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技术新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技术新工艺
新技术新工艺

吴玉广

月刊

1003-5311

NTNP@263.net

010-68962167/3218-808/805/831

100089

北京车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804室

新技术新工艺/Journal New Technology & New Proces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微电子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热加工技术(铸、锻、焊)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化工、表面处理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设备,可为企业设备造型提供参考,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AD技术发展新趋势

    刘文广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CAD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产品设计方法,进而影响产品研发效率和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了解.通过跟踪国内外优秀CAD软件企业的最新动态,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发展趋势是设计更自由、更高效、更智能.在未来展望中,指出CAD智能化将是今后一个重要趋势,由于生成式 AI 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将使得未来的设计工作更加简单、高效,并设想了未来的设计模式/分工.这对于软件应用方和开发方都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计算机辅助设计直接建模同步建模协同设计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马赫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过程关键问题"专项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9,27,44页

    新型添加剂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研究

    郭俊文魏垣伟张曙娟杨继锋...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DE型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存在光亮范围窄、分散能力差、覆盖能力弱的工艺缺点.通过霍尔槽试验,系统测定了两种新型添加剂镀液的性能,并与DE型添加剂镀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型添加剂镀液具有更宽的电流密度范围,是DE添加剂的 2.5 倍;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分别提升了 25.3%和 500%;镀层结合力及抗脆性良好,可作为传统碱性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的替代品,为后续行业内从业人员在添加剂的选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镀锌添加剂锌酸盐镀锌工艺

    Mn对Mg-2Sn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晓锋王娇娜肖晓芳冉春华...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微量Mn元素对Mg-2Sn铸态和挤压态合金力学性能提升机制.采用铸造和热挤压方法将质量分数为 0.3%、0.5%和 1.0%的Mn元素添加到Mg-2Sn镁合金中,分别获得铸态和挤压态两种合金.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其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其微观组织变化规律.随着 Mn 含量从 0.3%增加到1.0%,铸态合金中第二相由Mg2 Sn相向Mg2 Sn与α-Mn相共存转变.第二相的转变使得铸态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显著提升,延伸率变化不大,其中当 Mn 含量为 0.5%时,其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210.3 MPa,屈服强度为 117.5 MPa,延伸率为 12.2%.挤压态合金随着 Mn 含量的增加,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增加,但延伸率降低,这可能与高 Mn 含量的合金形成较高的位错有关,其中挤压态 Mg-2 Sn-0.5 Mn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 240.4 MPa,屈服强度为 186.4 MPa,延伸率为13.1%.微量Mn元素可显著提升铸态和挤压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其中 Mg-2 Sn-0.5 Mn 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微合金化Mg-2Sn系镁合金铸态挤压态力学性能微观组织

    爆炸焊接制备铝-钛复合板工艺研究

    李军蒋晓博任江毅赵亮...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了 1060 铝/TA2 钛直接爆炸复合新工艺,研究装药量、间隙距离和垫板等参数对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装药量和布药方式对铝-钛板复合强度有明显影响,结合面剪切强度随装药量增多而先增加后降低,分析对比后确定了装药量、间隙距离和垫板形式;爆炸焊接时对 6 种工艺参数制备的铝-钛复合板结合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确定了适宜的焊接参数,进一步优化垫板缓冲层和阶梯布药方式,生产的大规格铝-钛复合板有效区结合率达到 100%,批量生产合格,复合质量和结合强度优良,掌握了大规格铝钛直接爆炸复合的工艺技术.

    爆炸焊接铝-钛复合板结合强度装药量间隙距离缓冲层

    一种电子组件检测接触装置设计与应用

    段乔程四化潘颖孙亚芬...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组件作为某导引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电子部件及电子舱底座组成,可实现对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处理,并形成进动部件的修正信号;与弹载计算机进行串口通信,完成弹载计算机的装订任务并实时输出目标的跟踪角速度、框架角、跟踪状态信息;控制解锁电路实现对部件的锁定和释放.装调过程中存在组装不便利、易误操作、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接线关系的梳理、电子组件检测接触装置结构件的设计、电气设计、实物组装、试验验证等过程,从根本上杜绝了该问题的发生,保证了装夹的可靠性,提高了装调效率.

    电子组件检测接触装置装夹可靠性装调效率

    粗铜锭表面随机选点钻样系统改造设计

    陈元招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粗铜锭钻样工作效率,保证粗铜锭钻样选点过程的合法合规,实现无人干涉自动化作业,确保进厂粗铜锭质量,对原人工钻样系统进行了改造.首先分析人工钻样存在的问题,在保留钻孔机的基础上,根据随机选点系统功能性指标要求,对系统方案实施构架、操作流程、子系统功能构架进行改造设计.经应用测试,改造后的随机选点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粗铜锭随机选点钻样系统设计

    基于Petri网的模具制造业生产流程仿真优化

    覃羡烘杨斌高志远黄永程...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模具厂为例,对其生产流程的时间周期和成本瓶颈进行了分析诊断.采用信息化及企业与部门间相互协作优化其生产流程瓶颈,对其冗长的生产制造流程进行了时间周期和成本优化.选择Petri网作为建模工具,建立了某厂的玩具手枪模具从获取订单到模具产品制成的生产流程 Petri 网模型.着重针对产品制造生产流程,选择流程周期时间为参数,应用 ExSpect 软件进行仿真诊断分析,对旧的生产流程进行了重组,获得了新的生产流程模型.新的生产流程生产时间周期由 140 h 缩短到了约 71 h,时间周期明显缩短,大幅度提高了制造的生产流程执行效率;同时仿真结果的方差表明,处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也有所降低.总体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

    生产流程Petri网ExSpect仿真方差优化

    一种同相供电装置功率模块的结构设计

    王阔孙健翟超祁招...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市场上现有同相供电功率模块体积大、能量密度小、散热效果差、维护不方便等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同相供电装置功率模块的总体结构设计思路,阐述了该功率模块结构设计的具体细节,对模块散热器进行了流阻和散热有限元分析,对功率模块的装配工艺进行了描述,为同相供电功率模块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电气化铁路贯通式同相供电功率模块结构设计

    一维下料问题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李秀丽董春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维下料问题是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从工程实际应用考虑,提出了一种针对多规格切割问题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原有的数学模型增加合理的约束条件,实现快速筛选合适的切割模式的目标,然后从选出的切割模式中求解出一维下料问题的近似最优解.通过一项实际工程中的下料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探讨了余料限值L0 和模式限值NC 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表明,选取合适的L0 和NC 可以获得很好的求解结果,切割材料的利用率可以达到 97.9%.计算方法简单,计算速度快,节材效果明显,可以用于实际工程中的一维下料问题.

    一维下料问题优化方法近似最优解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