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鸭疫里默氏杆菌MFS外排泵rant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介导的耐药性

    权衡陈启伟宫晓炜王燕萍...
    1991-1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缺失株及回复株,明确MFS外排泵Rant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LZ01株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杀质粒pRE112介导的同源重组,以红霉素抗性标记进行正向筛选,获得基因缺失株△rant,并以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穿梭质粒pCPRA作为载体,构建回复株c△rant.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类临床常用抗生素对野生株、缺失株及回复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测定3株菌的生长曲线,评价菌株对雏鸭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与野生株和回复株相比,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缺失株的MIC值明显下降,其他类抗生素的MIC值无变化;缺失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下降;ramt基因的缺失显著降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毒力.结果提示,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介导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外排,并可明显影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长和毒力.

    鸭疫里默氏杆菌rant基因耐药性生长毒力

    禽腺病毒血清4型Fiber2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郭瑞珍苏冰倩王棋王一...
    2000-2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制备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纤突蛋白(Fiber2)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蛋白NusA-Fiber2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雌鼠,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FAdV-4 Fiber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2G5、2G8、4C2,取细胞株2G5制备腹水并纯化,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鉴定该单抗的特异性.用制备的单抗包被酶标板,通过一系列的优化,建立了FAdV-4 Fiber2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通过逐步截短分析鉴定出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结果表明:成功获取3株单克隆细胞株2G5、2G8、4C2.MAb 2G5可与原核表达纯化的Fiber2蛋白及FAdV-4特异性反应.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该MAb识别的表位序列是N端aa1-33.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Western blot 和 IFA反应原性的单克隆抗体,为Fiber2蛋白功能研究和FAdV-4新型表位疫苗商品化研发奠定了基础.

    禽腺病毒血清4型Fiber2蛋白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ELISA表位鉴定

    基于抗体筛查的美国猪群流行性腹泻病毒真流行率分布推断

    张志诚陈梅娟艾军
    2013-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殖家畜的冠状病毒,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其基因序列与蝙蝠体内冠状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可引起猪肠道感染并导致仔猪大量死亡,对动物健康危害极大.本研究基于对美国猪群PEDV流行毒株表观流行率的数据挖掘作为先验信息,以2019年美国生猪入境中国西南陆路口岸的实验室抗体筛查为知识更新,利用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估计美国猪群PEDV发生的真流行率分布.结果显示,PEDV在美国猪群中的真流行率分布中位值(median)为0.005 22(95%CI=0.000 424~0.022 5),95%的高置信上限(upper confident limit,UCL)的流行率分布为3%.后验分布流行率高度右偏的概率密度统计特性推断美国猪群PEDV真流行率最大可能分布主要集中在2.5%百分位数(P2.5%=0.000 2)与中位数(P50%=0.005 22)之间,但不同生猪畜群间PEDV真流行率分布值可能会存在有小概率溢出分布大于0.03(P≤2.5%)的可能.此外,在现阶段口岸筛查的试剂选择方面,建议口岸首先使用基于N蛋白的ELISA抗体作为初筛,然后以基于S1重组蛋白ELISA抗体筛查作为复筛,来提高口岸对来自美国生猪的 冠状病毒入境我国的风险认知、管控和鉴别能力.以先验分布和口岸实验室检测结果优化为基础的贝叶斯统计推断监测技术,可以为在现有知识和认知基础上最大程度阻断来自异域病原微生物入侵提供基于科学证据的风险决策技术支持,对口岸检验检疫、抽样监测和风险决策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冠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先验分布贝叶斯推断真流行率监测技术风险决策

    CTGF和FGF-2在不同年龄牦牛肺内的分布与表达研究

    李月娇崔燕张倩何俊峰...
    2025-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方法对初生、幼年、成年及老年牦牛肺中CTGF和FGF-2的准确分布位置及其表达量进行研究.IHC结果显示,CTGF主要分布于终末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克拉拉细胞和管壁平滑肌细胞,肺动脉内皮细胞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且在初生组和老年组表达量最高;FGF-2主要分布于终末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和肺动脉管壁平滑肌,在所有年龄段都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GF和FGF-2在不同年龄组牦牛肺均能检测到表达,CTGF在初生组和老年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5);FGF-2在初生组和幼年组表达量显著高于成年组和老年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CTGF在初生组转录水平最高,且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FGF-2在老年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成年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CTGF和FGF-2对牦牛肺适应性结构的形成和适应性过程有关,在初生和老年阶段作用较为显著.

    牦牛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

    Fas/FasL通路对镉激活PC12细胞MAPK通路的影响

    王莉陈洁闻双全邹辉...
    2034-2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Fas/FasL通路对镉激活PC12细胞MAPK通路的影响,用10 μmol L-1醋酸镉(CdAc2)分别处理插入非特异性序列PC12细胞与Fas基因沉默PC12细胞12 h;用10 μmol·L-1CdAc2与40 μmol·L-1 Z-IETD-FMK(caspase-8特异性抑制剂)单独或联合处理PC12细胞12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as/FasL通路相关蛋白Fas、FasL、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Cleaved caspase-8、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的表达与 MAPK 通路相关蛋白 ERK1/2、JNK1/2、p-ERK1/2、p-JNK1/2的表达;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Fas shRNA慢病毒极显著抑制镉引起的PC12细胞Fas/FasL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和凋亡率的升高(P<0.01),缓解镉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Fas shRNA与Z-IETD-FMK均能够极显著抑制镉引起的PC12细胞MAPK通路相关蛋白ERK1/2与JNK1/2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综上表明,Fas/FasL通路调控MAPK通路参与镉致PC12细胞凋亡.

    PC12细胞凋亡Fas/FasL通路MAPK通路

    民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抗寒相关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范文博马红马守正汪亮...
    2044-2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民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热基因和米色脂肪标记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民猪脂肪细胞向米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1月龄民猪的背部脂肪组织,分离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培养及成脂诱导,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并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检测产热基因UCP3、PGC-1α、PPARα和米色脂肪标记基因EBF2、CD81、PDGFRα在诱导分化第0、2、4、6、8天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诱导分化的时间增加,细胞中的脂滴逐渐增多,在分化第8天时进行油红O染色,多数细胞达到成熟脂肪细胞阶段.以第0天为对照,PGC-1α、EBF2、PDGFRα在第2天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且达到最高,第4、6、8天呈下降趋势.UCP3在第4、6、8天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第8天有所下降.PPARα和CD81在第2天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且在第4和6天表达量与第2天相比变化不大.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进行了民猪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揭示了分化过程中产热和米色脂肪标记基因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民猪前体脂肪细胞向米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民猪抗寒能力奠定基础.

    民猪米色脂肪产热基因米色脂肪标记基因

    早期热应激对肉仔鸡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迎生焦洪超林海王晓鹃...
    2052-2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早期热应激对肉仔鸡后期生长发育及骨骼肌中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刚出壳AA肉仔鸡192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饲喂至3日龄时,分别给予36℃热应激处理24 h(热应激组)和正常温度(33℃)饲喂(对照组).42日龄时每个处理选取8只鸡采取血浆,屠宰后测定胴体性能,分离胸肌样品测定骨骼肌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热应激当天肉仔鸡增重显著降低,但整个饲养期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早期热应激有提高整个饲养期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P<0.1).早期热应激对肉仔鸡的屠宰率、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肝比重、心比重、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都无显著影响(P>0.05).早期热应激显著升高了 42日龄肉仔鸡血浆酮体含量(P<0.05).在胸肌中,早期热应激显著提高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受体(IGF-1R)的基因表达(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早期热应激促进了肉仔鸡后期的生长发育,骨骼肌中IGF-1信号可能参与此调节过程.

    早期热应激肉仔鸡生长发育IGF-1信号

    奶牛养殖场环境大肠杆菌的ERIC-PCR分型和系统进化分群

    何卓琳唐敏嘉张雪婧侯晓...
    2059-2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了解奶牛养殖场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遗传多样性,探究不同样品分离菌株的遗传关系及系统进化分群情况,收集2017-2019年新疆某大型奶牛场养殖环境中的209份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和16S rRNA鉴定,对非重复菌株进行ERIC-PCR分型和系统进化分群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338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67.46%.ERIC-PCR将其分为Ⅰ~Ⅹ Ⅳ共14型.Ⅳ(196株)型为优势型;其次为Ⅰ型(59株)、V(31株)、Ⅹ(11株);剩余41株分布于其他10种型.除2株未分群外,其他被分为6个群,B1群(75.45%)分布最多,其次是A群(18.34%)、C群(2.96%)、D或E群(1.18%)、F群(0.30%).综上表明,奶牛养殖场环境中大肠杆菌存在广泛的DNA多样性,且不同时间及来源菌株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分群以B1群为主.

    大肠杆菌奶牛养殖场环境ERIC-PCR系统进化分群

    牛凸隆病毒HE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赵龙汤承岳华
    2065-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的HE基因分子特征.采用RT-PCR方法检测辽宁、河南、四川的牛腹泻样本中BToV,阳性样本扩增完整HE基因.结果显示:从94份腹泻粪便中检出10份BToV阳性,平均阳性率约为10.64%.从10份阳性样本中扩增得到15条HE基因,其中,9条为基因Ⅱ型,6条为基因Ⅲ型;10份阳性样本中有5份存在Ⅲ型和Ⅱ型毒株的混合感染,1份单独感染Ⅲ型毒株,4份单独感染Ⅱ型毒株.与GenBank中其他Ⅲ型HE基因相比,本研究获得的6条Ⅲ型HE基因具有4个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其中2个位于凝集素结构域,可能会影响受体结合功能.重组分析表明,BToV Ⅲ型毒株可能是Ⅱ型毒株与Ⅰ型毒株重组而来.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基因Ⅲ型BToV在我国牛群中存在,报道了 Ⅲ型与Ⅱ型毒株混合感染的情况,为国内牛腹泻病的防控和BToV的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牛凸隆病毒HE基因基因Ⅲ型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