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军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军医
西南军医

周厚永

双月刊

1672-7193

xnjyzz@163.com

028-86570488,0821-570488 570223(军线)

610083

成都市成都军区总医院内

西南军医/Journal 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in Southwest Chin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TM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张悦李华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研究发现,放射性肺损伤除了与放疗剂量等临床因素相关外,还与患者遗传因素密切相关.ATM (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重要的双链DNA修复蛋白,在放射线损伤细胞DNA双链时参与同源重组修复.ATM基因在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易感性有密切相关性.本文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进行综述,为放射性肺损伤易感基因筛查及今后个体化放疗的实施提供参考.

    肺癌放射性肺损伤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ed(ATM)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测序在精准医疗中的发展与应用概述

    常凯刘晨霞许宏宣王艳艳...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类对疾病认知的逐渐深入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精准医疗这一新型医学概念和医疗模式应运而生.在该模式下基因测序技术以其高通量、高精准度的基因序列读取为精准化医疗提供诊治基础.经过三次迭代,基因测序已深入病原微生物、肿瘤防治、遗传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与筛查等各个领域.

    基因测序精准医疗临床应用

    “智谋”概念管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肖亭英肖静蓉于海燕刘秋越...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病患者智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强患者疾病适应及压力应对能力,最终促进其身心健康.本文对智谋的概念、评估工具、老年慢性病患者智谋应用现状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病患者智谋干预方案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开拓新视角.

    慢性病患者智谋智谋训练综述

    正念干预在新兵军事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许新华王晓燕阴素蕾王宗杰...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正念干预在新兵军事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军事体能训练的300名新兵,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50名)与实验组(150名),两组新兵均在集训期1-2周内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在集训期第3-10周内,对照组仅开展军事体能训练,并未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则在进行军事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其提供正念干预.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的CPSS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军事体能训练中应用正念干预不但能让新兵的知觉压力水平明显降低,而且还能对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进行改善.

    正念干预新兵军事体能训练应用效果

    预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感染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夏川杨云赖祥军郭海军...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感染性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64例患者,分为按常规进行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对照组和在ESWL前1天在膀胱镜下向结石侧输尿管置入输尿管支架管的试验组,分别在术前、术后和术后24小时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观察ESWL术后2周期间发热、腰痛、排石率和中转手术率.结果 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PCT在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要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CRP在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要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WBC在术前和术后2小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小时WBC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SWL后的发热率、腰痛率都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的排石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SWL后两组中转手术治疗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置入输尿管支架管能降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感染性结石后的感染标志物,降低发热、腰痛的发生率,提高术后2周的排石率,在控制感染加上有效引流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感染性结石的一种治疗选择.

    输尿管支架管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结石感染

    2017-2019年某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杨琴林青青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本院泌尿外科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性,为期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尿液培养标本4564份.其中分离的639株病原菌,采用ⅥTEK-2全自动细菌药敏鉴定分析仪对其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63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60株,占71.99%;革兰阳性菌143株,占22.38%;真菌35株,占5.48%.分离菌株占前五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62株(41%)、粪肠球菌58株(9.08%);肺炎克雷伯菌57株(8.92%);阴沟肠杆菌和屎肠球菌各40株(6.26%)、奇异变形杆菌32株(5%).其中真菌引起的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20株,占真菌分离率的57.14%.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低于1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引起临床泌尿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生治疗尿道感染时,应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黄学静钟善传汪玲吴敏慧...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和体检中心就诊的因宫颈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查异常,需要行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ECC,并因病情需要行宫颈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或冷刀锥切术)的15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ECC、单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这两种方法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结果 以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其联合ECC的病理诊断的一致率(Kappa)为91.33%(0.868),单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诊断的一致率(Kappa)为78% (0.669),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ECC比单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的一致率提高了13.33%,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ECC在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和Kappa均较单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高,漏诊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联合ECC诊断比单纯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漏诊率更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联合ECC在诊断宫颈病变方面更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宫颈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术

    新生儿科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田巧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科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生儿科2636例患儿入院时送检的血标本,采用美国BDBACTE FX-40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儿童血培养瓶进行培养,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药敏卡片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636例标本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阳性率5.0%,其中革兰阳性菌91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为主;革兰阴性菌41株,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CNS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敏感,对青霉素100%耐药.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敏感,对氨苄西林100%耐药.结论 CNS是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株常见.临床对于疑似患儿应当及时进行血液培养,并合理选用抗生素.

    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利用老年综合评估优化老年人多重用药的临床研究

    邓杰尹王琳李烨瑾郝小丹...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对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的优化效果.方法 分析354例慢病患者(≥65岁,专科组179例,老年科组175例)6个月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诊断疾病数、用药数、多重用药率、治疗调整率和月均花费.随机选取专科随访患者120例,60例对照组继续按原方案随访,60例转入老年科CGA组.后者进行CGA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比较CGA组患者自身前后诊断病种数、用药数和月花费的变化.两组患者随访6月,比较药物不良事件(ADEs)发生率、失访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79.38%的老人患有共病,33.33%的老人存在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科患者平均诊断病种高于专科[(3.12±1.65)vs.(2.68±1.39),P=0.022)];用药数,多重用药率和月均花费无显著差异[(3.87±2.34)vs.(3.84±1.92),32.96% vs.33.71%,(467.28±405.31) vs.(501.11±372.71);P=0.642、0.915、0.415].老年科患者随访期药物调整率高于专科(55.43% vs.28.49%,P<0.001).CGA组评估后疾病数平均增加0.41种(P<0.001),用药数和月均费用无显著变化(P=0.315、0.770).CGA组和对照组比较,ADE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5.00% vs.8.33%,P=0.464),失访率更低(6.67% vs.20.00%,P=0.032),患者满意度更高(P=0.024).结论 老年共病和多重用药问题十分严峻,利用CGA优化治疗方案有利于老年共病与多重用药的管理.

    老年综合评估共病多重用药药物不良事件

    消红霜临床前皮肤安全性评价

    赵倩杨春艳杨文信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红霜动物局部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使用不同剂量的消红霜对大鼠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对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正常皮肤、破损皮肤进行单次给药及多次给药刺激性实验;将健康豚鼠分为消红霜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进行致敏性实验,观察各组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情况.结果 消红霜对正常皮肤大鼠及破损皮肤大鼠均无急性毒性作用,且对新西兰大白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 消红霜动物局部皮肤用药安全性高,可作为安全、可靠的外用药进一步用于临床观察.

    消红霜局部皮肤用药安全性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