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石油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石油地质
新疆石油地质

李兴训

双月刊

1001-3873

xjpg@petrochina.com.cn

0990-6230361

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噶尔路32号

新疆石油地质/Journal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自1997年起成为全国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与全国各石油系统、科研院校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主要介绍新疆各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研究成果,同时介绍各兄弟油气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准噶尔盆地东部残留海相凹陷勘探实践及全油气系统

    支东明陈旋杨润泽刘俊田...
    12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为残留海相凹陷,近年来多口井在石钱滩组获高产天然气,且凹陷各部位不同层系均见到油气显示,揭示了其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及全油气系统特征.基于地震、钻井、测井、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石钱滩凹陷形成及演化、全油气系统形成条件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晚石炭世的北天山洋壳俯冲及海水侵入,使得石钱滩地区发育陆源供给的海相中等—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类型齐全,发育石炭系火山岩、石钱滩组海相碎屑岩和二叠系金沟组陆相碎屑岩,在这几类储集层中均有油气成藏;受石钱滩组烃源岩生烃演化及多类型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凹陷区页岩气藏—斜坡区致密油气藏—高部位常规油气藏的分布模式,具有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有序共生的全油气系统特征.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针对石钱滩凹陷,应在近源斜坡区寻找致密油气藏,在源上断阶带及构造高部位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及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在源内寻找海相页岩天然气藏;北疆石炭系近源有利岩性相带、山前冲断掩伏构造、盆内古隆起和斜坡区是有利的勘探区域,应围绕凹陷区页岩油气藏、环凹陷区致密砂岩油气藏、高部位常规油气藏和隆起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展开勘探.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石炭系残留海相石钱滩组油气勘探全油气系统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突破与启示

    刘超威李辉王泽胜王秋玉...
    13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康探1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亿吨级储量的落实,展现了阜康凹陷深层油气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潜力.为总结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的勘探经验与理论认识,指导其他富烃凹陷碎屑岩领域下凹勘探,依托井资料、储集层岩石薄片、孔渗分析以及试油资料等,对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下凹勘探突破进行系统分析.阜康凹陷周缘凸起带和斜坡区油气主体为烃源岩成熟阶段早期的产物,烃源岩高熟油气主要富集在凹陷区;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受沉积期古地貌的控制,发育退覆式沉积低位域砂体,形成了古凹槽区叠置连片规模储集体;凹陷区普遍存在超压,有利于深埋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还有助于微裂缝的形成,提高储集层渗流能力,增加深埋储集层的有效性.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受到芦草沟组烃源岩晚期高熟油气的充注、退覆式沉积的规模成砂以及超压作用的保孔增渗,具备规模增储的勘探潜力.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勘探启示退覆式沉积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西斜坡上乌尔禾组油藏成藏模式新认识

    熊婷刘宇陈文利仲伟军...
    15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在精细刻画古地貌的基础上划分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沉积相,以"沟槽控砂、相控储集层"的成藏模式部署上钻沙探1井首获突破.但由于沉积相和储集层研究不足,沙探1井钻遇的储集层规模未达预期,成藏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沉积相和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凹陷发育小拐扇和沙门子扇2个沉积体系,沙门子扇规模更大,发育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相;上乌尔禾组从下至上分为3段,其中,乌二段薄砂层、乌一段上砂组下部和下砂组上部砂砾岩为主要的储集体;上乌尔禾组发育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储集层;通源断裂为油气输送提供优势通道.建立了"断裂通源、扇控储集层、裂缝控产"成藏模式,发现了沙湾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藏和断层-地层油藏,拓展了上乌尔禾组的油气勘探领域.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勘探历程退覆式沉积成藏模式

    沙湾凹陷砂砾岩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成因分析

    况昊周元东刘豪潘浪...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观实验,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储集层中,塑性岩屑变形及偏碱性地层水使得浊沸石与碎屑颗粒的粘结性较强;下二叠统风城组储集层浊沸石在异常高压、酸性流体等条件下,与碎屑颗粒粘结程度低,而片沸石由于其晶体特征,与碎屑颗粒的粘结程度较高;上乌尔禾组和风城组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主要与岩石成分、异常压力、矿物类型、晶体结构及后期成岩流体改造程度有关.

    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风城组沸石胶结物碎屑颗粒粘结差异成因分析

    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鲍典胡文革曹飞彭小平...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段和南部压扭段,不同段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存在差异,张扭段裂缝开度更大,压扭段裂缝长度、裂缝线密度、破碎区面积和洞穴面积更大,总体上,压扭段储集空间发育规模相对较大;走滑断裂带构造应力是决定优势储集空间发育的外部因素,岩层厚度和岩石矿物组成是控制储集空间发育的内部因素,岩层厚度大于1 m且碳酸钙含量低于70%的碳酸盐岩经压扭作用改造后,可形成缝洞型储集体有利发育区.

    郁江走滑断裂带破碎带张扭段压扭段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主控因素

    致密油藏CO2吞吐驱油和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

    丁帅伟张蒙李远铎许川...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油藏CO2吞吐开发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封存CO2的双重效果.目前,对致密油藏CO2吞吐驱油和封存研究中,鲜有学者将CO2封存量相关参数作为评价指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某致密油藏典型储集层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别选取吞吐时机、注气速度、注气时间、焖井时间、生产时间和吞吐轮次为注采参数,以换油率、CO2滞留系数及驱油-封存协同综合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6个注采参数对3个评价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注重CO2驱油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0 d,注气速度为0.001 0~0.003 0 PV/d,吞吐时机小于0.5年;当注重CO2封存时,建议生产时间为30~230 d,注气速度为0.007 5~0.010 0 PV/d,注气时间为145~180 d;当CO2驱油和封存协同优化时,建议注气时间为30~65 d,吞吐时机为6个月前,焖井时间为10~20 d.

    致密油藏注采参数CO2吞吐CO2地质封存提高采收率CO2驱油协同优化正交试验

    番禺油田群稠油油藏储集层构型特征及剩余油挖潜

    涂乙戴建文杨娇王亚会...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番禺油田群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低、隔夹层发育、剩余油预测难等问题,亟需提高储集层构型解剖和预测精度.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自然伽马回返率和大数据统计技术,识别储集层3级、4级和5级构型界面,研究各级次夹层的分布模式,定量表征储集层构型单元砂体内部结构以及夹层的展布形态,分析剩余油赋存模式及其主控因素,厘清构型界面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中发育的3级斜交型前积夹层能延缓流体垂向渗流,4级叠置型水平夹层能阻止流体垂向窜流;剩余油运移能量和方向主要受3级夹层、4级夹层及韵律差异控制.利用低产低效井侧钻10口调整井,初期总产量为680.00 m3/d,侧钻后日产油量为侧钻前的5倍.

    番禺油田群稠油油藏储集层构型界面隔夹层定量识别剩余油分布挖潜技术

    非均质油藏层间干扰室内实验优化

    王杰黎鸿屿吕栋梁钱川川...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层非均质油藏在合注合采开发时,受储集层岩性、物性、地层压力、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层与层之间相互干扰.早期开展的并联驱替室内实验,无法有效地模拟油藏多层合采时各层间的流体交换,且所定义的干扰系数的物理内涵与注水开发渗流过程不符.为此,建立串并联组合驱替实验模型,模拟储集层层内岩性的变化.通过研究串并联驱替实验下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产油量、含水率以及采收率,对干扰系数进行验证和再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层间干扰的实质是不同储集层渗流阻力随着时间的变化,导致储集层流量分配发生改变;储集层非均质性是多层合采过程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层间干扰相关实验设计和非均质油藏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非均质油藏层间干扰干扰系数驱替实验并联串联岩心

    春风油田沙湾组稠油油藏倾斜油水界面成因

    张德尧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该油田油水关系复杂是由于油藏存在倾斜油水界面,其油藏类型仍然为构造-岩性油藏,并且存在边底水;储集层物性、断层、地层压力、构造运动等方面,形成倾斜油水界面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导致油藏调整,原油稠化和地层构造平缓加剧了油水界面调整滞后,该油藏属于非稳态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风油田沙湾组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倾斜油水界面非稳态油气藏

    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边界综合确定

    梁宇杨会东付宪弟蔡东梅...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岩心含油产状分析和老井油水层二次解释,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叠后属性油气检测以及基于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流体识别等技术,探讨构造油气藏外扩区油水边界的综合确定方法.研究区油水边界具有以下特征:岩心含油产状为油斑以上;测井解释外推为油层或油水同层;叠后属性低高频能量比大于0.85;叠前反演预测含水饱和度小于75%.因此,以"井点定深度、地震定边界、动态来验证"为原则,从"点—线—面—空",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最终油水边界位置.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研究区外扩评价部署,对同类型构造油田油水边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构造油气藏油水边界井震资料叠后属性叠前反演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