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析南涧彝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

    施增菊
    389-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涧彝族丧葬文化极其丰富,在彝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而变异缓慢的特质。本文通过对南涧彝族的丧葬仪式介绍和简要分析,归结出彝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彝族丧葬习俗文化内涵

    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及策略研究

    郭娟
    390-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其自有的音韵系统,二语习得者在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难免受到母语方言的干扰。该文从音素与超音段两个层面研究分析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并提供相应对策,从而提高英语语音教学质量和学生习得英语语音的效率。

    方言负迁移英语语音

    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梁雪莲
    391-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流传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种具体的民族文化中必然蕴含着形态万千的抽象语言系统,在文化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又会得到不同发展,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本文从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语言与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四方面来阐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文化关系传播

    “动词+趋向动词”句法及语义关系浅析

    栗源
    392-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词+趋向动词”不可简单分析为一种结构,其实内部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本文试图通过另一种视角来探讨三个问题:同样的结构,却有两种层次分析结构;两种结构的趋向动词替换的面为什么存在差异;趋向动词虚化所需要的条件。

    动词+趋向动词配价理论规约义素隐含义素

    关于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分析

    刘凡
    393-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往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依靠乡镇文化站,并且乡镇文化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乡镇文化站如何在新形式下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群众文化乡镇文化建设

    对萨尔浒之战时朝鲜援兵投降事件影响的探究

    顿艺
    394-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是一场关系到明王朝国运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明朝八万精锐军队全军覆没,从此明朝的国运转衰,一步一步走向衰亡,而后金则走向强盛并取得最终胜利,在这场战役中,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派出一万三千名马步军作为仆从军助战,但是在战役中,这支朝鲜军队却出卖了明军,投降敌军。朝鲜军队的投降后,明朝虽然疑虑之心加重,却对朝鲜采取了安抚;后金方面则利用姜宏立拉拢朝鲜,希望改变后金三面环敌的战略势态;而朝鲜则执行首鼠两端,希望两边都不得罪。本文分析三方对于姜宏立投降过后对于这一事件的应对措施,并分析各方为何采取这些措施,借以探讨在明末三国关系的转变以及内在原因。

    萨尔浒之战投降影响

    “以文治国”语境下文章经国大业论

    刘俐
    396-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文治国”的古代历史语境下,文章区分铭、诔、诗、赋,经、史、子、集等不同的文体类别,也使其在经国功用上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作用包括“言志”说为代表的诗化关系,以“美刺”说为代表的批评关系和以“文道”论为代表的超越关系。间接作用的彰显主要是通过其“宗教性”替代作用,其作为宗教教义的载体和作为伦理道德的载体的功用的发挥。

    经国大业美刺文道关系宗教载体

    浅析儒家思想对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作用

    王东岳
    397-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韩日三国为主的东北亚应该说是同属于一个“文化圈”,而长期以来这个“文化圈”屡遭摧残的局面恰恰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趋势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这就给东北亚各国提出了重构区域“文化圈”的新课题。儒学是东北亚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对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产生定会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有些思想对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建立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希望我们在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利用其有利因素,摒弃其不合理的因素,做好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儒家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语义磨损现象的原因探究

    谢晓娜
    398-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义磨损现象在语言应用中一直存在,主要指词语使用时的意义和词典义相比程度的弱化。语义磨损主要出现在程度高的高频程度副词以及状态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时。本文主要探讨语义磨损出现的原因。

    语义磨损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

    从电影《窈窕淑女》看语言、身份与性别

    杨蕙泽余建文陈诚
    399-400,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不仅用于传递信息,同时还帮助我们构建社会身份和性别。语言复杂多样,只有灵活掌握语言特征才能明确社会身份与性别特点。电影《窈窕淑女》以奥黛丽赫本扮演伊丽莎白很好的诠释了这一道理。伊丽莎白从一个卖花女成功蜕变为皇室公主,不仅在语言学特征上,例如语音,语法,音调和谈话主题等都帮助构建女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而本文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意识到语言多样性中社会身份与性别差异的重要性,从而更灵活的掌握好社会语言。

    《窈窕淑女》身份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