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选择与利用研究

    吕寻李万峰胡勐鸿戴小芬...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甘肃小陇山沙坝落叶松/云杉良种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25个种子园的自由授粉家系和30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在日本落叶松采伐迹地进行了更新造林试验,应用SPSS 16.0和ASReml v3.0对造林9年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还是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不同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材积.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为0.492、0.680、0.694和0.093、0.162、0.171,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为0.560、0.544、0.496和0.128、0.109、0.096,家系性状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家系性状受到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家系选择潜力大.根据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亲本育种值指导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疏伐、改建1.5代种子园.以材积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胸径、树高,在家系择基础上配合单株选择,从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和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各选择20个优良单株构建高阶生产群体,高阶生产群体的预期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分别达到25.74%、22.85%和122.59%、154.22%.从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选择的50个单株作为构建遗传改良群体的应用材料,将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选择的45个单株作为育种群体的补充材料,构建遗传品质不断提高和遗传基础不断拓展的改良群体应用材料.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优树育种遗传变异

    施肥对日本落叶松母树种子球果和形质特征的影响

    王骞春战金伟杨圆圆李光...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日本落叶松1.5代和2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施用N肥、P肥、K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调查并分析了施肥处理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球果和种子特性的影响,有效提高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满足生产上对落叶松良种的需求.结果表明:从球果形质特征上看,施肥可显著促进日本落叶松1.5代和2代种子园单果质量、球果纵径和横径的增加,其中,1.5代种子园中,N(0.4 kg/株)+P(0.6kg/株)+K(0.6kg/株)"处理的单果质量和球果纵径最大,分别达到4.01 g 和 3.14 cm,分别为 CK 的 1.79 倍和 1.37 倍,N(0.2 kg/株)+P(0.6 kg/株)+K(0.4 kg/株)"处理的球果横径最大,达到2.26 cm,为CK的1.1倍;2代种子园中,N(0.2 kg/株)+P(0.8 kg/株)+K(0.6 kg/株)"处理的单果质量、球果纵径和横径等指标均较高,分别达到8.23g、3.74 cm和2.58 cm.从种子形质特征上看,施肥对日本落叶松1.5代、2代种子园种子形质指标的影响有限,施肥仅对1.5代种子园种子纵径、横径和侧径及2代种子园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较高的K肥和适量的N肥施用量有利于球果和种子的增大,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施肥较优方案为N肥0.4 kg/株、P肥0.6 kg/株、K肥0.6 kg/株.

    日本落叶松球果种子形质种子园

    '娇红1号'红花玉兰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詹丽红蔡宇宇朱仲龙马履一...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娇红1号'1年生嫁接苗为试材,设置盆栽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FWC)的20%(HD)、40%(LD)、60%(CK)、80%(LF)、100%(HF)5 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娇红1号'叶片的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分析'娇红1号'红花玉兰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探究'娇红1号'红花玉兰在江西等江南丘陵区的引种效应.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HD处理下的'娇红1号'苗木在胁迫第10天全部死亡(其余的存活率为100%),CK下'娇红1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其余处理都随着胁迫时间的加长而降低.Pn和Gs的日变化出现双峰现象,Tr日变化呈现先升后降趋势,Ci日变化呈现上升趋势,WUE和Ls的日变化呈现下降趋势.CK处理的Pn、Gs、Ci和Tr日均值最大,HF处理下WUE和Ls最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娇红1号'苗木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ro含量和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APX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且在胁迫维持到第40天时CK处理下最低.可见,60%~80%FWC的条件下最利于'娇红1号'红花玉兰的生长.

    红花玉兰水分胁迫光合特性生理指标抗逆性

    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生长生理指标的比较

    罗茜朱雅静贺斌陈诗...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无菌苗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年度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比较其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满天星'苗木的苗高、地径持续增长,表现出三倍体'满天星'苗高较小、地径较大的特点.同一位置叶片的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随时间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时间的变化2种'满天星'的茎节数量逐渐一致,三倍体'满天星'苗木表现出短粗的特征.在测定期中三倍体'满天星'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大于二倍体,测量前期可溶性糖含量小于二倍体,后期大于二倍体.不同倍性的西番莲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与苗高、茎节、地径呈负相关,与叶长、叶柄长呈正相关;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略有差异.综上所述,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生理指标存在差异,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存在差异.

    紫果西番莲生长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

    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的影响

    申鹏周雯柴宗政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实施近自然经营10余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并基于种群统计方法来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尾松种群对照和经营两种林分中,幼龄(Ⅰ、Ⅱ龄级)个体数量都很少、龄级分布不合理、种群结构不稳定.虽然近自然经营能够提升幼龄个体总体数量,但效果仍不理想.马尾松种群的个体数量优势可能会减弱,种群呈现衰退趋势.种群经过6个龄级的发展后,其结构逐渐呈稳定增长态势.马尾松种群总体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且对照林分中马尾松种群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经营林分.随着龄级增大,种群分布格局呈现聚集—均匀—随机分布的趋势;近自然经营能够加快种群分布格局向更为稳定的随机分布状态演替的进程.因此,研究区马尾松种群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幼龄个体数量不足,近自然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建议在近自然经营的基础上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提高幼龄个体数量,加快实现种群稳定可持续发展.

    马尾松近自然经营种群结构分布格局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对不同时期金银忍冬潜在适生区动态模拟分析

    周礼茂吴海洋田斌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基于58个生态因子,分析历史(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2050年与2070年气候背景下金银忍冬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背景下AUC值大于0.9,连续博伊斯指数(CBI)的值是0.998,表明模拟结果可靠.影响金银忍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平均温度(bio09)、土壤类型(SU_CODE)、紫外线最强月份平均辐射量(uvb3).金银忍冬高适生区和最佳适生区面积是全国总面积的4.43%,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东北部、四川中部、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甘肃东部、陕西、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整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有利于金银忍冬适生区的扩张.从末次盛冰期到当前,金银忍冬适生区向东北方向移动,在未来,金银忍冬的适生区有向北方迁移而在西南方向收缩的趋势,并且最佳适生区严重丧失.建议加强最佳适生区保护,在新增适生区,可以考虑迁地保育方法,进行合理的人工引种栽培.

    金银忍冬气候变化MaxEnt适生区引种栽培

    基于标志种分布预测的哀牢山植被潜在分布及气候解释研究

    何兰君李林霞欧光龙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哀牢山植被12个标志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分析和预测物种在当前气候背景下在中国和哀牢山的潜在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5类植被的Max-Ent 模型预测精度达到非常好水平(AUC>0.90).影响暖温性针叶林的主要因子为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和最冷季度平均气温(bio11),影响暖热性针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年平均温度(bio1)、昼夜温差与年温度比值(bio3)和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温度变化方差(bio4)、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年平均温度(bio1),影响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年气温变化(bio7)、温度变化方差(bio4)、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和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9),影响干热河谷稀疏灌木草丛的主导因子为温度变化方差(bio4)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年气温变化范围(bio7)、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bio18)、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暖温性针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和哀牢山中北部地区,暖热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和哀牢山的西南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台湾等地和哀牢山全域,干热河谷稀疏灌木草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和哀牢山的中南部及北部地区.MaxEnt模型所模拟的结果,可以准确反映5类植被的适生区分布情况,揭示生物气候因子对其影响,可以为哀牢山植被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植被标志种MaxEnt模型生物气候因子适生区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丹桂苗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吴磊何易蔓余雯静颜晓艺...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L9(33)设置3因素(氮、磷和钾肥)3水平(氮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5、10g,磷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2、4g,钾单株施用量分别为0、3、6g)正交实验,对'浦城丹桂'幼苗间隔30 d进行2次氮磷钾配施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第2次施肥后60、120、180、240 d后叶片4种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N5P0K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IAA、ABA和ZR的含量,于施肥240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 139.90、157.79、14.86 ng/g),相比 CK 分别提高了 101.52%、36.79%、73.08%;N5P2K6处理可以显著提高GA3的含量,于施肥240 d达到最高值(13.57 ng/g),相比CK提高了97.71%;N5P0K3处理显著提高ABA/GA3和ZR/GA3值,显著降低ABA/IAA和ZR/IAA值;N和K因素对IAA、GA3、ABA和ZR含量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因素仅对GA3含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氮磷钾配施对丹桂苗木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之间的稳态有显著影响,综合方差和极差分析,得出提高叶片IAA、GA3和ZR含量的最佳配施方案为N5P2K6,提高叶片ABA含量的最佳配施方案为N5P0K3.

    施肥丹桂叶片内源激素正交设计

    黑水县彩林观赏期预报模型构建及时空变化研究

    邹雨伽李淑静张玉芳王鑫...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黑水县2008-2020年彩林物候期观测和同步气象资料,筛选影响彩林变色日序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多元回归等数理方法建立月尺度的彩林观赏期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和未来10 d的彩林观赏期中期气象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依托GIS平台及多年平均气象数据模拟黑水县彩林变色日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黑水县彩林平均于9月28日、10月16日分别进入始红、盛红状态;彩林始红日序与7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与7月累计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彩林盛红日序与7月累计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8月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彩林进入始红及盛红状态日序与前10 d各气象要素均不显著相关;彩林观赏指数与前10 d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累计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气温日较差、累计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彩林观赏期日序整体随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攀升而提前,在10月10日前全县彩林均进入始红状态.本研究通过相关气象因子建立黑水县彩林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及中期气象预报模型,检验认为彩林观赏期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在彩林始红及盛红状态预测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中期气象预报模型仅适用于彩林始红状态的预测.

    黑水县彩林观赏期温度时空变化预测模型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滇池流域湿地植物氮含量估算模型构建

    杨迈李晓琳郑毅欧朝蓉...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R3500光谱仪采集芦苇、菰、香蒲和风车草4种典型滇池湿地植物的光谱数据,应用A3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湿地植物叶片氮含量,筛选出氮含量最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和变换形式参量,建立湿地植物叶片高光谱氮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曲线与健康绿色植被的光谱曲线趋势一致,但在800~1 350 nm和1650~1 800 nm波段存在差异,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三边"参数光谱变换可以更加突出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芦苇二阶微分1 836 nm、香蒲二阶微分881 nm、菰一阶微分1264 nm、风车草二阶微分1665 nm波长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菰的"三边"参数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归一化值,香蒲的红边幅值、红边面积、"绿峰"反射率和"红谷"反射率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比值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且呈极显著相关(P<0.01);4种湿地植物基于光谱二阶微分构建的氮含量估算模型精度比一阶微分高,基于光谱"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的估算模型精度最高且误差最小;4种湿地植物基于"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估算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估测效果较好.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湿地植物养分含量估算模型技术可以长时序快速地监测大面积湿地植被养分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为湿地植物远程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滇池高光谱湿地植物氮含量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