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建军

双月刊

1005-9245

ljjj1357@sina.com

0991-4332658/433

83005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02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努力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本刊注重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吸收校外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且将鼓励后学,扶植青年学者,努力体现出地方性、民族性和师范性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建构、动力要素与实践进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分析视角

    王雨辰张熊
    7-15,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人类文明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文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视角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建构,从政治领导力量、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等方面探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要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文明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追求"五个文明"相协调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既为后发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又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力要素实践进路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指向、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岳奎门杨启东
    16-24,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战略思维统筹"两个大局"规划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新的战略任务、战略安排及战略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是党的领导,确保现代化道路避免陷入"亨廷顿悖论";特点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不仅创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且打破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附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思想禁锢;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不仅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而且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目标和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

    12345平台的法律地位——数字法治政府的组织法观察

    王敬波董媛媛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12345平台内生出一种不同于行政权力、社会权力的新型权力——数字权力,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治理需要,基础是合作行政,载体是数字技术.12345平台数字权力的扩张带来行政组织法难题,包括数字权力改变传统权力结构,挑战组织法的职权法定原则;数字权力模糊传统权力边界,带来行政合法性难题;数字权力带来去中心化,引发主体归责机制模糊化.12345平台是一种新的行政组织运作模式,"新"表现为一种以行政任务为导向的整体运作模式,形成一个动态化的数字生态系统;是以新公共管理为基础、逐渐转向网络治理范式的新型合作模式.12345平台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产物,应受行政组织法调整.在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背景下,应以整体政府改革为面向,科学调整行政组织法体系;以数字素养、监督机制、技术和法律手段解决行政合法性难题;从采购思维转向规则制定思维,依法设计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12345平台法律地位数字权力数字法治政府组织法

    新时代中国反腐败境外追逃的法律机制发展路径研究

    商浩文阿不都米吉提·吾买尔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反腐败境外追逃法律机制逐步完善.但从境外追逃执法和司法实践看,境外追逃中常规适用的引渡措施仍面临瓶颈问题,缺席审判程序的追逃功能有限,境外追逃量刑承诺的法治化程度有待提升,境外羁押期限的刑期折抵问题有待明确.为促进追逃防逃追赃机制的一体构建,应拓宽引渡措施的适用渠道,以制度创新破解缺席审判适用难点,促进境外追逃中量刑承诺法治化发展,明确境外羁押期限的刑期折抵情形,进而促进境外追逃工作高质量发展.

    境外追逃缺席审判引渡量刑承诺

    生育控制:从公法管控迈向私法治理

    杨立新李怡雯
    44-52,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应如何控制生育这一私密性活动,以实现保护"未来的人"的目标,是学者念兹在兹的重大议题.以美国面临生育自由与生育管制时的漫长拉锯为鉴,我国可以考虑逐步从公法管控迈向私法治理.由此出发,应适当放开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逐步取消生育登记结婚限制.与此同时,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02条、第1007条以及第1054条前段规定的无效制度规范生育行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02条、第1054条后段以及第1071条第1款之规定,保障已出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生育自由生育控制辅助生殖技术生命尊严无效制度

    生育支持政策的权利之维——发达国家的实践及启示

    余军林丽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发达国家的生育支持政策,从生育权利保障角度进行考察可知,这一政策体系具有"国家—个体"关系维度、以"国家—社会—个体"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维度的二维构造.前者以保障国民生存福祉为原则,以生育保障获得权和性别平等权为核心构造;后者以作为生育保障获得权补强机制的多元主体共同负担原则、婴幼儿的保育权为主要内容.生育支持政策鼓励生育的功能性目标,需通过上述权利的保障得以实现.从权利保障视域研究发达国家的生育支持政策,可以在基本理念、体系结构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为中国生育支持政策的建构提供借鉴与参考.

    生育支持政策生育保障获得权多元主体共同负担保育权

    诠释学视域下GPT语言模型的本质及特征

    刘伟伟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GPT语言模型的设计思路具有自然语言理解的诠释学思维特征,但本质上该模型并不具备诠释学语言理解的属人性基础;GPT语言模型将智能视为一种本体论层面以语言作为媒介的整体性系统"涌现"结果,缺乏诠释的"本体论—主体性"地位和"本体论—整体性"结构;GPT语言模型采用的生成式和预训练的设计思路凸显了诠释学理解和解释的"历史性"特征,而数据训练的强化和"思维链"的对话机制使该模型具有"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的语言理解特征;GPT语言模型在模拟人类"偏见性"认知方面取得进步,但与人类的"偏见—个性化"和"偏见—创造性"能力相比存在根本差异;GPT语言模型形成了"诠释学循环"的语言对话机制,但其并不具有自身独立的"诠释学循环"实践基础,因此,难以达成诠释学意义上的语言理解共识.

    诠释学人工智能理解解释自然语言

    构建GPT大模型的经济循环体系:理论框架与发展路径

    杨望徐慧琳王钰淇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及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成为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力量.GPT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将持续对经济增长、生产效率、要素分配等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文本试图通过构建GPT大模型的经济循环体系、GPT大模型在国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作用的理论框架以及GPT大模型的经济循环体系的发展路径,揭示GPT大模型经济循环体系的作用机制,为实体产业应用GPT大模型实现提质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启示和参考依据.

    GPT大模型人工智能经济循环体系

    ChatGPT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与政策框架

    李勇坚
    86-95,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通过垂直和横向互补性拓展创新与生产率提升空间,对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ChatGPT将推动科技进步进入加速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高效率的新产业,使数据、算法等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国应根据ChatGPT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出台数据、资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落地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更好发挥类ChatGPT模型对经济的增长效应.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通用目的技术增长效应

    ChatGPT的法律人格认定与生成内容性质探讨

    蔡镇疆车宇璐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ChatGPT的广泛运用,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探讨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根据ChatGPT系统与人类互动生成相应文字内容的特性,ChatGPT生成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问题备受争议.探讨该问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要件,即ChatGPT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及其生成内容能否被认定为作品,以此确定其是否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文本认为,ChatGPT尚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在ChatGPT生成内容被认定为作品对其进行保护时,应明确ChatGPT使用者作为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主体,通过加强对ChatGPT著作权主体的监管实现对其生成内容的规制,以此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治化进程.

    ChatGPT法律人格作品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