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建筑
新建筑

袁培煌

双月刊

1000-3959

newarch@mail.hust.edu.cn

027-87543856 87544492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新建筑/Journal New Archite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多次荣获省级国家奖项。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路遗产:保护与再生

    刘伯英佘高红
    1页

    中国文化遗产探索与展望

    单霁翔李珂
    4-7页

    中国铁路遗产文化价值概览

    夏海山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铁路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保护与利用策略也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对中国铁路遗产价值认知的整体高度不够、活化利用体系性不强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中国铁路由交通工程向文化遗产演进的过程及其作为遗产的背景和独特性,从时间和要素两条线对中国铁路遗产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构建出多层级的基因图谱树状网络关系,阐释了铁路遗产价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探讨了中国铁路遗产价值的当代意义,提出其文化价值在于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交通强国的文化支撑及"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研究旨在深化对我国铁路遗产的认知,探索铁路遗产文化价值的内涵和本质,以期更好地传承铁路文化.

    中国铁路遗产文化价值历史脉络基因图谱文化自信

    铁路世界遗产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欧振宇赵志庆张轲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遗产是工业遗产中的主要门类,铁路遗产保护传承逐渐引来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然而我国铁路遗产保护呈现低层次研究、低程度保护和低效率利用的状态.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国际铁路遗产研究前沿、我国铁路遗产保护历程和我国面临的相应困境.然后通过综合比较和详细解析两个方法,从顶层设计、价值挖掘、保护规划和运营维护四个方面,解构铁路世界遗产的保护经验.最后基于铁路世界遗产经验的适用性,总结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铁路遗产保护传承和申报世界遗产提供参考路径.

    铁路遗产世界遗产顶层设计价值挖掘保护规划运营维护

    北京市郊铁路遗产京门-门大线"一线四矿"再生策略

    胡映东和欣蕊关一立董玉香...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门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与京张铁路同期完工的铁路支线之一."一线四矿"(门大线及沿线王平、大台、木城涧和千军台四座煤矿)曾是京西"黑、白、灰"及首钢产业群的重要支撑.为了对京门-门大线进行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以遗产廊道理论及交通引导更新(TOR)理念为指导,围绕京门-门大铁路承接京西通勤与铁路文化旅游的新职能,通过沿线人地关系、产业分布、资源特色等现状调研,提出交通引领区域更新、文旅对接本土资源、设施更新轻资产重服务、塑造铁路旅游品牌四个方面的再生策略,以激活特色工业转型和京西乡村振兴.

    市郊铁路遗产京门-门大线一线四矿活化利用铁路旅游

    滇越铁路保护与利用——在有共识的基础上合力共进

    王福永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0年滇越铁路滇段通车100周年以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保护利用的呼声日益高涨.以2015年5月建水古城小火车的开通运营为标志,云南红河州境内相继开通了开远南北轨道交通和石屏观光小火车,这些线路占米轨铁路总长的1/10.这三个文旅项目的成功运作证明:小火车的开行是保护和利用米轨铁路的关键.铁路与三个地方政府共同高举"在保护中运营,在运营中保护"的旗帜.但是,要在滇越铁路全线或云南米轨铁路实现文旅项目融合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滇越铁路文化的认知仍处于"两根钢轨的对峙"状态——看上去很美好,走起来很艰难.滇越铁路的保护与利用必须在有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共进.

    滇越铁路保护利用共识

    城市闲置铁路线活化利用的关键问题和设计策略——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视角

    董贺轩毛桦颖赵孜冉张飞...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城市与地铁建设发展,闲置铁路线成为城市高质量建设重要的存量空间资源.文章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视角,通过对比国内外经典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城市闲置铁路线活化利用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闲置铁路线与城市空间网络共融、边界互通、空间互联的设计策略,并以武汉市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武九铁路段更新利用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为闲置铁路线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景观都市主义闲置铁路线灰色基础设施活化利用城市更新

    从洋行贸易看铁路技术的传播——以英国怡和洋行在近代天津的铁路建设为例

    王若然吕志宸徐苏斌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传播过程以技术者为媒介,而技术者的流动受政治与贸易影响.文章关注近代受贸易影响而进入中国的外国机构与技术者,以英国怡和洋行为例,它将铁路建设工程确定为开发中国市场的关键,最早派遣铁路工程师将欧洲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引入中国,并在天津建设了展示铁路与津沽铁路及其附属建筑.怡和洋行在津的铁路建设一方面巩固了天津作为华北交通枢纽的地位,形成市区-塘沽双中心城市格局的雏形,另一方面通过资本的投入与技术的传播共同推动了基础设施近代化进程.考察这一过程,可以佐证近代技术跨境传播的源流与中西文明互鉴的历史过程,进一步阐释现存铁路遗产多元的历史与科技价值.

    近代铁路技术传播怡和洋行天津铁路工程师

    英国铁路发展历程及遗产保护体系研究

    唐琦杨金洁朱雅坤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铁路遗产经历了从铁路物件保护到铁路构筑物再到关注铁路整体价值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英国铁路建设而生成构建的.文章依据英国铁路建设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并以此为轴剖析了英国铁路遗产的保护历程和制度,以及对应不同阶段英国铁路遗产价值阐释的演变和利用模式.

    铁路遗产价值研究英国整体性保护

    更好的场所——政府建筑师的角色转变及其在悉尼货运线更新中的呈现

    朱晓明林钰然邓原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遗产具有线性、综合性和辐射性的特征,对城市更新影响深远.在澳大利亚铁路遗产更新中,政府建筑师扮演了重要角色.澳大利亚政府建筑师曾负责设计重要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多为政府持有产权的城市地标.自2016年起,政府建筑师的职责重心从建筑设计转向设计管理.文章以政府建筑师的角色转变为线索,分析了悉尼货运线更新中的建筑设计和设计管理环节,更新内容涵盖欧缇莫动力博物馆、公共空间和地方级"绿网"三个层面.其中,政府建筑师通过制定设计政策和政策框架,持续地推广优秀案例、推动优质设计.这不仅为城市公共空间复兴提供了借鉴,也为拓展建筑师的职业范畴带来新思路.

    欧缇莫动力博物馆货运线悉尼绿网政府建筑师设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