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哺乳动物线粒体动力学和氧化磷酸化研究进展

    文禹粱刘秀王继卿胡江...
    273-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和流动性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增殖、迁移和生存提供能量,被称为"能量工厂".线粒体在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自噬、脂质合成、钙稳态以及铁平衡等生物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由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调节.线粒体融合将有助于ATP的产生,主要由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以及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进行调节;线粒体分裂可促进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由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分裂蛋白1(fission 1,Fis1)、线粒体分裂因子(mitochondria fission factor,MFF)以及线粒体动力蛋白49/51(mitochondria dynamin protein 49/51,Mid49/51)进行调节.本文针对线粒体融合和分裂以及氧化磷酸化的分子机制展开讨论,强调线粒体形态和动力学的生物学意义,特别是相关基因和蛋白在动物机体和细胞中的调节机制,并对线粒体动力学和形态学在畜牧学中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线粒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线粒体融合分裂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DNA在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

    宋银娟廖轶周向梅
    286-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DNA因其在氧化磷酸化中的作用而广为人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可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动剂,并在病原体感染和炎性疾病的病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DNA在进入细胞质或细胞外环境后,可以激活多种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从而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Ⅰ型干扰素反应.因此,本文就线粒体DNA激活先天性免疫的机制以及其在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线粒体DNA在病原体感染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线粒体DNA先天性免疫感染炎性疾病

    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蔡伟龙李娜冯耀宇肖立华...
    300-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贾第虫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寄生虫,包括7个虫种.其中的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虫,能感染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可引起腹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分子分型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贾第虫检测、基因分型和溯源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对贾第虫人兽共患潜力的理解.利用分子分型工具可将十二指肠贾第虫分为8种集聚体(A〜H),8种集聚体的宿主范围都存在差异,其中,集聚体A和B是人兽共患型.牛是十二指肠贾第虫的重要宿主,但目前对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认识不够,其公共卫生意义也一直被忽视.本文汇总了国内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发现,我国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是普遍存在的,其中,集聚体E为优势集聚体,集聚体A和B呈散发流行.近年来,一些国家出现了集聚体E感染人的报道,同时,集聚体A在牛中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迹象,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的人兽共患潜力正在逐步得到认识.

    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人兽共患潜力

    氨气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机理

    崔嘉杨新宇李楠陈宝江...
    31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环境趋于恶化.畜禽对空气质量敏感,空气质量与发病率直接相关.氨气(NH3)是影响动物健康及生产最主要的环境有害气体之一.动物长期暴露于氨气中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降低生殖能力和生长能力.本文总结了氨气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机制.

    氨气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繁殖性能生长性能

    猪CA5B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分析

    郭晋范新浩杨亚岚梁国明...
    32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通过分析猪CA5B(线粒体碳酸酐酶 VB,carbonic anhydrase 5b,mitochondria;CA5B/CA VB/Car5b)基因的序列特征和时空表达,解析CA5B对猪组织器官发育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采集6头240日龄贵州猪(公、母各3头)的心、肝、脾、肺、肾、皮下脂肪、背最长肌、睾丸、卵巢,采集通城猪和长白猪27个生长发育时间点(出生前33、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d 和出生后0、9、20、30、40、60、80、100、120、140、160、180 d)(每个品种3头)的骨骼肌,提取上述组织器官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CA5B基因的组织表达谱以及骨骼肌27个生长发育时间点的时序表达;基于NCBI数据库中CA5B蛋白序列,进行物种间的保守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蛋白互作网络;通过Targetscan、PicTar和miRanda等软件预测与CA5B结合的潜在miRNAs,并在猪RNA编辑数据库中分析CA5B基因潜在的RNA编辑位点.结果发现,CA5B基因在猪、人、小鼠、猴、牛、马、山羊、绵羊、狗和猫中高度保守,相对于小鼠而言,猪CA5B蛋白优先与人聚为一类.CA5B蛋白与线粒体跨膜运输蛋白、类肌球蛋白卷曲螺旋蛋白、细胞色素家族等互作;CA5B在猪的脂肪、睾丸以及卵巢中高表达,在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胚胎期的表达高于出生后阶段:靶标预测结果表明,CA5B可能受ssc-miR-22-5p调控(P<0.05);此外,CA5B还存在3个RNA编辑位点.结果提示,CA5B可能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和能量储存利用中起重要作用.

    CA5B时空表达序列特征miRNARNA编辑

    湖羊PLAG1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及其与早期体重的关联分析

    郭潇潇李隐侠王悦张含...
    33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克隆湖羊PLAG1基因5'调控区序列,明确PLAG1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与湖羊早期体重的关系,寻找用于湖羊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5'RACE技术鉴定PLAG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以456只断奶湖羊为对象,利用测序法筛选PLA G1 5'调控区SNP位点,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湖羊初生体重和断奶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PLAG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均位于g.30535位点,测序发现,PLAG1基因5'调控序列存在15个SNPs位点,在湖羊群体中均有3种基因型,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发现,g.28888A>T位点AA 型、g.28901G>T 位点GG 型、g.30802C>T 位点CC 型、g.30825A>G 位点AA 型的初生体重均显著大于相应的杂合基因型(P<0.05),g.30737T>C位点CC型断奶体重显著小于TC型(P<0.05).连锁分析发现,g.28888A>T、g.28901G>T、g.28913T>A、g.29717G>C、g.29724A>C、g.29725G>A、g.29768T>C、g.29771A>G、g.30141T>A、g.30144A>G、g.30691C> A、g.30694A>T、g.30737T>C、g.30802C> T、g.30825A>G,15个位点连锁且有18种单倍型.将样本量较多的5种单倍型与湖羊早期体重进行关联分析发现,AAGGTAGGAAGGTTAATTAACCAATCCCAA 单倍型初生体重显著大于ATGTTAGCACGATCAGTAAG-CAATTCCTAG 单倍型(P<0.05),断奶体重显著大于AAGGAAGGAAGGTTAATTAACCAACCCCAA 单倍型(P<0.05).上述结果表明,湖羊群体中PLAG1基因5'调控区存在15个连锁的SNPs位点,其中g.28888A>T、g.28901G>T、g.30802C>T、g.30825A>G位点与初生体重显著相关(P<0.05),g.30737T>C位点与断奶体重显著相关(P<0.05),AAGGTAGGAAGGTTAATTAACCAATCCCAA单倍型与初生体重和断奶体重显著相关(P<0.05),说明PLAG1基因可作为湖羊生长性状选择的候选遗传标记.

    湖羊PLAG1基因5'调控区SNPs初生体重断奶体重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青年牛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陈紫薇师睿罗汉鹏田佳...
    34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青年牛繁殖性状遗传能力群体遗传参数,评估不同配种季节间青年牛繁殖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G×E).本研究利用宁夏地区12个牧场2007-2019年荷斯坦牛繁殖事件信息记录,计算青年牛繁殖性状包括:首配日龄(AFS)、初产日龄(AFC)、首次配种后56天不返情率(NRR56)、首末次配种间隔(IFL)、妊娠期长短(GL)和首次配种受胎率(CR)共30 645~44 888条表型值数据.通过DMU软件的DMUAI模块使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性状遗传力,使用双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性状间遗传相关和不同配种季节间同一繁殖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程度(不同环境下同一性状间的遗传相关,r).结果表明,AFS遗传力为0.483±0.013,AFC遗传力为0.231±0.015,青年牛NRR56、IFL、GL、CR遗传力及标准误分别为0.031±0.007,0.038±0.008,0.216±0.017和0.031±0.007;青年牛IFL、GL与AFC 间有显著正相关(IFL-AFC:0.812±0.019,P<0.05;GL-AFC:0.119±0.053,P<0.05),NRR56和CR与AFC间有显著负相关(NRR56-AFC:-0.274±0.086,P<0.05;CR-AFC:-0.532±0.065,P<0.05).除IFL在夏季与秋季间和CR、NRR56、IFL在秋季与冬季间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外(r>0.8),CR、NRR56、IFL在其他季节间均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r<0.8).在CR中,春季配种与冬季配种间的遗传相关最低,在NRR56、IFL中则是春季配种与秋季配种的遗传相关最低.结果显示,青年牛生长发育能力和妊娠维持能力具有较大遗传选育潜力,而受胎能力易受环境影响.青年牛繁殖性状的遗传表现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因此,在进行遗传评定时需要考虑配种时的气候环境差异,优化评估模型以提高育种实践中遗传选育的准确性.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牛繁殖性状遗传参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对各泌乳月SCS的影响

    梁艳王海洋郭梦玲张强...
    352-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隐性乳房炎(SCM)次数反映了泌乳牛产后乳房的生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各泌乳月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影响,以期为牧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隐性乳房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365 105条DHI测定日记录,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不同胎次、牧场规模、测定季节、产犊季节各泌乳月SCS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不同胎次、牧场规模、测定季节和产犊季节各泌乳月SCS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5胎及以上和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的比例较高;中小规模牧场和夏、秋季节产犊的荷斯坦牛各泌乳月SCS随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的增加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泌乳月的增加,产后前60 d SCS与各泌乳月SCS的相关系数逐渐下降,头胎牛产后前60 d SCS与第3〜7泌乳月SCS的相关系数最低,4胎牛较高;秋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 SCS与第3〜5泌乳月SCS相关系数均大于0.43,高于其他产犊季节.该结果有利于牧场根据奶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乳对泌乳中后期SCS进行预测,从而指导牧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隐性乳房炎防控.

    隐性乳房炎体细胞评分荷斯坦牛

    驴肌内脂肪沉积关键调控因子研究

    李武峰孙瑜彤关家伟赵婧微...
    36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基于转录组(RNA-Seq)和代谢组(UPLC-MS/MS)关联分析,筛选驴肌内脂肪沉积的关键调控因子.本研究选用饲养条件相同、平均体重为236.10 kg的雌性广灵驴30头,对其背最长肌进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测定,选择年龄一致的驴,并根据其IMF含量的高低分为两组:低肌内脂肪组(L组,每组3头)与高肌内脂肪组(H组,每组3头),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测序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代谢物(DAMs)进行KEGG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相关性网络图.结果表明,在L组和H组之间共鉴定出7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上调,45种代谢物下调;关联分析表明,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之间共有35条共富集通路,其中甘油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5条通路与IMF沉积相关,有8个差异表达基因和15种差异代谢物在这5条通路中富集,包括DGKA、DGAT2、PLA2G3、GPCPD1和SCD等差异表达基因以及甘油-3-磷酸(glycerol-3-phosphate,G3P)、溶血卵磷脂酸16:0(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溶血卵磷脂酰胆碱16:0(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等差异代谢物.另外,通过网络图分析发现,甘油脂代谢通路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中的DGA T2、PLA2G3、GPCPD1和DGKA基因与它们相应的代谢产物具有高度相关性.本研究所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IMF沉积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为今后进一步探究驴IMF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驴的肉品质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广灵驴肌内脂肪沉积转录组代谢组关联分析

    梅花鹿与欧洲马鹿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唐丽昕王天骄刘华淼张然然...
    376-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从基因组层面揭示梅花鹿与欧洲马鹿的起源进化,找到与进化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并与表型进行关联.本试验以成年雌性梅花鹿与成年雄性欧洲马鹿染色体水平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梅花鹿和欧洲马鹿基因组进行染色体共线性分析,获得两个物种间基因组序列的同源关系和基因组发生的染色体倒位现象,并对被倒位截断和在倒位内部未被截断的两类基因分别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同时对两个物种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共线性分析,识别二者基因组间的直系同源区域,检测直系同源基因,估算两个物种的分化时间.结果显示,梅花鹿与欧洲马鹿基因组表现出同源性,有27条染色体的同源性在95%以上;通过基因组的比对确定了梅花鹿的23号染色体是X染色体;而对染色体倒位的统计及基因的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梅花鹿基因组共有37 847个倒位,片段长度为1〜5 kb的倒位数目最多;而倒位涉及基因的GO功能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及分子功能有嗅觉中化学刺激的检测、嗅觉感觉、嗅觉感受器活动、信号传感器活动;KEGG富集的是嗅觉传导信号通路.而梅花鹿与欧洲马鹿基因共线性分析共检测出79个同源区段,12 629个直系同源基因,利用同源基因的同义突变率(Ks)估算出梅花鹿与欧洲马鹿的分化时间是0.318 MYA(millions of years ago).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获得了梅花鹿与欧洲马鹿基因组间的同源关系以及两个物种染色体倒位现象,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染色体倒位与嗅觉表型有关,为鹿属动物染色体进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梅花鹿欧洲马鹿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