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部分地区羊芽囊原虫流行病学调查

    刘林科王朋林菅忆晨李世杰...
    1061-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spp.)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常见的原生生物之一,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肠道疾病和皮肤疾病,且有人兽共患基因亚型.为了解不同地区羊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对来自7个省、区的704份羊粪便样品,基于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DNA)位点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首次对羊源人兽共患亚型ST3、ST4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13.35%(94/704),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间感染率差异极显著.芽囊原虫序列分析共发现5个亚型(ST3、ST4、ST5、ST10和ST14),其中,ST3、ST4和ST5为人兽共患基因亚型,MLST分析ST3为Allele 38且在2个基因位点发生了碱基突变.ST4包括Allele 42、Allele 92和Allele 943种等位基因.本次调查表明羊芽囊原虫感染普遍,病原存在人兽共患亚型且具遗传多样性,应给予足够重视.

    芽囊原虫SSUrDNA亚型等位基因MLST

    1株C3样奇异变形杆菌烈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分析

    李淑雅黄赞朱伟云林焱...
    1069-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仔猪粪样中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烈性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和基因组分析.以Proteus mirabilis为宿主菌,用双层平板法从仔猪粪样中分离噬菌体.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大小和形态.提取噬菌体DNA,并使用Illumina Hiseq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命名为vB_PmiP_P59(Proteus mirabilis phage vB_PmiP_P59).P59属于短尾噬菌体科,形态为C3形:头部为扁平的椭圆形,长152nm,宽54nm;尾部长约40nm,宽12nm.P59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754PFU·cell-1;P59在不高于50℃,pH 5~10时稳定.P59噬菌体基因组全长90187bp,(G+C)%含量为34.65%,共编码136个ORF和4个tRNA,不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蛋白质组分析表明,P59与C3样噬菌体phiEco32有30.47%的一致性.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vB_PmiP_P59属于C3样烈性噬菌体,并对奇异变形杆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C3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学

    PRRSV感染仔猪肾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分析

    罗传真张羽晨娄江城刘晓丽...
    1079-1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能引起仔猪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PRRSV感染仔猪肾组织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超微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以期了解PRRSV对肾组织细胞以及血液循环的影响.主要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血清生化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对仔猪感染PRRSV后肾组织进行超微病理学观察及分析.结果发现,PRRSV感染后引起肾组织损伤,病毒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及巨噬细胞胞质内;肾小球内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或微绒毛化,内皮细胞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间质炎性细胞浸润.PRRSV通过巨噬细胞内复制随血液扩散至肾组织,引起损伤;根据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足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微血栓形成,说明PRRSV感染仔猪后影响了肾小球滤过率,同时,对肾血液微循环系统造成损伤.本研究为阐明PRRSV的感染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超微结构电镜

    盐酸多西环素片在羔羊体内残留消除规律及休药期分析

    曹玉颖王杰张希墨吴琴尧...
    1086-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确定盐酸多西环素片按照给药说明给药后在羔羊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及休药期.将盐酸多西环素片根据体重以5 mg·kg-1内服给药,间隔24h,连续给药5次.在最后1次给药后,分别在第0(12小时)、1、2、3、5、7和9天时间点采集羔羊脂肪、肌肉、肝和肾,采用建立并验证的HPLC-VWD方法测定组织中多西环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50~5000ng·mL-1添加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为y=0.044x-0.414,R2=0.999.试验结果表明,多西环素在羔羊组织中代谢快速,最后1次给药后第9天,在肌肉、肝、肾和脂肪中均未检测到多西环素.本试验以5mg·kg-1体重内服给予羔羊盐酸多西环素片后,根据欧洲药品评估机构法规《EMEA/CVMP/036/95》,建议盐酸多西环素片在羔羊组织中的休药期为2d.

    多西环素羔羊残留消除休药期

    蛋清溶菌酶的改造及其抑菌活性

    李颖冯自立白瑜张宇航...
    1094-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酸性改造的蛋清溶菌酶对两种革兰阳性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两种革兰阴性菌G-(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温(57.0±0.1)℃、pH 2.0条件对蛋清溶菌酶进行改造,透射电镜观察改造蛋清溶菌酶的超微结构,8-苯胺基-1-萘磺酸(ANS)测定蛋清溶菌酶改造前后疏水性的变化,圆二色谱法与BeStSel软件分析改造后溶菌酶二级结构的改变,并采用牛津杯法测量改造后蛋清溶菌酶对供试菌的抑菌直径,生长曲线测定法测定改造后蛋清溶菌酶的最小抑菌浓度,Western blot检测4种供试菌菌液与菌体中溶菌酶含量变化.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改造后蛋清溶菌酶为短杆状纤维结构;ANS和圆二色谱法结果显示,改造后蛋清溶菌酶疏水性增强,β折叠含量提高31.7%;牛津杯法显示,改造后蛋清溶菌酶对试验菌的抑菌强弱为鳗弧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发现,鳗弧菌最小抑菌浓度为8μmol·L-1,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μmol·L-1;Western blot发现菌液中改造蛋清溶菌酶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而菌体中溶菌酶含量和分子质量发生改变,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在10ku处出现条带,且革兰阳性菌在22ku处溶菌酶含量增加,但菌液上清均仅在14.3ku处有条带.结果提示,改造蛋清溶菌酶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为改造蛋清溶菌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改造蛋清溶菌酶疏水性二级结构抑菌活性溶菌酶含量

    犬正常发情期与患子宫蓄脓的子宫和卵巢组织结构及乳铁蛋白表达的对比

    刘雨珂徐倩倩孙佩芳陈美伊...
    1103-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明犬子宫和卵巢在正常发情期与患子宫蓄脓时,其组织结构及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表达的变化特征.应用Masson's、VVG、PAS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乏情期、发情期、患子宫蓄脓时犬子宫及卵巢的组织结构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LF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正常发情期犬:乏情期、发情期子宫内膜肌层厚度比分别为0.7620、0.9243;乏情期子宫固有层中胶原纤维含量大于发情期,发情期卵巢中胶原纤维含量大于乏情期;子宫血管层及卵巢血管内弹性膜清晰完整;子宫腺在乏情期时浅层管腔小,深层较大、腺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及管腔内PAS阳性反应较强,发情期子宫腺管腔变大、腺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上皮细胞及管腔内有PAS阳性反应;子宫黏膜上皮在乏情期和发情期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但胞核位置不同,乏情期胞核位于中央,发情期胞核位于顶部.患子宫蓄脓犬:子宫内膜肌层厚度比为1.6150;子宫固有层和卵巢中胶原纤维含量少于正常发情期;子宫腺管腔大,且形状不规则,管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腺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有淋巴细胞位于基膜,上皮细胞及管腔内PAS阳性反应较弱;子宫血管层及卵巢血管内弹性膜较正常发情期变薄,且有断裂现象;子宫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胞核位于基底.LF在乏情期子宫腺上皮和卵巢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发情期,而在子宫黏膜上皮中发情期的表达水平高于乏情期.患子宫蓄脓时犬子宫和卵巢中LF的表达水平均较低.综上表明,犬正常发情期与患子宫蓄脓时的子宫和卵巢组织结构特点显著不同,LF的表达水平也存在差异.

    正常发情期子宫蓄脓犬子宫和卵巢组织结构乳铁蛋白表达

    阿法沙龙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犬麻醉效果的影响

    戴超英林强锋吴梦伊胡崇伟...
    1115-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使用不同剂量阿法沙龙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IVIA)对犬麻醉效果的比较.对18只试验犬随机编号后分为L(1~6号)、M(7~12号)、H(13~18号)3组,分别使用阿法沙龙3、6、9 mg·(kg·h)-1静脉恒速滴注(CRI)配合0.5%异氟烷的维持麻醉方案,观察并记录诱导麻醉前1h(T0)、维持麻醉期间(15、30、45、60 min)及停止给药后15 min(75 min)时,犬的生理指标、镇痛、镇静及肌松效果.45d后,对该18只试验犬按原编号分组为CⅠ(1~6号)、CⅡ(7~12号)、CⅢ(13~18号)进行吸入性维持麻醉(2%异氟烷),同样记录各指标.两轮试验均使用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结果显示:L组与CⅠ组比较发现,在各时间点生理指标基本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组存在轻度疼痛反应;与M组比较,CⅡ组体温、血氧均明显下降(P<0.05),CⅡ组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显著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麻醉中两组(M及CⅡ组)均无疼痛反应;与H组比较,CⅢ组脉搏、心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中两组(H及CⅢ组)均无疼痛反应.IVIA和单纯吸入麻醉均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阿法沙龙剂量为6mg·(kg·h)-1的IVIA可提高试验犬的心率、脉搏,对心血管和体温影响较小,同时无疼痛反应、麻醉深度良好及苏醒迅速.相较于常规呼吸麻醉,该麻醉方案可提高犬的整体麻醉质量.

    静吸复合麻醉阿法沙龙异氟烷麻醉效果

    硫酸化酵母葡聚糖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

    刘博陈融陈凯彭鼎...
    1126-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硫酸化酵母葡聚糖(sGSC)对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笼饲法,将200只鸡随机分为A组(4mg·kg-1)、B组(16mg·kg-1)、C组(64mg·kg-1)、D组(感染对照组)和E组(健康对照组).感染球虫前3d开始,给A、B、C组鸡每天按体重饮水喂上述各浓度的sGSC,给D、E组的鸡喂纯水(RO水),持续至试验结束.试验过程中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血便情况并记录,收集感染后5~6d的粪便,检测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感染后第7天剖杀所有鸡,计算脏器指数;并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研究鸡盲肠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与D组比较,各给糖组鸡的盲肠肿胀明显减轻,肠内容物和出血明显减少,与E组鸡体重相比,A、D组体重明显降低(P<0.05),但B组和C组鸡的体重升高至接近E组水平,体重与E组鸡无显著差异(P>0.05);B组和C组鸡排出的卵囊数与D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鸡的胸腺指数明显增加(P<0.05),肝指数也出现显著改善(P<0.05);2)对盲肠内菌群分析发现,sGSC能提高盲肠内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和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的相对丰度,降低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sGSC能减轻柔嫩艾美尔球虫感染对鸡造成的危害,且随着sGSC剂量的增加,效果越明显.综上表明,sGSC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并且对感染球虫鸡肠道内的菌群具有有益的调节作用.

    硫酸化酵母葡聚糖球虫肠道菌药物滥用

    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王国辽张洁饶家榕莫睿文...
    1134-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博来霉素(BLM)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MMP-7、KL-6、SP-A、SP-D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靶向性近红外荧光MMP-7探针及4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旨在为肺纤维化的诊断、预后、动态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BLM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气管滴注100μL低(2.0mg·kg-1)、中(3.5mg·kg-1)、高(5.0mg·kg-1)剂量的盐酸博来霉素注射液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依次记为L组、M组和H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建模后28d,进行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评分,使用ELISA及RT-PCR技术检测MMP-7、KL-6、SP-A、SP-D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MMP-7和KL-6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腹腔注射近红外荧光MMP-7探针,于1.0、1.5、2.0、12.0、24.0、48.0h进行荧光活体成像,观察MMP-7探针在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BLM摄入剂量与肺泡炎(P=0.008)及肺纤维化程度(P=0.03)显著相关(P<0.05),2.0、3.5、5.0 mg·kg-1剂量的BLM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引起MMP-7、KL-6、SP-A、SP-D表达异常(P<0.05);近红外荧光MMP-7探针能特异性结合MMP-7靶点,探针注射12h后靶向分布于肺部,信号稳定.4种生物标志物在肺纤维化模型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随肺泡炎或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而增高或降低,提示它们是肺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方法的准确率和敏感性,非侵入性的MMP-7探针可用于小鼠肺纤维化的动态监测.

    博来霉素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生物标志物近红外荧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