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特色天然药物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赵今
    447页

    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

    吴龙阿尔曼·阿卜力孜玛依奴尔·阿塔吾拉赵今...
    447-45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在生物膜状态下产酸、产糖等致龋毒力因子及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3种单菌种菌悬液,分为阴性对照组[不添加新疆桑白皮提取物或氯己定(CHX)];阳性对照组(添加0.05%CHX);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新疆桑白皮提取物),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状态下产酸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定24 h内不同时间节点pH值制作pH曲线.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水溶性及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合成水平的影响.分别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试验和钙离子(Ca2+)泄漏实验,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3种致龋菌生物膜上清液中LDH含量和Ca2+浓度的影响;采用活死菌染色实验,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3种致龋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除1/4MBIC5.实验组)和CHX组生物膜ΔpH值均减小,3种致龋细菌单菌种生物膜产IEPS、SEPS能力降低,上清液中LDH含量和Ca2+浓度升高,生物膜细菌总量下降,死细菌数量增大,活/死细菌比值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X组比较,实验组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pH值均增大,生物膜产IEPS、SEPS能力升高,上清液中LDH含量和Ca2+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桑白皮对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状态下产酸、产糖能力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影响破坏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的活性.

    龋病桑白皮致龋菌生物膜

    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防龋作用的实验研究

    玛依奴尔·阿塔吾拉吴龙阿尔曼·阿卜力孜赵今...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防龋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大鼠龋齿动物模型,将42只SPF-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1.00、0.50、0.25 g/L的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阳性对照组(0.12%的氯己定,CHX组)、阴性对照组(无菌蒸馏水干预的龋病模型组,CA组)、空白对照组(不干预,Control组),各组连续干预大鼠口腔3周.药物有效性评价:采集大鼠唾液并进行变异链球菌的计数,测定变异链球菌水平;采集大鼠颌骨组织,左侧上下颌骨经0.4%紫脲酸铵染色18 h后,体式显微镜下对鼠磨牙的窝沟及光滑面龋进行Keyes评分,评估龋齿的发展程度;将右侧上下颌骨制成牙磨片,经0.1 mmol/L罗丹明B染色24 h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鼠磨牙牙磨片的脱矿程度,评估龋齿状况.药物安全性评价:记录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体重增幅,观察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计算脏器系数(脏器重量/大鼠体重×100%),评估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大鼠主要脏器的影响;取大鼠同一部位颊黏膜,并对大鼠主要脏器、颊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的改变,评估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以及脏器细胞的毒性.结果 鼠龄50 d,与CA组比较,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高、中剂量组S.mutan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组比较,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高、中剂量组磨牙光滑面及窝沟处各级龋损Keys评分均降低,新疆桑白皮提取物低剂量组磨牙光滑面、E级、Ds级、Dm级评分均降低,桑白皮高剂量组和CHX组渗透入釉质或牙本质的荧光量降低,新疆桑白皮提取物中剂量及CHX组心脏脏器系数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健康状况良好,无死亡个体,大鼠体重的生长趋势相似.各组大鼠主要脏器及颊黏膜HE染色切片均匀,组织学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可有效阻止大鼠龋病的发生和进展,对大鼠体重和主要脏器的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性.

    新疆桑白皮提取物防龋动物模型有效性安全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桑寄生对牙周炎的防治作用

    冯凯张文杰吴泽钰姬晓炜...
    46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桑寄生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内实验验证,探究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 givalis,P.g)生长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检索桑寄生有效作用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经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检索得到牙周炎相关靶点,通过Venny分析获得共同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经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桑寄生"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经分子对接验证药物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情况.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剂组、模型组、盐酸米诺环素组、桑寄生高、中、低剂量组.丝线结扎左上第一磨牙并接种P.g构建实验性大鼠牙周炎模型,每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并记录体重、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14 d后拍摄X线片确定建模成功,处死各组大鼠获取血清、颌骨及牙龈组织标本.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Runt 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 κB 受体激活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mRNA 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6、TNF-α、MMP-9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炎症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RUNX2、OC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得到4个桑寄生有效成分,545个药物靶点,4 151个牙周炎治疗靶点,Venny分析得到186个桑寄生治疗牙周炎的潜在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IL-6、TNF-α、MMP9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得到的主要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桑寄生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P.g的MIC为0.5 g/L,MBC为2 g/L.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PD、SBI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清中IL-6、TNF-α、MMP-9表达,缓解牙周组织炎症情况.可促进牙周组织中RUNX2、OCN、OPG的表达,抑制RANKL的表达,调节骨稳态,缓解牙周骨组织流失.结论 桑寄生乙醇提取物对P.g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稳态,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治疗牙周炎.

    桑寄生牙周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牙龈卟啉单胞菌动物模型作用机制

    高糖环境下药桑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

    张文杰冯凯陈意磊吴泽钰...
    47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药桑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在高糖环境下对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取P4代MC3T3-E1细胞,在50 mmol/L的高糖环境下通过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dounting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DNJ(10 mmol/L、1 mmol/L、100 μmol/L、10 μmol/L、1 μmol/L、100 nmol/L、10 nmol/L、1 nmol/L)干预 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后续实验研究的DNJ浓度.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MC3T3-E1细胞,按不同干预方式分为:空白组(完全培养基)、高糖组(50 mmol/L糖浓度的完全培养基)、实验组[50 mmol/L糖浓度的完全培养基+不同浓度DNJ(100、10、1 μmol/L)溶液].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和活性氧,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GEs和IL-1β、IL-6、TNF-α的含量,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检测MC3T3-E1细胞的早期成骨能力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和定量检测MC3T3-E1细胞的晚期成骨能力,采用RT-PCR检测IL-1β、IL-6、TNF-α、Bax、Bcl-2、IGF-1、ALP、OCN、OSX、Col-1 和 Runx2 的 mRNA 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环境下,100、10、1 μmol/L的DNJ可以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与高糖组相比,实验组凋亡率、活性氧含量、细胞上清液中AGEs、IL-1β、IL-6和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 结果表明,与高糖组相比,实验组Bax、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降低,Bcl-2、IGF-1、ALP、OCN、OSX、Col-1和Runx2的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糖环境下,一定浓度范围内DNJ能够抑制MC3T3-E1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脱氧野尻霉素高糖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模拟炎症微环境下紫草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陈意磊于倩张文杰赵今...
    480-487,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紫草素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牙周膜组织中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105、CD34、CD45.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紫草素对正常及模拟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首先筛选出紫草素促进增殖人牙周膜干细胞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再取牙周膜干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分组:空白组(单纯培养基)、紫草素组(实验药物浓度紫草素)、LPS 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10 μg/mL)、紫草素+LPS组(实验药物浓度紫草素+P.g-LPS).3 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8水平;7 d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试、21 d时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的分化能力;168 h时进行RT-PCR检测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碱性磷酸酶等成骨基因的表达.结果 分离培养的人牙周膜干细胞主要呈束状长梭形,流式鉴定结果表面标志物 CD29(99.91%)、CD105(92.34%)、CD34(0.76%)、CD45(0.32%),证实分离细胞符合干细胞特性.CCK-8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与空白组相比,紫草素0.062 5、0.125、0.25、0.5 μmol/L组人牙周膜干细胞相对细胞活力升高(P<0.05);模拟炎症环境下,紫草素0.5 μmol/L组人牙周膜干细胞活性最好(P<0.05).同时与LPS组相比,0.5μmol/L浓度的紫草素可促进炎症状态下细胞迁移,降低炎症状态下IL-6、IL-18的水平(P<0.05),对炎症状态下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明显,可以增强炎症状态下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碱性磷酸酶等成骨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模拟炎症微环境下,适当浓度的紫草素可降低炎症环境下IL-6、IL-18水平,同时具有一定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的作用,可作为慢性牙周炎防治的潜在备选药物.

    紫草素慢性牙周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赵今陈琰刘媛
    48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为多种微生物群共生的多菌系环境,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口腔微生物群的稳态对维持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口腔微生物群失衡可诱发龋病、牙周炎、牙髓根尖周病和口腔黏膜病等多种口腔感染性疾病.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在抑菌、抗炎、免疫调节、抑制骨破坏和促进骨再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疗效,本文对天然药物及其活性成分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天然药物龋病牙周炎牙髓根尖周病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SOX7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缺氧条件下对HUVECs增殖与迁移功能的影响

    吴逸卓黄俊鑫丁晓维于昱...
    494-499,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过表达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7(SOX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建立SOX7基因过表达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并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探究过表达SOX7对HUVECs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SOX7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以pHAGE-CMV-MCS-IRES-ZsGreen 为载体的 SOX7-pHAGE 重组质粒.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将SOX7-pHAGE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含有SOX7-pHAGE慢病毒悬液,经浓缩后感染HUVECs,构建SOX 7稳定感染细胞株.应用qPCR和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OX7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常氧及缺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CCK-8法检测过表达SOX7对HUVECs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SOX7-pHAGE重组质粒经测序后,序列比对正确.qPCR和 Western blot法成功检测出SOX7-pHAGE重组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在mRNA水平过表达约111.4倍(P=0.002 8),在蛋白质水平上出现过表达条带;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成功检测到SOX7-pHAGE慢病毒感染的HUVECs在mRNA水平上显著升高约68.2倍(P=0.003 0),在蛋白水平上显著升高约1.7倍(P=0.004 3),SOX7-pHAGE重组质粒及SOX7稳定感染细胞株构建成功.在常氧条件下,SOX7稳定感染细胞株的迁移能力没有发生改变(P>0.999 9),而在缺氧条件下其迁移能力增强约1.2倍(P=0.004 4).在常氧条件下,SOX7稳定感染细胞株的增殖能力增强约1.3倍(P=0.008 7),在缺氧条件下其增殖能力也显著增强约1.4倍(P=0.022 8).结论 SOX7稳定感染细胞株可促进HUVECs的增殖能力.在缺氧条件下,SOX7稳定感染细胞株可回补HUVECs被抑制的迁移和增殖能力.

    SOX7重组慢病毒载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

    利拉鲁肽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保护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崔拥国杨成亮李晓强李奕廷...
    500-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仅接受T9~T10椎板切除术),其余45只大鼠采用改进Allens技术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利拉鲁肽组和利拉鲁肽+XAV939组,各15只.在脊髓损伤后的14 d内,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皮下注射50 mg/kg生理盐水,利拉鲁肽组大鼠每天皮下注射50 μg/kg利拉鲁肽,利拉鲁肽+XAV939组大鼠每天皮下注射50 μg/kg利拉鲁肽和0.4 mg/kg XAV939(一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于术前、干预第7天、第14天时,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第14天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β-连环蛋白(β-catenin)、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水平.第14天采用HE和尼氏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变化.结果 术前各组间BBB评分无差异.干预第7天、第14天时,模型组、利拉鲁肽组及利拉鲁肽+XAV939组的BBB评分相较于术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利拉鲁肽组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利拉鲁肽+XAV939组(P<0.05),而模型组与利拉鲁肽+XAV939组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利拉鲁肽组和利拉鲁肽+XAV939组大鼠脊髓前角尼氏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和利拉鲁肽+XAV939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尼氏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而模型组与利拉鲁肽+XAV939组尼氏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β-catenin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利拉鲁肽组β-catenin显著升高(P<0.05);与利拉鲁肽组相比,利拉鲁肽+XAV939组β-catenin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利拉鲁肽降低了caspase-3、IL-6和TNF-α的表达(P<0.05);与利拉鲁肽组相比,利拉鲁肽+XAV939组caspase-3、IL-6和TNF-α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急性脊髓损伤利拉鲁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细胞凋亡

    超声波焊接技术应用PDLLA接骨系统固定兔下颌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阿依达娜·乌拉尔别克阿曼妮萨罕·加帕尔凌彬
    506-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对兔下颌骨进行固定后的应力及位移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雄性,2~4月龄,体重3.0~3.5 kg,制取兔下颌骨并造骨折模型.基于兔下颌骨标本Micro CT数据,使用软件进行处理后构建兔下颌骨骨折有限元模型.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超声波焊接技术组(超声组)和传统内固定技术组(拧入组),利用模拟弯曲实验以及咬合实验分析两种固定方式下可吸收板、可吸收固定钉以及下颌骨位移及应力情况.结果 弯曲实验中,超声组固定性能在位移方面较拧入组好,但在咬合实验中,超声组下颌骨所产生的位移较大,且集中于前牙区,使其稳定性降低,使用超声波焊接技术将颌骨进行固定后,进行咀嚼运动时固定钉易发生松动.结论 超声波焊接技术固定性能及初期稳定性与传统内固定技术相似,但还需进行力学实验进一步明确其固定性能,使其更适合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

    超声波焊接技术下颌骨骨折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