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腺嘌呤灌胃对模型大鼠一般状态、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组织的影响,确定腺嘌呤灌胃制备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Chronic kidney disease,CRF)大鼠模型的最佳造模剂量.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分为Ml组、M2组和M3组,每组6只.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Ml组以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M2组以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M3组以腺嘌呤300 mg·kg-1·d-1灌胃.连续干预3周,造模前及造模后每周检测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 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TP)水平,3 周后取肾脏病理组织采用苏木-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法对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不振,活动度降低,弓背蜷缩,毛发稀疏无光泽,耳缘及脚趾苍白发凉,小便频数,大便稀溏等现象.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模型组大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造模第2周,与M1组大鼠体重比较,M2组、M3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模型组大鼠24 h尿量明显增多(P<0.05),Scr、BUN及24 h-UTP水平均升高(P<0.05),且M3组大鼠各指标升高最明显.各模型组大鼠Scr、BUN及24 h-U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各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镜下见肾小球形态基本完整,部分肾小球结构破坏;部分近肾小管空泡变性严重,上皮萎缩,部分肾小管管腔扩张,管腔内见红染无结构的蛋白管型样物及较多红细胞;随着腺嘌呤灌注剂量增加,肾小球内可见大量黄绿色结晶沉淀物,存在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腺嘌呤灌胃可成功建立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其中200 mg·kg-1·d-1灌胃组更接近临床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发展进程,且死亡率较低,符合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生理病理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