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董兆武

双月刊

1009-5330

xjshkx@sina.com;xjshkx@126.com

0991-3837937 3662276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246号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从严"实质

    段妍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对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新问题、新现象的及时回应,其实质是通过规范党纪处分工作强化对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使党纪处分工作在党内法规制度轨道上运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推动六项纪律定性量纪工作为支撑,细化完善处分规定、新增新型违纪违法纪律规范,完善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的纪律条款.以提升党的纪律处分制度效能为着力点,从加强全方位管理与经常性监督、党纪党风一起抓、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不断推动刚性执纪贯彻执行,持续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纪律保障.

    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从严治党

    通约与超越:马克思人民主体观与中国传统民本观的价值契合性叙事

    程丙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人民主体观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民本观智慧结晶在文化价值层面存在的高度契合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文明前提.基于对二者叙事图谱的厘定可知,从契合关系产生的价值可能来看,二者共同具备的开放性理论品格、实践性持存基础和人文性意旨表达,展现了通约向度的叙事面相.从契合关系建构的价值必要来看,马克思人民主体观的人民性根本立场、现实性内涵实质以及必然性作用效果,相较于中国传统民本观而言,具有突出的价值优势,也表征了超越向度的叙事面相.所以,全面省思这种契合性叙事的内在规定,既要把握二者价值意蕴的相通性,又要从二者的价值比较中揭示超越性.这也辩证地形成了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国传统民本观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的价值厘定逻辑.

    人民主体观民本观理论叙事契合性价值省思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思路及实践路径

    龚晓莺严宇珺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内在地要求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于生产力的逻辑来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所涉及的制度变革、体制改革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等新型生产关系变革,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内在动能的关键.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包括科技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改革、产权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分配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等,其实践路径主要涵盖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创新与生产互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思路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及路径选择

    朱海华陈柳钦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解决我国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型经济驱动力,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天然契合性.数据要素通过数据要素化、数据赋能化实现要素创新性配置;数字技术推动颠覆性创新、通用性创新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数字产业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需要加强数据要素供给、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优化数字产业布局,以引动生产力跃迁,实现生产力结构的质变,促进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理论逻辑路径选择

    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供给创新与需求牵引的解释

    焦勇高月鹏
    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涌现具有重要意义.理论逻辑层面,文章从供需两侧视角出发,探讨了供给创新效应与需求牵引效应对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共同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工具、新质劳动对象、消费需求等方面.赋能维度层面,基于异质性数据,梳理了消费者数据催生企业新质生产力、工业数据催生产业新质生产力、政府数据催生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实践路径层面,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现状,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大国路径分别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与未来产业;加快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激活政府公共数据资源,优化数字治理体系.

    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消费需求

    推动数实有效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基于技术—制度互动的演化分析视角

    冉戎刘鸿锋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效融合的内涵在于依靠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对实体企业的要素投入与生产经营模式进行重组更新,促进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形成未来新兴产业,并深刻地变革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重塑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新格局.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数实有效融合意味着我国技术范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技术范式和制度框架内技术—制度的互动稳态,激发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技术—制度互动架构是否协同匹配直接影响数实融合的效果.当前,我国制度创新的供给滞后于技术范式的转换,现行的产业政策、监管治理、社会观念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以及实体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还不适应新技术范式的要求,这是导致实体企业陷入生产率困境、数字化转型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建议从制度变革入手,围绕技术范式的转换调整传统的制度框架,从基于动态思维和超前战略研究规划政策体系框架、强化制度对数字技术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深化市场制度改革、以长效培育机制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等四个方面突破制约,促进数实有效融合.

    技术范式制度创新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集群金融支持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胡吉亚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集群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显著相关,融资绩效也呈现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集群的发展指标IFC与政府补贴Gov变量、股权融资Equ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人力资源Hum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部区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集群的金融支持体系更加全面有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支持方式不同、金融市场结构变化、"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和金融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建议政府部门注重顶层设计和部门配合;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建立"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集群空间异质性资本市场信贷融资

    产业结构优化对新疆碳减排的影响研究

    高志刚彭俊颖韩延玲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结构优化是建立绿色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文章选取2000-2022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方面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新疆碳减排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能显著抑制碳排放,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抑制碳排放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作用比产业结构合理化稍强.

    产业结构优化碳减排科技创新新疆

    法治化营商环境背景下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的制度建构

    王由海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备案权力的边界、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成为关键问题.由于对行政行为类型化编制技术的路径依赖以及对行政备案的概念属性与规制机理认识模糊,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制度建构中存在编制口径不统一、编制依据不一致、编制内容多元化、程序正当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构建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制度应契合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规范性治理水平和规范行政备案监管实施的具体要求.具言之,在法治模式上,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应基于规范主义与功能主义展开双重建构;编制口径的法律标准应采用最小颗粒度标准、并明确备案类型与创设依据;编制的内容应体现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编制程序上应当体现"职能分离"、增加备案审查程序,同时应确保编制过程公开和公众有效参与.

    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功能主义规则建构

    刑事合规制度中的实体法责任关系厘清

    李会彬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国内外的立法和实践经验来看,在刑事合规制度中,给予涉罪企业以宽缓处罚或者适用不起诉制度,一般以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为前提条件.因此,刑事合规制度实际上是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综合运用.从这三种实体法责任关系的本质来看,在单纯刑法学角度,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承担对刑事责任的责任刑和预防刑有所影响;在整体法秩序角度,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间可以存在灵活的转化和调和空间.这一原理可以为刑事合规制度的适用提供充足的实体法依据.具体到实践层面,不需要专门修改刑法以满足刑事合规制度的要求;在确定其案件范围时,对涉罪企业给予宽缓处罚,可以适用于包括重罪案件在内的所有案件,对涉罪企业适用不起诉,只能适用于轻罪案件;在具体适用时,应防止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向刑事责任的逆向转化.

    刑事合规刑事责任减免实体法责任关系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