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绵羊羊角形态与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周李生颜硕张圆贺建宁...
    2073-2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绵羊是较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可为人类提供肉、毛、奶等产品,因而在我国畜牧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社会需要的不同,经长期的选择形成了数百个外表特征和生理习性各具特色的绵羊品种.羊角作为绵羊品种的特征性表型,承担着双重功能,发达的羊角不仅有利于公羊个体提高其在种群内的地位,拥有优先交配权,还可以有效抵御天敌的攻击,使群体免受捕食伤害;然而,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广,羊角的存在已不利于舍内饲养管理,进而对绵羊品种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目前,羊角虽在实际生产和品种培育工作中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形态多样性及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绵羊品种,对角的数量和形态、发育过程、遗传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不仅能为后期鉴别绵羊羊角多样性的突变位点和主效基因提供参考,也可为绵羊的新品种培育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

    绵羊羊角形态特征遗传机制

    奶牛胃肠道菌群与奶牛乳房炎关联性及其对乳房炎调控潜力的研究进展

    汪悦南雪梅蒋林树熊本海...
    2083-2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机体健康状态及乳品质量的疾病之一.一直以来,外源致病菌入侵乳房并引发感染被认为是奶牛乳房炎发病的主要因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同样能够影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并对炎症进行调控.其主要机制可能涉及"肠道-乳腺"内源途径,即来自胃肠道的某些细菌可以通过涉及单核免疫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机制进行转移,通过内源性细胞途径(细菌性肠乳途径)迁移到乳腺.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及其影响、胃肠道菌群与奶牛乳房炎的关联性及其对乳房炎的调控(包括饮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益生菌及共生菌等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及缓解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奶牛乳房炎胃肠道菌群"肠道-乳腺"内源途径

    HA蛋白位点变异影响H7N9亚型流感病毒特性的研究进展

    严雅瑶顾敏刘秀梵
    2093-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春,我国首次出现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对家禽养殖和公众健康均产生了严重危害,并且在第5波流行期又演变出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裂解位点处存在插入突变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A作为A型流感病毒表面表达丰度最高的糖蛋白,在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促进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H7N9病毒,简要综述了HA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关键功能氨基酸位点变异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解析HA蛋白在H7N9病毒感染致病中的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流感病毒H7N9HA蛋白功能氨基酸位点感染与致病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转录表达与宿主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少川张乐超葛琳涵郭艳丽...
    2107-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是几百万年前感染并整合进宿主基因组中,通过孟德尔规律进行遗传的逆转录病毒的遗留物.ERVs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宿主表型、生产性能、胚胎发育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表观修饰和整合位点效应的活性调控及其与宿主胚胎发育、免疫调控等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基因组的功能及其对宿主的影响与进化提供参考.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转录调控整合位点免疫

    长白和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贺婕妤王斌虎廖柱谢红涛...
    2115-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母猪的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开测日龄等固定效应对长白、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对目标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力、遗传方差、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基本依据.本试验利用GLM模型分析试验猪群(398头长白猪和1176头大白猪)的固定效应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对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目标生长性状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to 100kg,AGE)、达100 kg背膘厚(backfat to 100 kg,BF)、100 k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to 100 kg,ADG).研究表明,在大白和长白猪中,猪的出生年、出生季、初生重以及开测日龄对生长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长白猪的AGE、ADG和BF的遗传力分别为0.321、0.327和0.324,大白猪对应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454、0.469和0.408;长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0、-0.995,大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3、-0.998,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长白、大白猪的生长性状(AGE、ADG、BF)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其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和开测日龄对猪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在遗传参数估计分析时,提高样本数量并提升表型数据质量,可以增加遗传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本研究中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较为可靠,可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长白猪大白猪生长性状遗传参数

    SPF大白猪和长白猪CIITA基因剪接突变体的鉴定分析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马丽娜刘英华王有祺高彩霞...
    2124-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鉴定分析SPF大白猪和长白猪CIITA剪接突变体,研究其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5周龄的8头SPF大白猪和7头SPF长白猪为研究对象,设计特异性引物对CIIT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对获得的序列分析其剪接突变体特征,利用在线软件对不同剪接突变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IITA基因剪接突变体在2头SPF长白猪8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显示,在SPF大白猪和长白猪CIITA基因CDS区存在3种不同的剪接突变体(CIITA-A、CIITA-B和CIITA-C),其CDS长分别为939、984和1698 bp.CIITA-A和CIITA-B突变体由于Exon 11部分核苷酸缺失(40和199 bp)使终止密码子提前,从而致使编码CIITA蛋白的结构域受到了剪接的影响,缺失了末端富含亮氨酸的4个重复结构域,蛋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进化树结果表明,针对CIITA,猪与绵羊和牛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猪品种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CIITA不同剪接突变体在猪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趋于一致,均在脾或肺中表达量较高,其次是肾、脊髓、甲状腺、肝、胸腺,在心脏中表达最低.本研究从SPF大白猪和长白猪上共获得了3个CIITA剪接突变体,其中两个蛋白结构缺失了4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结构域,且不同剪接突变体在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稍有差异,为后续CIITA基因在机体内的免疫调控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SPF猪CIITA基因剪接突变体表达

    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急性免疫应激影响肉仔鸡肉品质的机理

    张安荣吴正可陈志敏常文环...
    2138-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免疫应激对肉仔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机理.采用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免疫应激对AA肉仔鸡胸肌肉品质和蛋白质组学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2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和免疫应激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在36、38、40日龄时,于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或5.0 mg.kg-1体重的LPS溶液(免疫应激组).42日龄时,每重复随机抽取2只鸡,采集胸肌肌肉组织测定滴水损失、蒸煮损失、肌苷酸含量和pH,及蛋白质组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应激显著增加了肉鸡胸肌的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P<0.05),显著降低了胸肌内肌苷酸(IMP)含量(P<0.05);免疫应激对肉鸡胸肌宰后静置24和48 h的pH影响不显著(P>0.05);免疫应激组肉鸡胸肌肌纤维的横截面周长和面积均极显著增加(P<0.01).2)定性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特异表达蛋白质功能富集到了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己糖代谢与生物合成过程、单糖生物合成过程、葡萄糖代谢过程和糖异生生物学过程;而免疫应激组特异表达蛋白质富集到了紧密连接代谢通路和大分子复合物分解、蛋白质分解与解聚、核酸合成和代谢、糖基化合物合成与代谢和含碱基小分子物质代谢生物学过程.3)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免疫应激组和对照组有21个蛋白质发生差异化表达,其中15个蛋白质在免疫应激组上调表达,6个蛋白质在免疫应激组下调表达;免疫应激组上调表达的蛋白包括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产生相关蛋白(AMPD1、GPD1L2、LDHA、UQCRC2)、肌肉收缩相关蛋白(MYH1C、MYH1A、CASQ2、TMEM38A)和参与免疫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相关蛋白(HMGB1、PPP1R1A、LOC101747971、PRDX1、ABCF2);免疫应激组下调表达的蛋白有HBBA、CS、ATP5A1WL、HSP90B1、ABCB6和SYNJ2.综上所述,LPS诱导的免疫应激通过改变肉鸡肌肉与能量代谢和肌肉收缩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肌纤维的面积,并降低了肌细胞持水力,导致肉品质下降.

    肉鸡免疫应激肉品质蛋白质组学胸大肌

    快速型黄羽肉鸡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基因组选择研究

    李森杜永旺文杰黄超...
    2151-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快速型黄羽肉鸡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不同方法所得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本研究以自主培育的快速型黄羽肉鸡E系1923个个体(其中公鸡1199只,母鸡724只)为研究素材,采用"京芯一号"鸡55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分别利用传统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BLUP)和一步法(SSGBLUP)3种方法,基于加性效应模型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通过10倍交叉验证比较3种方法所得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研究性状包括4个生长性状和4个饲料利用效率性状:42日龄体重(BW42D)、56日龄体重(BW56D)、日均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剩余采食量(RFI)、剩余增长体重(RG)、剩余采食和增长体重(RIG).结果 显示,4个饲料利用效率性状均为低遗传力(0.08~0.20),其他生长性状为中等偏低遗传力(0.11~0.35);4个饲料利用效率性状间均为高度遗传相关,RFI、RIG与ADFI间为中度遗传相关,RFI与ADG间无显著相关性,RIG与ADG间为低度遗传相关.本研究在获得SSGBLUP方法的最佳基因型和系谱矩阵权重比基础上,比较8个性状的估计育种值准确性,SSGBLUP方法获得的准确性分别比传统BLUP和GBLUP方法提高3.85%~14.43%和5.21%~17.89%.综上,以RIG为选择指标能够在降低日均采食量的同时保持日均增重,比RFI更适合快速型黄羽肉鸡的选育目标;采用最佳权重比进行SSGBLUP分析,对目标性状估计育种值的预测性能最优,建议作为快速型黄羽肉鸡基因组选择方法.

    肉鸡饲料利用效率基因组选择遗传力准确性

    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定点编辑哈萨克羊MSTN基因的研究

    姚旭东蒙亚琦任秀美奥郭延华...
    2162-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可负调控骨骼肌的发育.本研究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idine base editor,CBE)在哈萨克羊MSTN基因编码区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以期达到敲除MSTN基因的目的 .共设计2条靶向哈萨克羊MSTN基因不同外显子的sgRNAs,分别连接至pGL3-U6-sgRNA-PGK-puromycin质粒,并与pCMV-AncBE4 max-P2A-GFP质粒共转染哈萨克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CruiserTM酶酶切检测、Sanger测序和TA克隆分析.结果 显示,成功筛选出可以在哈萨克羊MSTN基因外显子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的2条sgRNAs,其中STOPsg-1靶位点编辑效率为26.7%,STOPsg-2靶位点的编辑效率为6.7%.本研究成功运用CBE(AncBE4 max)技术在哈萨克羊胎儿成纤维细胞MSTN基因编码区实现定点编辑,为培育精确编辑MSTN基因的哈萨克羊奠定基础.

    哈萨克羊单碱基编辑MSTN

    基于转录组数据挖掘藏羊立毛肌发生的关键基因

    楚金雨李绍梅杨戈牟春燕...
    2171-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调控藏羊皮肤内立毛肌发生的分子机制,挖掘影响立毛肌发生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采集了30个75~110日龄健康情况良好的藏羊胚胎,收集背部皮肤组织,制作石蜡组织切片,利用HE染色观察背部皮肤内不同日龄立毛肌的形态学变化特征,推测出立毛肌发生的关键时期为胚龄75~85天(E75~E85);分别挑选胚龄大约在75和85天各3个背部皮肤组织样品,分样品提取RNA,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过滤、比对,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蛋白网络互作和RT-qPCR验证,挖掘调控立毛肌早期发育的关键候选基因.测序结果共得到115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P<0.05),其中900个基因上调,259个基因下调.随机选择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RT-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到与立毛肌发育相关的5个生物学过程条目和5个信号通路共47个非冗余基因(如BAMBI、TNNI3、HOXA9等).本研究表明,藏羊立毛肌开始发育的关键时期约为E75~E85天,该时期内SPP1、BAMBI、TNNI3、HOXA9、SOX15可能为影响藏羊立毛肌发生的关键候选基因.

    藏羊立毛肌转录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