮海平原潮土区冬小麦农田的推荐施肥技术。

    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施产量氮素利用率土壤养分干物质积累

    基于RNA-seq的大麦苗期抗旱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鞠乐齐军仓牛银亭石培春...
    1077-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与分析大麦苗期抗旱相关基因,为研究大麦分子抗旱机制和选育抗旱大麦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啤酒大麦品种新啤6 号为材料,应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干旱胁迫前后大麦苗期倒二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方法进行功能基因验证。[结果](1)干旱胁迫前后新啤6 号倒二叶中3 835 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编码ABC转运蛋白、核糖体蛋白、转录因子、脱水素、过氧化物酶、蛋白质磷酸酶等的基因。(2)DEG主要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转运蛋白、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伴侣和折叠催化剂、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等途径。[结论]大麦干旱胁迫前后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其中上调基因1 592 个,下调基因2 243 个)。

    大麦干旱胁迫转录组基因挖掘

    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雪瑞翟梦华徐新龙孙明辉...
    1085-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为构建棉花轻简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缩节胺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共设置 6 个不同兑水量控制缩节胺浓度(缩节胺分次分时期喷施,共7 次),分别为7。5(C1)、15(C2)、22。5(C3)、30(C4)、37。5(C5)、45(C6)L/hm2,分析不同缩节胺浓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喷施低浓度缩节胺(C5、C6)会延长棉花生育期,使棉花贪青晚熟;中浓度缩节胺(C3、C4)处理的棉花株高较低,对棉花株高抑制效果最好,其中C4 处理产量最高;高浓度缩节胺(C1、C2)处理会使棉花生育时期提前,缩短生育期,促早熟,但不利于伏前桃增长,还会降低棉花单铃重。[结论]新疆南疆地区种植棉花使用无人机化控时,选择兑水量为30 L/hm2(C4)的调控效果最优,且皮棉产量达到 2 762。6 kg/hm2。

    棉花无人机缩节胺生长发育产量

    滴灌区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付浩张学军史增录程金鹏...
    1094-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发作业可靠且适应新疆玉米种植模式的免耕播种机具。[方法]采用运动分析及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免耕播种机清茬机构、排种器及滴灌带铺设机构,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机具前进速度在5 km/h时通过性良好,秸秆清理率达到79。44%,满足免耕播种作业要求;播种合格指数为 91。33%,漏播指数为3。18%,重播指数为5。49%,播种均匀性满足行业标准。[结论]滴灌区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有效清茬、播种及铺设滴灌带。

    免耕播种机清茬机构玉米排种器滴灌带铺设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祯林万素梅熊世武马云珍...
    1102-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品种中棉 113 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等影响,为确定机采模式下中棉113 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棉113 为供试品种,设置6 种密度处理,分别为9×104株/hm2(D1)、12×104株/hm2(D2)、15×104 株/hm2(D3)、18×104 株/hm2(D4)、21×104 株/hm2(D5)和 24×104株/hm2(D6),分析机采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 生长发育、棉铃空间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中棉113 株高、茎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均在苗后88 d(8 月1 日左右)达到峰值,其中D5 处理最高,为4。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铃脱落的果枝高度逐渐由第2 果节和3 果节向第1 果节靠拢,同时棉株上部和下部的两个脱落高频区向中部果枝靠拢。棉铃着生趋向棉株内侧靠拢,吐絮铃主要着生在棉株下部。棉花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籽棉产量上D5 处理最高,为5 217。83 kg/hm2,与D4 处理差异不显著,较D1、D2、D3、D6 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合理密植有利于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机采棉在 1 膜 6 行(66 cm+10 cm)机采模式、种植密度21×104株/hm2(D5)时,有利于中棉113 获取较高的产量。

    棉花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下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的筛选

    刘超群董合林万素梅郑苍松...
    1112-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疆南疆机采棉筛选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4 个行距配置方式,即H3:1 膜3 行(76 cm等行距)、H4:1 膜4 行(66+10+66)cm、H5:1 膜5 行(10+66+66+10)cm、H6:1 膜6 行(10+66+10+66+10)cm;副区设置3 个种植密度,分别为A1:15×104 株/hm2、A2:18。75×104 株/hm2、A3:22。5×104 株/hm2,测定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及籽棉产量,筛选不同行距配置下的棉花最适种植密度。[结果]不同行距棉花株高在打顶后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增高,A3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A1处理;打顶后棉花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变小,A1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A3;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在H3 和H4 条件下时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H5和H6条件下则表现为A2密度下最大;不同行距棉花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为A2处理的最大;密度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和单位面积成铃数,行距显著影响单铃重。H5 A2 获得最高籽棉产量为7 026。9 kg/hm2,较其他处理高0。8%~14。5%。[结论]1 膜3 行(H3)、1 膜4 行(H4)、1 膜 6 行(H6)行距配置下较优化的棉花种植密度为22。5×104 株/hm2,1 膜5 行(H5)适宜棉花种植密度为18。75×104 株/hm2。

    棉花行距密度产量

    不同覆盖模式与补充灌溉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

    施俊杰侯献飞于月华李强...
    112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模式与补充灌溉对花生干物质积累速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花生品种冀花18(半匍匐型)和花育9610(直立型)为供试材料,设置无膜限制灌水(T1)、无膜中等灌水(T2)、无膜充分灌水(T3)和有膜充分灌水(T4)4 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花生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差异,制定适宜的组合模式。[结果]花育9610 生育前期的土壤含水率T4 较T1 处理高3。26%,冀花18 T4 较T1 处理高 3。63%;相同处理下,冀花18 土壤含水量高于花育9610。T4 处理下花生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T1~T3 处理相比,成熟期花育9610 干物质积累速率地下部分别提高了0。6%、0。5%和 0。3%,地上部分别提高了34。4%、17。9%和4。2%;冀花18 干物质积累速率地下部分别提高了 1。2%、0。8%和 0。2%,地上部分别提高54。9%、37。2%和27。3%。相同处理下冀花18 的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含量均高于花育 9610;无膜处理下花育9610 各类指标随着水分的增加而提高。[结论]T4 处理下花生各指标最佳。冀花18 作为半匍匐型花生,能够增加地表覆盖面积,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花生光合速率及品质。半匍匐型花生在无膜栽培模式下综合性状指标相对较优。

    花生覆盖模式补充灌溉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