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社科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社科论坛
新疆社科论坛

葛志新

双月刊

1671-4741

sklt@163.com

0991-8559573

830002

乌鲁木齐市金银路200号新闻大厦8楼

新疆社科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CSSCICHSSCD
查看更多>>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新疆社科联),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授权管理全区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的专职机构,是自治区党委宣传口正厅级单位之一。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敦夫兼任主席,设专职副主席4人、兼职副主席4人,自治区各社科相关单位(新疆社科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党校、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民宗委等)的13人担任常委。社科联下属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10余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哲学、经济、历史、民族研究、宗教、法学、社会学、财政、税务、金融、会计、工商行政管理、企业家、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行为科学、党建、妇女理论、中亚、吐鲁番学、维吾尔语言学、卫拉特蒙古文化、新疆阿勒泰学等学会(协会、研究会)。社科联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在党委、政府联系社科理论界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党政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受自治区政府委托负责新疆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对全区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的业务主管和对地州市社科联工作的指导。《新疆社科论坛》是新疆社科联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是代表新疆社科理论界整体形象的高层次刊物,也是展示新疆现代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窗口。《新疆社科论坛》是省级全国公开发行刊物,双月刊,全年6期,大16开,96个页码。《新疆社科论坛》除按学科设立栏目外,还开辟有领导论坛、企业家论坛、区域发展、西部大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栏目。《新疆社科论坛》发行量虽不大,但覆盖面较全,业内影响面大,与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室建有广泛的、固定的交流关系,被全国各主要信息资料中心纳入摘编对象,被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确定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国内指定刊物,在区内向自治区党政机关、各大单位领导同志按期送阅。《新疆社科论坛》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业内惯例和市场原则经营刊物。可以刊登广告、设立专栏、承办专题研讨活动。《新疆社科论坛》竭诚欢迎各企业事业单位、地州市县以办刊理事单位、联办协办单位等形式,以及提供赞助、刊登广告,参与办刊和支持新疆社科事业。《新疆社科论坛》将以社科理论刊物固有的理性、儒雅、求真、创新的特征,成为企业事业单位和地州市县树立形象、公关宣传的重要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更新中的现代艺术赋能、中华文化赋魂研究

    金荣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现代艺术赋能和中华文化赋魂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突显中华传统风格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符号的显著影响力以及中华文化形象的树立在城市更新中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亦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与吸引力.展望未来,城市更新应更加重视现代艺术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融合.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应鼓励创新与创意,将艺术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设计,塑造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与艺术景观.同时,加强社区参与文化教育,提升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情感认同,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和形式,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城市更新现代艺术赋能中华文化赋魂新疆

    "双碳"目标赋能能源法治人才培养:逻辑审思、现实堵点与实践进路

    唐欣然陈星宇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源行业正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力求通过法治手段引领行业变革,促进能源革命与国际合作,确保在促进绿色发展的同时,维持经济的稳健增长.为了促进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应对能源法治领域的新挑战,高质量法治人才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能源法治人才培养面临人才结构性失衡、培养目标不清晰与培养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因此,通过"双碳"目标赋能能源法治人才培养,从"双碳"目标的现实需求出发,开设具备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课程教学;完善能源法治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以人才现状为导向测算人才需求;建立能源法治人才跟踪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探索以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交叉法学人才培养机制,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在"双碳"目标下对能源法治人才的精准培养.

    "双碳"目标人才培养法学教育能源法治人才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冉惠娟杜雁芸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驱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借助人工智能独特的技术优势,高校思政课可以凝聚强大的师资力量、获取丰富的教学内容、占领广阔的教学场域,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将高校思政课建设成兼具理论性、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的"大思政课".然而,智能时代的高校"大思政课"也面临智能数据的片面性、智能算法欠缺公正性及大学生对智能产品的依赖性等挑战,高校应从依托优质数据、驾驭智能算法及破解伦理困境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育人优势,提升高校"大思政课"的育人精度、育人效度和育人厚度.

    人工智能高校"大思政课"实践路径

    运用大历史观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三重维度论析

    王汐牟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论及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时,多次强调树立和坚持"大历史观",这对于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从何以可能、何以可用、何以可为三个维度探析如何运用大历史观这一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讲好"纲要"课,实现"纲要"课教学目标需要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做指引,是提升"纲要"课教师素养、实现课程目标及讲好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和党的奋斗历程的时代需要;如何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好大历史观,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大历史观,以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立足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让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理解、认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懈奋斗,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而矢志投身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高校大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疆社科论坛》2024年征稿启事

    《新疆社科论坛》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