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月刊
心理月刊

月刊

心理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钱金平
    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的208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得分为(63.48±8.11)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体质指数、是否使用胰岛素、住院次数、自尊及面对和屈服应对方式是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因素总变异的53.2%.结论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较高,与患者体质指数、住院次数、是否使用胰岛素及自尊和应对方式联系密切.医务人员应关注患者病耻感水平,指导其积极应对疾病,提高其自尊水平,以降低患者病耻感水平.

    中青年2型糖尿病病耻感影响因素

    中年高知锻炼人群体育参与变量关系及行为预测实证研究

    仲卫朱风书颜军
    5-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相关背景变量的中年高知人群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的差异,探讨中年高知人群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和行为预测.方法 以盐城市政府等8家事业单位和瑞尔花园等8个居民点的中年高知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锻炼动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信念量表收集相关数据,通过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的中年高知人群的健康体育活动参与动机中,健康动机、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能力动机、乐趣动机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男女不同性别的自我效能、健康信念无显著差异;盐城市中年高知人群体育活动参与的自我效能、能力动机较高时,体现出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较高,当其健康信念较低时,体育活动参与行为亦较低.结论 在体育活动参与动机方面,女性的健康动机、外貌动机和社会动机得分高于男性;自我效能方面,不同性别的中年高知人群的自我效能、健康信念无显著性差异;预测变量研究显示自我效能、能力动机越高,中年高知人群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就越多.

    中年高知体育参与变量行为预测实证研究

    网络团体OH卡活动探析

    杨延刚冯莉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团体OH卡活动融合了网络心理辅导和OH卡的优势.团体活动采用8张OH卡牌图卡,组织5次网络团体活动,活动主题包括:自我探索、认识自己、体验情绪、切换观点、展望未来5个主题,结果 显示,OH卡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咨询工具,OH卡牌能将无意识的内容通过叙事投射到意识层面,网络团体的开放性、空间自由行的特点更有利于OH卡牌发挥作用.

    网络辅导OH卡牌团体心理辅导叙事

    分组认知行为干预法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性分析

    张莉李健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组认知行为干预法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本院40例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分组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管理后的职业倦怠评分,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管理后的压力评分,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管理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分组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职业倦怠情况,缓解压力,消除其焦躁等不良情绪,得到满意评价,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分组认知行为干预法急诊科护士压力

    分析心理干预对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燕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运用在消毒供应室护士中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且调查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且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研究对象SCL-90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P<0.05),干预后,研究对象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对象焦虑、抑郁评分高于中国常模(P<0.05),其他评价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为消毒供应室护士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心理干预消毒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

    焦虑症患者心理生理学反应分析

    景红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学及生理学反应,并探讨相关治疗方法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焦虑症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应激前后的心理学指标和生理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人员的心率(HR)及低频峰功率(LF),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特征分值和模拟应激后皮肤电反应呈正相关关系;心率变异比值(LF/HF)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精神焦虑因子分数呈反相关关系(P<0.05);脉搏血流图变化值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中的躯体焦虑因子分数呈反相关关系(P<0.05);结论 交感神经亢进是焦虑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患者的心理指标及生理指标具有一定的关系,可将其应用于患者病情的评估,对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

    焦虑症心理生理学反应应激

    癌症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涛梁田中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癌症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4年1月~2019年12月的60例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并比较不同特征癌症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差异,对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都超出常模(P<0.05);婚姻状况(其他)、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家庭年收入(<30000元)、化疗周期(>4)的癌症化疗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偏高,P均<0.05;分析多重逐步回归显示结果 ,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家庭年收入和化疗周期.结论 癌症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家庭年收入和化疗周期是焦虑和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

    癌症化疗焦虑抑郁

    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现状调查及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效果探讨

    王六妹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心理现状调查及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10月,调查此7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根据调查结果 ,对其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前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与治疗后评分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大多存在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状态,对其展开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良好效果.

    鼻咽癌放疗心理现状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抑郁焦虑

    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护士情绪管理及应对

    杨懿韩娟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人员在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后,对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任职的80名护理人员,按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对护士的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试验时间后,比较两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解决问题和负面情绪情况.结果 对照组解决问题能力、寻求帮助方面和合理化情况得分分别为(5.65±2.23)分、(4.23±2.04)分、(4.58±1.02)分;观察组解决问题能力、寻求帮助方面和合理化情况得分分别为(8.11±2.03)分、(6.57±2.34)分、(6.32±1.21)分.对照组出现自我责备得分为(6.54±1.54)分,出现幻觉得分为(6.01±2.76)分,出现逃避得分为(6.87±1.54)分;观察组出现责备情绪得分为(4.34±1.36)分,出现幻觉情绪得分为(3.81±2.30)分,出现逃避情绪得分为(4.63±1.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平时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他们的情绪管理,有益于护理人员在面对难题时积极应对,也能有效消除护理人员产生的不良情绪,提升医院护理工作的效率.

    护理管理护理工作情绪管理应对方法

    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分析

    应华丽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0年6月本院参与疫情防控的6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名.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医护学习,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操作成绩、疾病防范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成绩.结果 实验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焦虑与抑郁的评分分别为(51.17±7.39)分、(46.26±4.18)分,优于对照组的(62.55±7.02)分、(53.04±5.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护人员操作成绩、疾病防范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成绩分别为(91.68±6.76)分、(98.78±0.86)分、(97.18±2.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6±5.15)分、(93.58±1.56)分、(94.78±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作为抗疫攻坚战中的核心人物,应保障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因此需积极的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干预措施,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疫情防控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