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戴巍宋瑞龙张远浩邹辉...
    676-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诱导分化及鉴定的方法.选取12胚龄SPF鸡胚,综合松散肌肉纤维和游离纤维基质层细胞等原理,对分离细胞使用的酶以及后续的细胞纯化、诱导分化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形态学、细胞分化能力、生长曲线、免疫荧光、RT-PCR等方面对MSC进行鉴定,从而提出一种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混合酶消化分离培养方法.结果表明,刚分离纯化后的细胞折光性强,24 h贴壁展开后呈纺锤状;待诱导分化后能形成排列整齐的多核肌管;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优化后,细胞存活率为(90.82±1.294)%,细胞纯度为(90.44±1.264)%;免疫荧光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Desmin表达阳性;RT-PCR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MyHC、MyoD1呈阳性;并且分化前标志性基因Pax7表达量是分化后的1.705倍,分化后期标志性基因MyHC表达量是分化前的13.073倍.该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鸡骨骼肌细胞生物学机制、肉鸡品种优化、细胞移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

    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分化鉴定

    猪类无精症缺失基因DAZL的cDNA全长克隆、组织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王配王丽娜霍海龙张霞...
    683-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获得猪类无精症缺失基因DAZL cDNA全长序列,阐明该基因的序列、mRNA组织表达模式、蛋白质结构特征及亚细胞定位情况.本研究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anna mini-pig inbred line,BMI)10月龄成年公猪为研究对象,屠宰收集组织样,利用RACE和RT-PCR技术获得DAZL基因cDNA全长序列;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其mRNA多组织表达谱;在线分析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保守结构域;用体外细胞转染技术鉴定其在ST猪睾丸细胞中的定位.结果表明,BMI DAZL cDNA全长2 985 bp(KU705632),包含888 bp的CDS区,编码295个氨基酸(AOC89050);该基因位于猪13号染色体,含11个外显子.qPCR结果显示,DAZL mRNA在睾丸中特异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猪DAZL蛋白含有哺乳动物RMP和DAZ同源区,无规则卷曲在二级结构中超过50%.进化分析表明,BMI DAZL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与牛科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pEGFP-C1-DAZL转染ST细胞后的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DAZL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本研究分别从DNA、mRNA和蛋白质层面阐明了 BMI DAZL基因的序列特征、表达、蛋白质结构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DAZL在BMI精子发生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类无精症缺失基因(DAZL)基因克隆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组织表达亚细胞定位

    鸡弱精症相关精浆蛋白组分析

    魏岳李云雷孙研研武艳平...
    693-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鸡精浆蛋白组进行分析,筛选与弱精症相关的蛋白.本试验选择同批次孵化的宁都黄鸡公鸡进行精液品质检测,每隔3 d进行1次镜检,共进行3次.选择前向精子比例<20%,且直线前向精子比例<10%的个体作为试验样本,前向精子比例>80%,且直线前向精子比例>40%的个体为对照样本,每组各4只.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技术开展鸡精浆蛋白组学的研究,筛选与弱精症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显示,宁都黄鸡弱精组的精子活力和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共筛选到差异表达蛋白78个,5个差异蛋白在弱精组中表现为上调,其余差异蛋白表现为下调.角蛋白9(KRT9)和硒蛋白P-2(SEPP2)仅在弱精组中检测到表达;4-羟基-2-氧戊二酸醛缩酶(HOGA1)、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仅在对照组中检测到表达.经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差异蛋白功能集中于新陈代谢、糖酵解、碳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等生物途径.本研究筛选的宁都黄鸡弱精症和正常公鸡精浆差异表达蛋白可作为今后鸡弱精症筛查和治疗的候选靶点,通过进一步功能分析与验证为阐明弱精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依据.

    弱精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差异表达蛋白

    HSD17B12基因对湖羊垂体细胞促性腺激素合成的影响

    杨花赵欣月万珍王锋...
    703-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索湖羊垂体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2(HSD17B12)基因对垂体激素分泌的影响.本研究挑选体重相近(40 kg左右)且健康的性成熟湖羊公羊(9月龄)3只,采集垂体组织进行HSD17B12基因CDS区扩增及蛋白同源性分析,确定其CDS区序列.利用免疫组化分析HSD17B12在性成熟雄性湖羊垂体中的表达定位.体外分离湖羊垂体细胞,利用RNA干扰和细胞转染技术体外干扰HSD17B12,qPCR鉴定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等的变化.结果表明,HSD17B12基因CDS区长度为939 bp,并且在物种间保守性较高.此外,HSD17B12在湖羊垂体组织大部分细胞中均呈现阳性表达.在垂体细胞干扰HSD17B12后,可以造成细胞增殖效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周期发生显著改变(P<0.05),且垂体促性腺激素合成相关基因FSHβ、LHβ和生长激素基因GH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湖羊垂体细胞中干扰HSD17B12的表达,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水平的变化而显著降低促性腺激素及生长激素的分泌.本研究初步证明了 HSD17B12基因在湖羊垂体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其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

    HSD17B12垂体湖羊

    牛瘤胃上皮细胞中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相关蛋白在白细胞介素10诱导下的差异表达研究

    侯红雁王忠豪霍文婕刘强...
    714-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牛瘤胃上皮细胞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瘤胃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50 ng·mL-1浓度的IL-10对牛瘤胃上皮细胞中核因子(NF-κB)、假定阴离子转运蛋白1(PAT1)、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钠氢离子交换蛋白1(NHE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IL-10添加显著下调了 NF-κB、PAT1、MCT1、NHE1基因的表达(P<0.05),AE2基因的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而对MCT4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IL-10添加组的NF-κB基因表达被显著性抑制(P<0.05),而PAT1、MCT1、MCT4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pH5.5组与pH7.2组比较,pH5.5组NF-κB基因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结果提示,在炎症条件下,白细胞介素10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可以缓解瘤胃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从而促进VFA吸收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IL-10瘤胃上皮细胞载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

    金华猪回肠菌群结构和脂肪酸结合蛋白发育性变化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研究

    王远霞刘秀婷章啸君项云...
    723-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金华猪回肠菌群结构和脂肪酸结合蛋白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试验分别选取45(D45)、90(D90)、150(D150)和270(D2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华猪各4头,测定其体重和背膘厚;并采集回肠黏膜及其内容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回肠黏膜中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金华猪回肠菌群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金华猪体重和背膘厚均显著增加(P<0.05).2)回肠黏膜中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s binding protein,FABP)编码基因FABP1、FABP2和FABP4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均呈显著增加(P<0.05).3)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金华猪回肠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1)、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土孢杆菌属(Terris porobacter)、Rombouts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主要优势菌属;随着日龄的增加,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先增加后降低;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土孢杆菌属(Terris porobacter)和Romboutsia相对丰度先降低后增加;PCoA分析表明,各日龄有显著不同的聚类.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金华猪回肠黏膜中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FABP2和FABP4表达水平与背膘厚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80 1、0.597 9和0.795 3;金华猪回肠菌属Epulopiscium和Mycoplasma与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1、FABP2和FABP4和背膘厚的相关性系数范围分别为0.38~0.76、0.45~0.64.由此可见,金华猪回肠菌群结构和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呈现发育性变化,且与脂肪沉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金华猪回肠菌群脂肪酸结合蛋白发育性变化脂肪沉积

    猪霍乱沙门菌胞外产物的核酸酶活性及其对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

    李琦牛俊辉王晓利毛静...
    73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猪霍乱沙门菌胞外产物的核酸酶活性及其对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琼脂扩散法观察猪霍乱沙门菌胞外产物降解λDNA的活性,同时,分析不同温度、pH和金属离子对胞外产物核酸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胞外产物对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猪霍乱沙门菌胞外产物具有降解λDNA的DNA酶活性,高温和酸性条件抑制DNA酶的活性,活性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2℃和9.0,且胞外产物的核酸酶可被60℃以上的温度灭活.添加Na+、K+、Ca2+和Ni2+对胞外产物切割λDNA的活性没有影响;5.00和10.00 mmol·L-1的Ba2+、Mg2+和Mn2+可提高胞外产物的DNA酶活性;0.01~1.00 mmol·L-1的Zn2+、Cu2+和Fe3+对胞外产物的DNA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但Co2+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定量分析均显示,猪霍乱沙门菌不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胞外诱捕网,而猪霍乱沙门菌胞外产物可显著降解白色念珠菌刺激巨噬细胞形成的胞外诱捕网.本研究证实了猪霍乱沙门菌胞外产物的DNA酶活性,为进一步探究胞外产物在猪霍乱沙门菌感染与宿主免疫互作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猪霍乱沙门菌胞外产物核酸酶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cp2b对雏鸡气管黏膜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的影响

    宋祥军沈啸蒋胡艳陈哲...
    742-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T6SS(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是革兰阴性菌中常见的一种分泌系统,其效应蛋白Hcp2b作用机制迄今仍未明晰.本研究以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Hcp2b蛋白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Hcp2b蛋白在APEC感染鸡气管黏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采用Red重组方法以质粒pKD3为模板构建hcp2b缺失株,pSTV-28质粒连接hcp2b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载体,导入感受态△hcp2b菌株构建回复株,并对△hcp2b菌株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7日龄雏鸡气管感染hcp2b缺失株及野生株,感染后12、24 h收集鸡气管黏膜细胞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cp2b缺失株及回复株构建成功,hcp2b基因缺失对菌株的生长性能无影响.hcp2b基因缺失株感染气管黏膜后,mRNA的表达谱发生变化,感染后12 h,有144个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上调差异基因87个,下调57个);感染后24 h,有135个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上调差异基因79个,下调56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 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等信号通路.hcp2b基因缺失未影响APEC的生长特性,hcp2b基因缺失后影响雏鸡气管黏膜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通路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IL-1β、IL-12b的表达均上调.该结果为APEC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hcp2b气管黏膜细胞转录组

    马链球菌马亚种3种抗原蛋白对小鼠免疫的免疫原性分析

    吕芬芬马晓慧汪丽马陈...
    752-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比研究马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subsp.equi,S.equi)3种不同抗原蛋白——分选酶A(sortase A,SrtA)、M蛋白(SeM)及IgG结合蛋白(EAG)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以表达并纯化的Sr-tA、SeM及EAG 3种蛋白单独及联合免疫小鼠,免疫后检测了血清抗体效价、抗体亚型、攻毒保护率,以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免疫相关分子,并对攻毒后的肝、脾、肺、肾荷菌量进行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联合免疫组诱导产生的抗体效价及IgG、IgG1和IgG2b的抗体水平均高于各种蛋白单独免疫组,SrtA诱导的IgG2a抗体水平高于SeM和EAG免疫组;攻毒保护力、荷菌量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优于SeM和EAG免疫组;免疫相关分子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rtA诱导的MHCⅠ、TCR、TLR2、TLR3及TLR4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SeM、EAG免疫组和对照组,3种抗原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MHCⅠ分子及TLR3分子的转录水平.综上表明,SrtA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诱导能力,3种蛋白联合免疫可诱导产生较高的免疫水平和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该结果为马腺疫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试验基础.

    马链球菌马亚种亚单位抗原蛋白免疫原性小鼠模型

    鼠伤寒沙门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何依蓉张奕杰杨伟陈晓聪...
    763-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离鼠伤寒沙门菌烈性噬菌体,为控制该病原菌感染或污染提供生物制剂.以1株从市售散装牛奶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为宿主菌,采用人工诱导方法,连续1周每日给3只试验鸡饲喂宿主菌悬液,7 d后,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试验鸡粪便中分离培养噬菌体,并对其效价、核酸类型、宿主谱、热稳定性与酸碱耐受性以及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命名为KM104.该病毒在体外高效裂解同源宿主菌株及另1株受试鼠伤寒沙门菌,形成清晰透明、直径约1 mm圆形噬菌斑,核酸类型为DNA,基因组约为28 kb,最佳感染比(MOI)为1:10,对宿主菌感染的潜伏期约为6 min,70 min时效价最高,达4.6×108 PFU·mL-1,在20~60℃、pH2.0~8.0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并有效减轻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小鼠十二指肠组织损伤.结果提示,噬菌体KM104能在体内外高效裂解鼠伤寒沙门菌,且增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鼠伤寒沙门菌烈性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