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外肉牛遗传评估体系概况

    朱波李宏伟周姵诺李倩...
    1447-1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公牛的选育是肉牛育种工作的核心.传统选育肉用种公牛需要经过后裔测定进行选择,其优点是准确性高,但存在周期长、屠宰和肉质性状难以收集、成本高等问题,致其选择效率低.自2001年全基因组选择概念提出后,该技术迅速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研究的热点.利用全基因组选择进行肉用种公牛的选育,进行早期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可以提高繁殖性状等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并大大降低育种成本.2014年,美国安格斯协会开始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也陆续使用,肉牛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中国自2017年开始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择青年肉用种公牛,并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该技术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评估现状,以期为我国肉牛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肉牛遗传评估综合选择指数全基因组选择

    脊椎动物胚胎期脊椎的形成及信号通路调控机制

    刘倩岳静伟牛乃琪王立贤...
    1461-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椎是哺乳动物整个躯体的支柱,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且可对胴体长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物种之间的脊椎数量互不相同,甚至同一物种如猪、羊等物种内也存在变异.脊椎数主要受胚胎体节发育时期体节数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脊椎形成和数量变异的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脊椎的胚胎发育过程、重要中间结构体节的形成和调控因素,旨在阐明脊椎形成和发育的调控机制,进而为经济动物脊椎数的选育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脊椎胚胎发育体节信号通路

    异性孪生母牛的可育性鉴别和利用进展

    邱清华欧阳克蕙苏华维曹兵海...
    1471-1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性孪生雌性不育是指异卵双胎或多胎后代中雌性个体不具备繁殖能力的现象,是牛最常见的先天性生育力异常现象.开发出能在早期快速、准确鉴别异性孪生母牛可育性的方法是牧场减少盲目留养或直接淘汰带来损失的现实需要,异种嵌合共生的异性孪生母牛也可以作为潜在的模式动物.本文从临床检查、免疫反应、激素检测、细胞分系和分子检测五个技术层面对异性孪生母牛可育性的鉴别方法进行总结,着重突出了现代细胞分子技术对鉴别准确性和时效性的提升作用;同时也归纳了异性孪生母牛在生产上作为种用或育肥资源的利用情况,并讨论了其作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器官移植、性腺发育和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潜力;最后,基于异性孪生母牛的研究现状,提出探究生殖激素与嵌合度及雄性化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从嵌合组织类型和嵌合时间结合细胞分子学以及内分泌学认识嵌合的本质和将异性孪生可育母牛作为免疫耐受性研究的动物模型这三个未来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以推动异性孪生母牛的高效利用并发掘其背后的科研价值.

    异性孪生母牛可育性鉴别生产利用

    兽医眼表移植学及植片材料的研究进展

    胥辉豪郑小波杨恒唐静...
    1481-1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角膜疾病是动物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治疗不当将引起视力减退、致盲甚至眼球摘除,给动物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生活障碍.兽医眼表移植手术经历了多年的研究探索与改良,成为治疗动物角膜损伤、挽救眼球甚至恢复视力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手术方式与移植材料对于角膜愈合、免疫排斥、光学性以及眼球形态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现就各种眼表移植技术以及植片材料在动物角膜疾病中的适应症、应用特点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兽医眼科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层面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兽医眼表移植手术方式植片材料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张帆帆曾艳兵方绍培李海琴...
    1489-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对DTMUV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诊断与防控

    蜂王浆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刘一冰吴德群蔺哲广吉挺...
    1498-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蜂王浆是青年工蜂头部上颚腺和咽下腺共同分泌的化学成分复杂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应用于传统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现针对蜂王浆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重要生物学功能,以及蜂王浆对人体免疫、血压、胆固醇、血糖稳态和神经等的调节作用对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认识蜂王浆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理活性,并为全面评价蜂王浆的保健作用及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蜂王浆王浆主蛋白脂肪酸生物学功能药理活性

    鸡TRAF6和TIFA蛋白的序列分析与相互作用验证

    赵采芹王燕碧朱杰唐宏...
    1511-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鸡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相互作用的具有叉形头相关结构域蛋白(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TRAF)-interacting protein with a forkhead-associated(FHA) domain,TIFA)进行序列分析,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验证.本研究首先以鸡胚成纤维细胞提取的总RNA反转录产物为模板扩增鸡TRAF6和TIFA基因的CDS区,分别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TRAF6和pEGFP-C1-TIFA;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Param、SOP-MA、SWISS-MODEL、MegAlign和PSORTⅡ分别对鸡TRAF6和TIFA蛋白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氨基酸同源性、功能结构域保守性和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细胞,通过荧光共定位和免疫共沉淀(Co-IP)试验验证鸡TRAF6和TIF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扩增鸡TRAF6和TIFA基因,并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TRAF6和pEGFP-C1-TIF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鸡TRAF6和TIFA基因CDS区分别为1638和564 bp,共编码545和18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2和22 ku.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鸡TRAF6和TIFA蛋白均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鸡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TRAF6和TIFA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76.4%~80.3%和49.7%~53.3%,而与非洲爪蟾的同源性分别为69.4%和49.7%,并且鸡TRAF6和TIFA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变异.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鸡TRAF6和TIFA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荧光共定位和Co-IP试验结果显示,鸡TRAF6和TIFA蛋白在细胞核中具有共定位,并且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鸡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以及非洲爪蟾TRAF6和TIFA蛋白的同源性及功能结构域保守性均较低,但鸡TRAF6和TIFA蛋白能在细胞核中发生相互作用,这可为进一步研究鸡TRAF6和TIFA蛋白相互作用调控鸡相关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TRAF6TIFA序列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鸡不同杂交组合遗传多样性研究

    唐修君樊艳凤贾晓旭葛庆联...
    1523-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鸡不同杂交组合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性.选取固始鸡和隐性白羽鸡及其正、反交F1代、藏鸡以及F2代等6个群体共387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规律和单倍型特性,并与不同红色原鸡亚种进行聚类,分析其母系起源.结果 显示,6个群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231 bp,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和1个C碱基缺失,共构成19种单倍型,分为A、B、C和E4个单倍型群,其中,固始鸡和反交F1代主要为A、C单倍型,固始鸡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3.42%和46.58%,反交F1代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0.75%和49.25%;隐性白羽鸡、正交F1代和F2代优势单倍型均为E单倍型,占比分别为48.89%、48.84%和50.00%.6个鸡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在0.496~0.729之间,核苷酸多样度(Pi)在0.00340~0.00541之间,Hd值和Pi值最大的均为正交F1代,其次为隐性白羽鸡和F2代,固始鸡和反交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接近.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指名亚种、印尼亚种以及滇南亚种聚为一枝.结果 提示,mtDNA D-loop区遵循严格的母系遗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比例与其母本基本一致;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且主要起源于原鸡滇南亚种.

    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遗传起源

    基于RNA-seq结果开发猪SSR标记

    李文霞吴怡琦杨帅张燕伟...
    1535-1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开发猪SSR标记,为猪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鉴定、标记辅助选择等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前期对6月龄大白猪和马身猪背最长肌RNA-seq结果,根据SSR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碱基类型、重复次数等的差异随机筛选154个位点,设计合成SSR引物,进行PCR扩增、PAGE检测及克隆测序验证,开发多态性SSR标记.利用开发的SSR标记对马身猪、大白猪、晋汾白猪及山西黑猪等4个猪种各30头6月龄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评价所开发SSR标记的应用效果.结果 ,从36693条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搜索到10488个SSRs位点,纯合型SSR为9424个,复合型SSR为1064个,分布于6953条Unigene序列,其中4727条Unigene含有单个SSR,2226条Unigene含有2个及以上SSRs,SSR发生频率为18.95%,出现频率为28.58%.优势SSR重复类型为单、三、二核苷酸重复,其重复次数主要集中于5~22次;优势重复基序序列类型为A/T、AC/GT、GCC/GGC,长度类型为10~20 bp.随机筛选154个位点进行验证,共有124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特异的条带,扩增效率为80.52%,其中25对SSR引物具有多态性,占比为16.23%.利用25对SSR引物对4个猪种共12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识别到13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871,平均PIC为0.6467,呈高度多态,总体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猪转录组测序结果开发SSR标记是可行的,结果丰富了猪可用SSR标记数据库,且开发的SSR标记准确可靠,多态性高,可用于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RNA-seqSSR遗传多样性

    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分析

    苏丁然彭朋闫青霞陈绍祜...
    1550-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我国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DHI)结果,旨在分析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选择1686头既有基因组遗传评估成绩又有后裔测定成绩的荷斯坦公牛,利用2019年12月基因组遗传评估结果及其女儿的产奶和体型性状数据,通过R软件与Excel计算公牛基因组评估结果与公牛女儿表型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性能指数(GCPI)与后裔测定性能指数(CPI)呈正相关(rs>0.3),其中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与估计育种值(EBV)呈较强的正相关(0.4<rs<0.8).对公牛女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女儿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与肢蹄评分的表型值与公牛GEBV分组趋势一致,且公牛不同产奶性状GEBV组间的女儿性状表型值大部分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北京及上海地区公牛产奶性状、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GEBV分组与女儿表型值趋势较其他省市(地区)更一致,且GEBV高组与低组之间差值均高于其他省市(地区).基于1686头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及其女儿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遗传评估准确性较好,其中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表型数据更好地反映了基因组选择的效果;北京及上海地区较其他省市(地区)更能反映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

    中国荷斯坦牛遗传评估后裔测定基因组选择女儿表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