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缺血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作用研究

    李爱梅吴建江姜巧巧戴晓雯...
    1-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缺血后处理(IPostC)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15周龄雄性db/db糖尿病小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D-SO组,n=10)、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R组,n=10)和NAC联合缺血后处理组(D-NAC+IPostC组,n=10).D-SO组小鼠开胸后不做任何处理;D-I/R组小鼠干预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60 min,后复灌15 min.D-NAC+IPostC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30 min腹腔注射NAC150 mg/kg,缺血后处理的干预方式为小鼠缺血60 min后即刻进行3个周期再灌注/缺血,然后再灌注15 min.于再灌注结束后颈动脉取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检测湿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SO组比较,D-I/R组小鼠光镜下病理学损伤严重(P<0.05),肺W/D比值增加(P<0.05),血清TNF-α、CRP水平降低(P<0.05),MCP-1水平升高(P<0.05),肺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SOD及GSH活性降低(P<0.05),肺组织HIF-1α及VEGF表达上调(P<0.05).与D-I/R组比较,D-NAC+IPostC组肺组织镜下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P<0.05),肺W/D比值降低(P<0.05),血清TNF-α、MCP-1水平降低(P<0.05),CRP水平升高(P<0.05),肺组织氧化应激因子MDA含量降低(P<0.05),抗氧化应激因子SOD及GSH活性升高(P<0.05),肺组织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表达增高(P<0.05).结论 NAC联合IPostC可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

    心肌缺血再灌注肺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缺血后处理

    miR-146a介导下的IGSF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

    龚烨程超王慧琴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46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TPC-1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P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Immunoglobulin super family member1,IGSF1)、miR-146a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IGSF1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 enin)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IGSF1和miR-146a交互作用.结果 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100.00±0.00)%比较,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84.77±3.71)%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119.20 ±5.81)%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6.37±0.27)%比较,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凋亡率(20.33±1.26)%显著增加,而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凋亡率(3.35±0.93)%显著降低(F=217.1,P<0.05).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miR-146a mimics组在24 h和48 h的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在24 h和48 h的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miR-146a mimics组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GSF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GSF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Control组(0.92±0.09)比较,miR-146a mimics组β-catenin(0.54± 0.08)和OPN(0.30±0.09)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β-catenin(1.26±0.07)和OPN(1.07±0.1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野生型(0.64±0.11)与miR-146a mimics NC组野生型(1.16±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6a可交互作用IGSF1,调控OPN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甲状腺乳头状癌miRNA侵袭机制研究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Tfh和Tfr细胞及相关因子变化特点的初步研究

    张冉冉沙巴艾提·吐达洪张瑞谢仁古丽·阿力木...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初诊AML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流式细胞仪检测Tfh和Tfr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21(IL-21)表达水平;WB检测Tfh和Tfr细胞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和B淋巴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Blimp-1)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细胞比例、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分析AML患者Tfr、Tfh/Tfr比值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水平与AML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L组Tfr细胞比例、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增高,Tfh/Tfr比值和Blimp-1水平降低(P均<0.05),而Tfh细胞比例、BCL-6和血清IL-21水平略增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中等组和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Tfr细胞比例、IL-10和TGF-β1明显增高,Tfh/Tfr比值明显降低(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中等组Tfr细胞比例、IL-10和TGF-β1水平升高(P均<0.05),Tfh/Tfr比值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fr细胞比例与血清IL-10、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706、0.619,P均<0.000 1),Tfh/Tfr比值与IL-10、TGF-β1水平呈负相关(r=-0.454,-0.446,P均<0.001).结论 Tfr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AML患者中异常高表达,存在Tfh/Tfr比值失衡,且该现象在预后不良组AML中更明显.

    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细胞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

    分裂相关增强子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景旭李德舫于渌张玉田...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related protein 1,HESR-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e 25C,CDC25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6例行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SR-1和CDC25C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进行随访,分析HESR-1和CDC25C表达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肠癌组织中CDC25C、HESR-1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46.9%vs 12.6%,41.6%vs 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中,CDC25C mRNA与HESR-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2,P=0.003).癌组织CDC25C及HESR-1表达阳性患者的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CDC25C阳性及HESR-1阳性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ESR-1和CDC25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直肠癌分裂相关增强子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miR-214-5p通过DNMT1介导的AXIN2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

    熊斯颖邵蕾杨艳高爱莉...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轴抑制蛋白2(Axis inhibition protein 2,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及miR-214-5p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1,DNMT1)对AXIN2甲基化率的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治疗的10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Cutaneous basal cell carcinoma,B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及基线资料.焦磷酸测序法检测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XIN2、DNMT1基因mRNA和miR-214-5p的表达水平.将miR-214-5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mic NC和inhibitor NC)分别对基底细胞癌A431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检测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结果 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5.128,P<0.001),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7.826,P<0.001),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4.838,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5.426,P<0.001).BCC癌组织的AXIN2基因甲基化率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93,P<0.001),DNMT1基因mRNA水平与AX-IN2基因甲基化率呈正相关(r=0.814,P<0.001),miR-214-5p表达水平与DNMT1基因mR-NA水平呈负相关(r=-0.747,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DNMT1是miR-214-5p的靶基因.细胞转染后,与mimic NC、inhibitor和inhibitor NC比较,mimic的DN-MT1基因mRNA水平、AXIN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01);而inhibitor的DNMT1基因mRNA水平和AXIN2基因甲基化率相较于其他三组明显上升(P<0.001).结论 miR-214-5p可通过调控下游靶蛋白DNMT1表达,影响AXIN2基因的DNA甲基化率,调控AXIN2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机制.

    基底细胞癌miR-214-5pDNA甲基化转移酶1轴抑制蛋白2启动子区甲基化

    大鼠压力性损伤皮肤皮下组织中IL-6受体表达及其意义

    董正惠李振刚祁进芳王志伟...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压力性损伤组织中膜结合型IL-6受体(mIL-6R)和可溶型IL-6受体(sIL-6R)及受其调控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IL-6受体对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压力性损伤模型组(n=20)、sgp130Fc(特异性IL-6反式信号通路阻断剂)预处理组(n=20).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压力性损伤模型组在麻醉下于股薄肌处建立压力性损伤模型;sgp130Fc预处理组大鼠在麻醉前30 min给予sgp130Fc 250 ng腹腔内注射,随后在麻醉下采取与压力性损伤模型组相同的方法建立压力性损伤模型.大鼠建立压力性损伤模型成功后分别取股薄肌处组织及血液,运用ELISA法检测血液中IL-6、sIL-6R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IL-6R、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凋亡因子(Bcl-2、Bax、Caspase-3)的表达.运用Tunel法观察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压力性损伤模型组大鼠血液中IL-6、sIL-6R及组织中ICAM-1、Bax、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组织中mIL6R、VEGF表达减少(P<0.05).sgp130Fc预处理组大鼠组织中mIL-6R、VEGF、Bcl-2的表达与压力性损伤模型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ICAM-1、Bax、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压力性损伤模型组大鼠(P<0.05).结论 压力性损伤大鼠组织中mIL6R表达减少,血液中sIL-6R水平异常升高.异常升高的sIL-6R可上调炎症因子和凋亡因子表达,促使压力性损伤发生.

    动物模型压力性损伤白介素6白介素6受体可溶性IL-6受体

    基于超声造影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

    丁姣姣韩伟高军喜宋涛...
    39-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节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建立预测颈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为合理规范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404个结节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函数按照7:3分为建模组(n=282)与验证组(n=12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应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构建模型显示结节边缘、声晕、多灶性、包膜下生长或侵犯包膜、消退模式是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AUC为0.747(0.690~0.804),最佳cut-off值为0.430,灵敏度0.65,特异度0.73;验证组AUC为0.778(0.697~0.860),最佳cut-off值为0.419,灵敏度0.64,特异度0.8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可个体化预测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有助于指导高风险人群的临床决策.

    列线图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超声造影

    miR-15a-5p在乳腺癌耐药与敏感患者中的差异分析及耐药价值预测

    王志伟杜翰林王玉洁李鸿涛...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5a-5p在多西他赛治疗敏感组和耐药组中的表达差异及对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 运用TCGA数据库分析miR-15a-5p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对多西他赛耐药的乳腺癌患者为耐药组,收集同期治疗的30例对药物敏感的乳腺癌患者为敏感组,通过q-PCR荧光定量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miR-15a-5p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5a-5p与乳腺癌耐药、分型的关联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5a-5p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miR-15a-5p对乳腺癌患者耐药诊断价值.结果 通过泛癌分析发现,miR-15a-5p在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中显著高表达.q-PCR结果显示,多西他赛化疗敏感组的miR-15a-5p的表达水平高于耐药组的表达水平(P<0.05).临床统计分析发现miR-15a-5p与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而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无明显关联性.结论 miR-15a-5p在多西他赛耐药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敏感组,且miR-15a 5p在乳腺癌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预后相关.miR-15a-5p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免疫调节最终导致了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耐药.

    肿瘤学乳腺癌miR-15a-5p化疗耐药

    伴高乳酸血症的重症患者行局部CRA-CRR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杜国伦李超张红丽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伴高乳酸血症的重症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CRA)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进行RCA-CRRT治疗的67例伴高乳酸血症(2 mmol/L<乳酸值<10 mmol/L)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按局部抗凝方式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抗凝)20例和CRA组(枸橼酸抗凝)4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CRRT治疗前及治疗24 h患者乳酸值、pH值、碳酸氢根离子(HCO-3)、滤器后血清离子钙(iCa2+)、体内iCa2+、血清总钙、血钠离子(Na+)、镁离子(Mg2+);统计滤器结局、血液制品输注情况、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记录CRA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CRRT治疗24 h两组乳酸值水平均降低,iCa2+、pH、HCO3-水平升高(P<0.05);CRRT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总钙、总钙/iCa2+比值、Na+、Mg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RA组滤器平均使用寿命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血液制品输注情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滤器或管路凝血发生率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A组Ⅱ/Ⅲ级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枸橼酸蓄积、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高乳酸血症的重症患者行CRA-CRRT治疗有助于降低血乳酸水平,纠正酸中毒,减少凝血和出血风险,延长滤器寿命,枸橼酸蓄积风险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局部枸橼酸抗凝高乳酸血症有效性安全性

    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陆逸倩张玲曹玲王强...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118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试验组患者接受HFNC,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湿化满意率(81.36%)较对照组(49.1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和Ⅲ度患者分别为31例(52.54%)、24例(40.68%)和4例(6.78%),与对照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均上升,PaCO2均下降,且试验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下降,且试验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再插管率(3.39%)较对照组(18.64%)低,不良反应发生率(8.47%)较对照组(32.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给予重症肺炎患者HFNC治疗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撤机后24 h的痰液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患者血氧状态和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插管率.

    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重症肺炎痰液湿化动脉血氧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