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沙漠与绿洲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沙漠与绿洲气象
沙漠与绿洲气象

魏文寿

双月刊

1002-0799

dom@idm.cn

0991-2635441,2612069

830002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国路46号

沙漠与绿洲气象/Journal 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6年,是新疆气象局、新疆气象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该刊立足新疆、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气象科研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气象服务效益、国内外气象信息动态等。该刊自办发行,主要面向气象部门广大业务技术人员,有关大专院校、民航、部队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X波段双偏振雷达冰雹偏振参量特征分析

    蔡军张艳陈林柯莉萍...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aXPol双偏振雷达观测的 26 个雹云单体和冰雹资料进行反演,分析降雹前偏振参量特征和强中心回波顶高变化,并对雹灾最严重的一次过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1)雷达的冰雹指标为反射率因子Zh>50 dBZ、相关系数ρHV≤0.8、-2 dB<Zdr(差分反射率)<1 dB且强中心回波顶高超过-10℃层.降雹前 6~12 min,大冰雹的平均时间是小冰雹的 1.6 倍.(2)降雹前大、小冰雹强中心回波顶高走势一致但在 4~5 min大冰雹强中心回波顶高增长率明显大于小冰雹.(3)只有大冰雹强中心回波顶高能突破-30℃层.(4)个例分析发现强中心与冰雹区不对应,生成发展阶段冰雹区集中位于强中心后侧相关系数环内,悬垂于 0~-20℃层;成熟阶段冰雹区扩散包含强中心,悬垂的冰雹区坍塌接地,降雹开始.

    双偏振雷达冰雹识别偏振特征

    乌鲁木齐机场2021年首场强浓雾特征及成因分析

    张亚莉王清平万瑜张宇翔...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欧洲中心ERA50.25°×0.25°再分析、机场HTG-3 微波辐射计、FY4A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等多源观测资料,对 2021 年 11 月 16 日乌鲁木齐机场浓雾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机场历年首场强浓雾多出现和维持在 11 月的早晨至午后,以辐射雾为主,持续 3~4 h,此场强浓雾呈现持续时间偏长,辐射和平流兼有的特点.降水后高湿、夜间辐射作用及地面西北风增大至 4~5 m·s-1 时,利于机场辐射雾形成和上游辐射雾的平流;地面辐合带与强浓雾区有较好对应关系,辐合带北侧为偏北风,南侧为偏南风,当近地面逆温层建立,利于辐合带内雾体爆发性增强;近地层小高压维持静稳流场、近地层东南风层、暖平流和逆温层加强并维持、300 m以下相对湿度达 95%以上及地面偏北风为 0~2 m·s-1 时,利于强浓雾维持;机场升温破坏贴地逆温,地面风速增大至 2~4 m·s-1,破坏地面静稳状态,地面辐合带东移至城区一带,逆温层减弱抬升至城区上空时,机场强浓雾消散.对于浓雾监测,使用FY4A的 10.8 μm与3.75 μm的通道差、0.83 μm、2.2 μm、3.75 μm能很好地显示雾区的范围、温度、移动及雾的消散等特征,利于浓雾区的识别和预报预警.

    乌鲁木齐机场强浓雾微波辐射计AWOS

    一次极端暴雪事件中罕见冻雨成因分析

    云天雨孟莹莹张桂华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常规观测、自动气象站、雷达回波及ERA50.25°×0.25°再分析等资料,对 2021 年11 月 8-9 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一次极端暴雪事件中罕见冻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发生在降水强度较大时段,地面气温普遍低于 0℃.垂直温度分布呈典型的"冷—暖—冷"层结特征,近地层存在强逆温层,探空温度>0℃的面积比<0℃的大.近地层冷垫是冷高压南侵时,受江淮气旋和地形阻挡,在海拔较低的松花江干流地区堆积形成.融化层在 850 hPa低涡前部,西南或偏南低空急流携带暖湿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冷空气中,持续的暖平流特征明显,地面冷垫与中层暖层之间有明显的锋区特征.电线积冰直径与融化层持续长短有很大的相关性.冻雨的形成符合"冰相融化"机制,在冻雨区具有回波强度增大的特征.

    极端暴雪冻雨"冷—暖—冷"层结雷达特征

    2012-2019年昌吉冬季降雪日变化特征分析

    蔡仁李璐于永波阿来依·艾丁...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2-2019年冬季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11个国家级台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对昌吉州冬季降雪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州冬季降雪量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降雪强度与纬度关系密切.昌吉州逐时累积降雪量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出现在 17 时,次峰出现在 08 时;西部呈三峰型特征,主次峰值分别出现在17、14、08时;东部呈准单峰单谷型,峰值发生在19时,谷值出现在13时.昌吉州冬季降水以短时降水事件为主,对冬季降水量贡献为 64%,12 h以上长持续性降水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仅在部分台站偶有发生.西部和东部冬季降水日循环与降水持续性关系较密切,其中持续3~4 h降水事件对西部和东部冬季降水量贡献最大,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对降水量的贡献变小.

    冬季降雪小时降水日变化持续性昌吉

    基于FloodArea模型的呼和浩特市城区大青山南麓山洪致灾临界面雨量研究

    魏巍高晶杨晶刘新...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呼和浩特市城区北部大青山南麓山洪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流域内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资料,针对 1998 年 7 月 12 日和 2020 年 8月 1 日暴雨时段,采用FloodArea淹没模型进行洪水动态淹没模拟.结果表明:1998 年 7 月 12日暴雨过程的FloodArea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且 9 条山洪沟的洪水淹没深度与累计 9h滑动面雨量的相关程度最高,构建了面雨量与淹没深度的回归关系方程,基于隐患点3个风险等级,确定了不同等级下的临界面雨量,以红山口沟为例,分别为69.9 mm(1级)、39.3 mm(2级)、17.2 mm(3 级).2020 年 8 月 1日暴雨过程的模型模拟结果基本与山洪过程一致.

    山洪FloodArea模型线性回归模型临界面雨量

    新疆重点城市大气颗粒物变化特征

    梅桢许婷婷赵克明李霞...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疆 16 个主要城市 2015-2022 年 40 个环境监测站逐时的 6 类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大气污染物以颗粒物为主.(2)PM10 浓度由南到北逐渐降低,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和田的春季,达六级污染(546 μg·m-3);PM2.5 浓度在春、夏、秋季与PM10 浓度分布特征一致,冬季中天山北坡城市浓度明显升高,全年最高值出现在五家渠市冬季,达五级污染(172 μg·m-3);四季PM10 和PM2.5 浓度最低值均出现在阿勒泰市,空气质量优.(3)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市颗粒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阿勒泰市两类颗粒物浓度整体较低,空气质量均为优良等级.乌鲁木齐市PM10 及PM2.5 浓度在冬半年较高,两类颗粒物浓度均在 2017 年 1 月达到最高值,达五级污染.喀什市PM10 浓度 2-5 月较高,PM2.5 浓度 10 月—次年 5 月较高,两类颗粒物浓度均在 2016 年 3 月达到最高值,达六级污染.(4)两类颗粒物浓度日变化相似,阿勒泰市四季均在 23:00 前后较高,乌鲁木齐市春、夏、秋三季 00:00-02:00 较高、冬季 22:00 较高,喀什市春、夏、秋三季 01:00 前后较高、冬季 13:00较高.

    颗粒物日变化特征空间分布新疆

    承德北部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及预报模型

    张晓辉付桂琴刘瑜珊王朋朋...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承德北部丰宁县 2020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5 月 31 日 2 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环境数据,分析负氧离子浓度时间变化特征、与气象环境要素的时序关系及关键影响因素,建立负氧离子浓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丰宁城市公园、林区的负氧离子浓度年均值分别为 1358.7、1955.8 个/cm3,日平均最大值分别为 3867、5845 个/cm3,具有治疗和康复功效的自然环境条件;城市公园和林区的负氧离子浓度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 7 月(1889.5 个/cm3)、8 月(2516.3 个/cm3),最小值均出现在 1 月,林区各月浓度明显高于城市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 06 时及 20 时前后,最小值出现在 14 时前后,夜间浓度均大于白天;城市公园、林区的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日照及PM2.5、O3 浓度显著相关,城市公园受气象环境要素影响更大;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城市公园和林区的负氧离子浓度预报模型,2 个模型的预报准确率>70%的占比分别为80.9%、73.7%,拟合效果良好.

    空气负氧离子特征分析影响因素预报模型

    北疆绿洲农业区气象干旱指数的确定及干旱特征分析

    张燕王雪姣张新易正炳...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干旱指数是衡量农业干旱程度的指标之一.选取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SPI和SPEI构建的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nSPEI 4 种气象干旱指数,利用北疆绿洲农业区 1961-2020 年的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拟合、不同等级干旱频率分布分析,选出符合实际的干旱指数,进而分析研究区的气象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PA的干旱标准低估了干旱程度,SPI对温度上升引起的干旱加剧不敏感,SPEI计算蒸散发选用的Thornthwaite方法会高估温度对干旱的影响,nSPEI克服了SPI和SPEI的不足,对研究区的适用性最优.(2)近 60 年,研究区气象干旱随时间呈波动性变化特征.进入 21 世纪以来,春、夏季表现为湿—干变化,秋季表现为弱的干—湿变化;春、夏季干旱由弱增强、秋季略减弱;以全局性干旱为主,春季局域性干旱增多,夏、秋季局域性干旱减少;春季特旱多,夏季重旱多.

    气象干旱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比分析北疆绿洲农业区

    2001-2020年新疆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关系研究

    武鹏飞玉奴斯·唐阿塔尔代鹏超王小军...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方法,对 2001-2020 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 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植被主要生长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NDVI多年均值较高.(2)区域尺度上,NDVI年际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像元尺度上,微量减少和微量增加的面积占比较大,显著增加与显著减少的区域较集中,占比较小.(3)伊犁河谷生长季植被的稳定性较好,CV≤0.10 基本分布在整个区域,0.3<CV≤1 分布较集中.(4)伊犁河谷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降水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NDVI年均值与年降水量显著相关(r=0.7644),与气温无显著相关;NDVI月均值与月气温均值极显著相关,与月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

    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水热因子时空特征变化伊犁河谷

    辽宁省作物生长季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分析

    温日红肇同斌张钰祺冯艾琳...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1961-2020 年辽宁省 56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生长季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辽宁省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利用ArcGIS的克里格插值法、M-K检验分析辽宁省生长季ET0 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影响ET0 变化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 60 年辽宁省生长季参考作物腾发量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变化趋势;ET0 在 1961-2010 年呈下降趋势,2011-2020 年呈升高趋势,生长季多年平均ET0 变化趋势表现为波动下降;生长季内ET0 对相对湿度的响应最为敏感,为负效应;ET0 对风速和温度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小,为正效应.湿度的敏感系数绝对值明显高于风速和温度,7 月达到峰值;多年相对变化率绝对值最大的是风速,其次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对ET0 贡献最大的是风速,温度和湿度对ET0 的正贡献不及风速的负贡献,综合敏感性和贡献两方面因素分析,风速的变化趋势为ET0 呈下降趋势的主导因子.

    腾发量敏感性贡献率气象因子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