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旅游文本翻译方法初探

    刘忙孝
    310-310,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很多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本文探讨了旅游文本英译常用的翻译方法:编译法、省译法和改写法以及其操作原则,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旅游文本编译法省译法改写法

    纳西语、汉语四音格词比较

    和玉英
    31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纳西语、汉语四音格词的语音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词类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制约两种语言四音格词异同特征的语言内部机制,以及四音格词的性质做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四音格词的产生、发展与语言机制相适应,纳西语、汉语在四音格词上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是语言类型学范畴上的一致。

    纳西语汉语四音格词

    新形势下翻译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韩占东
    313-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入手,分析了加强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走出认识误区,翻译与翻译教学,翻译教学的原则,翻译教学的方法等方面指出了如何搞好翻译教学,并进一步论述翻译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和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翻译教学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

    医生何以叫“衙推”?

    孟大伟卞卡
    31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史籍文献中常见“衙推”(又做“牙推”)一词,然而其含义略有差异。五代十国时期的“衙推”一词除却表示官吏名称之外,还衍生出了医生的含义。虽然宋人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在第十八卷关于后唐庄宗的记载中有直接将医生称为“衙推”的记载,然而即使将这一材料作为“衙推”成为医生别称的滥觞,还是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衙推为何会流行开来成为医生的别称。

    衙推医生唐代墓志

    论宗教文化与科技文化及其相互关系

    李尚阳
    315-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宗教文化及科技文化二者的定义、社会作用及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全面讨论,揭示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即宗教与科技,宗教文化与科技文化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否定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宗教文化科技文化作用关系

    从融水芒哥节看苗族民众崇拜

    武鹏冲
    316-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日是世界各地和各民族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融水作为“百节之乡”,芒哥节是融水安陲乡一带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本文拟从芒哥节中所表现出的苗族民众崇拜心理出发,探讨苗族原始文化中苗民对自然的探知和信仰。

    融水芒哥节民众崇拜

    浅析地理环境对陕北民居形成的影响

    唐忠林
    317-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环境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窑洞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居住建筑形态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因素浅析窑洞形成的机理和正在发生的改变。

    陕北环境窑洞习俗

    楚辞对六朝诗歌的影响

    田婷婷高晨
    318-318,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楚辞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传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辞赋在汉魏六朝时期大行于世,其开创者屈原自然也颇受欣赏。屈原的身世、行为、情感、文学等方面在汉魏六朝时期被文人普遍审视、接受,屈原本身乃至其辞赋《楚辞》对汉魏六朝文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楚辞汉魏六朝屈原影响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比较研究

    高珂译
    319-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词是以汉字为基础在韩国语中产生以及从中国汉语词汇中引入并融入到韩国语词汇内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韩国语中的汉字词发生了改变,从而与现在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有所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异形同义词三种形态。虽然汉语和韩国语有着很深的渊源,在韩国语的词汇系统中汉字词占绝大部分,但韩汉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发音、语法、词汇等。对韩语中存在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挖掘其中的差别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韩国语教育,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中发生的错误,提高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汉字词汉语词汇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异形同义词

    功能同形与古文翻译之探究

    耿维峰
    32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同形现象”概念提出者奈达2003年指出,“讲述功能对等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同形现象,言语与其翻译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形现象的运用。”藉此可以判断其核心思想是: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表达形式是千差万别的,译者不应该追求译文和原文的一一对等,而是应该考虑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从而实现“象似”的语言效果。

    功能同形功能对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