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首部潮汕方言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的类文本分析

    杨淑馨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文本"是一个看似陌生却实际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文学概念,其包含哪些因素?它是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日常观看的电影的?类文本包含的因素又是如何影响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和理解的?本文以热奈特的类文本理论为依托,对五种重要的电影类文本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爸,我一定行的》作为第一部搬上大银幕的潮汕方言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潮汕方言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类文本热奈特票房黑马

    共情理论视域下英模片人物形象的塑造

    王晴郭玉真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模片自出现以来就是我国主流电影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影视作品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然而,这类影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说教性强,人物塑造"大一统"且高度类型化,与受众之间存在心理和情感层面的距离,无法发挥较大的影响力.本文以共情理论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为基础,基于情绪共情、认知共情以及共情力量的传递,探究英模片人物形象的塑造,为英模片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共情理论英模片人物形象塑造

    希区柯克电影的空间悬念设置

    王洪政于利平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中,空间不仅被用作一个简单的叙事场景,而且还具有制造悬念的功能.希区柯克能够精准利用观众的心理效应,在片中设置具有特殊氛围的场景,通过封闭狭小的场景设置,刻意运用镜头空间,控制景深变化,创造性地利用画外空间,唤起观众的恐慌和不安,极大地营造了影片中的悬念氛围.

    希区柯克电影悬念空间

    文学纪录片中的诗意建构

    赵悦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似乎愈发加深.在纸本阅读受到网络媒体强烈威胁之时,有那样一批文学纪录片逆流而上,重新构建起文学与电影之间深厚的纽带.自2011年起,第三季"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纪录片陆续走进受众视野,共计19部,涉及作家超过20位.《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纪录片用影像手段使隐匿于文学作品背后的作家被"看见",以影像的手段展开对文学、个人以及社会时代等多个角度的深层次探讨.本文旨在通过《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与《他们在岛屿写作:两地》两部影片探寻文学纪录片的诗意是如何通过视听表达以及文本叙事等手段建立起来,并试图为当下文学纪录片的创作现状提出一些个人思考.2010 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并深化落实,逐步显现出市场红利,纪录片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011 年的纪录片《笔墨春秋》共九集,以每集 10 年的时间跨度,透过文学的视角,借由文学家们的话语,呈现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2010年的《路遥》选择 12 个节气中的八个作为每集的片名,沿路遥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两条线索展开,讲述这位"像牛一样创作"的作家命途多舛的一生.2015 年的《归来的局外人》摄于木心先生逝世四年后,讲述这位艺术家由于特殊原因远走他乡,孤悬海外,并在 20 年后重回大众视野的故事.从 2016 年始,历时两年拍摄,于 2020 年在央视纪录频道的《文学的故乡》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团队跟踪拍摄了 6 位作家回到故乡,回到文学现场的历程,记录下了中国文学向世界传播、莫言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除此之外"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摇摇晃晃的人间》《掬水月在手》等纪录片更是出现在了国际电影节的大银幕上.随着文学纪录片的不断涌现,与之相关的研究也日渐丰富,本文试图探寻文学与纪录影像碰撞背后的深层结构,或从商业角度分析此类纪录片的市场前景.吉林大学张力的硕士学位论文《论纪录片的文学化表述》从我国纪录片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入手,探讨纪录片为什么需要文学的支持.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陈宛颐的硕士学位论文《文学地理影像叙事与"故乡"记忆建构——以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为例》,以《文学的故乡》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文本的叙事、乡土符号的解读重建当代的"故乡"记忆.

    文学纪录片诗意人文关怀影像风格

    "两创"理念下电视戏曲综艺节目的互动路径与破圈传播——以山东卫视《戏宇宙》为例

    王金星王雪纯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面临着观众流失、转化创新不足的现实困境.因此,戏曲在融媒体传播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愈发引人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转化创新面临挑战.《戏宇宙》作为 2022 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是将"两创"理念全方位融入戏曲节目生产的创新之举和成功实践.本文以《戏宇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两创"理念指导下,创造性转化戏曲文化、拓展互动路径、创新发展戏曲节目"破圈"传播的成功经验,探索电视戏曲综艺节目在戏曲文化传播中的突围之路.

    两创理念电视戏曲综艺节目戏曲文化

    技巧与情感 冲撞与融合——观《中国好声音》有感

    陆厚廷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为技巧?何为情感?情感与技巧孰轻孰重?这对于选秀节目来说尤为重要,而情感迸发的瞬间则超越了技巧性的演唱.像《中国好声音》这样符合大众口味的选秀节目推出了不少新秀歌手,是否这些歌手都属于实力(演唱技巧强、情感表达到位)派唱将?其实很多选秀节目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内幕,节目中的歌手也常常身不由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平衡好技巧与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巧情感中国好声音声入人心

    敦煌艺术的影视化创作研究

    田梦泽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化以其视听文化传播的特性成为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史料丰富.以其本身瑰丽的特性、独具审美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影视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更多发展方向.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图像,影视作品等对敦煌艺术的影视化传播途径进行交叉研究.首先将现有作品根据性质和敦煌艺术引用方式做两次分类,举例分析敦煌艺术在影视中应用的相关经验;其次从内因外因两个角度探讨敦煌艺术影视化传播中的困境;最后思考敦煌艺术的影视化的未来,建议创作者在内容上重视知识储备,在精神上增强人文情怀,在经济上注重传播形式多样化以更好地完成敦煌艺术影视化.

    敦煌艺术影视化文化传播影视媒介

    新三科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现状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张峰张炫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相较于以往的艺术课程做了较大变动,从两科变为五科,这对各地中小学老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把握音乐教育大方向、理解小学课堂教育的核心,把握"新三科"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做出的教学调整是本文探究的关键.本文从山东省济南市5所小学入手,深入调查研究了"新三科"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同时通过对近 1000 名学生和 5 所小学音乐教师的采访和问卷调查,提出了新课标下推进"新三科"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建议.

    "新三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育

    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高校音乐类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贾彦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音乐类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首先,强调了《艺术概论》课程在音乐类专业中的重要性与作用,明确了学习目标与培养目标.然后,对传统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指出了其局限性与挑战.接着,探索了创新教学方法在《艺术概论》课程中的应用,包括项目式学习与实践探索、动手实践与音乐创作、利用多媒体与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此外,介绍了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提出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的具体要点.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对于如何改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思路与实践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概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高校音乐类专业

    "立德树人"视域下独立学院声乐教学改革与实践

    谢丹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也是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我国声乐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研究、丰富、完善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其中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娴雅,深思清爽,去野入文,怡然自得,以领略有生之乐.声乐教学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时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课题从"立德树人"视域下针对独立学院声乐课程提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设想,把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融入声乐教学之中.

    立德树人独立学院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