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陈文烈寿金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生态价值—生态责任—生态潜力"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良的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选取了25 个指标评价青藏高原2008-2021 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生态价值效度最高,生态责任效度最低;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阶段发展到良好协调阶段;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污水处理率、区域人口密度等是主要障碍因素。据此提出从提升生态价值、筑牢生态责任和夯实生态潜力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路径建议。

    青藏高原生态绩效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建设

    以乡土文化助力践行"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陈庆华李前进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坚持"第二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要求,聚焦于乡土文化的视角来对践行"第二个结合"进行探讨,深入挖掘了乡土文化与"第二个结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了乡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文化要素,提出了以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内容转化以及载体建设助力践行"第二个结合"的思路。

    乡土文化"第二个结合"内在逻辑实践路径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发展伦理探析

    玉菊浪金俊铭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解决粮食安全的紧迫现实问题,促进中国走向带有自身特色的粮食安全发展战略,以文献梳理法与哲学溯源法相结合,对发展伦理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进行全面认识并深入探析。从价值取向、发展方法以及伦理责任等方面来全方位审视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举措,透显出人与自然共生的伦理实质,从而论证其内在的发展伦理的人本性、平衡性、正义性智慧。理念的深化有助于新时代我国强化粮食"自主"能力、端好自己人的"饭碗"并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

    新时代粮食安全发展伦理大食物观

    农业龙头企业认定资格取消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曾丹麦强盛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以农业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 2011-2021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龙头企业认定资格取消和存续时间对龙头企业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头企业认定资格取消对龙头企业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龙头企业存续时间增加对龙头企业经营产生了积极影响;认定资格取消与存续时间对龙头企业经营的影响存在地区和规模显著差异;研发创新水平和企业社会责任在认定资格取消影响龙头企业经营中具有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完善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合理配置资等建议,以期实现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使其在名单中不断存续。

    农业龙头企业企业经营营业收入经营主体

    基于民族山区生态与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评价——以云南省昌宁县为例

    张晓蕊李建钦谷红芹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生态与产业共生视角探究云南省昌宁县产业和林业生态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复合系统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构建"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指标体系,结合林业L-V模型和特征指数分析昌宁县生态安全状况,实现生态安全级别及预警级别判定。结果表明:昌宁县2011-2015 年均处于林业生态安全预警转折区,位于康复状态与健康状态临界点之间;2019 年以后处于生态安全区,林业生态水平逐步恢复并向产业-生态互利共生方向发展,但林业生态相对处于劣势,仍需在今后决策和发展中引起重视,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使其朝着更为稳定的共生方向发展。

    林业生态安全产业特征指数民族山区

    云南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协调关系时空变化研究

    郝峻锋刘德钦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云南省2005-2020 年云南省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统计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熵值法等方法对云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户生计水平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剖析了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云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缓慢增加趋势,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2)云南省农户生计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表现出整体优化趋势,耦合协调阶段主要呈现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耦合协调类型主要表现为向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同步发展转变;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滇中地区发展状况较好,滇东地区较差,滇西和滇西南地区位于二者之间。据此提出因地制宜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提升农户生计、合理协调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间的关系等建议。

    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生计耦合协调时空变化云南省

    "双碳"目标下社会资金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刘熙王晓润李娟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双碳"目标,采用全国2017-2021 年23 家林业A股企业面板数据,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和机制分析社会资金对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信贷资金能显著促进林企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具有调节效应,社会捐赠通过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抑制林企技术创新,信贷资金和社会捐赠因林企所处地貌不同均有异质性作用。提出应提高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深化关注研发投入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对丘陵地区和非丘陵地区的林企分别实施有的放矢的"双途径"财政规划等建议。

    信贷资金社会捐赠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双碳VOSviewer

    可持续理念下的乡村社区营造探析

    赵宇彤管雪松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常州刘巷村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乡村规划与社区营造探索刘巷村的规划建设方向。基于刘巷村基本情况及现存问题,结合可持续理念与村落发展间关系,构建以环境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着力点、生活可持续为建设目标的逻辑框架。提出激发居民参与意愿、村域空间整体管控、拓展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可持续理念乡村社区规划营造刘巷村

    绿色信贷与建筑业碳排放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经验

    卢盼盼余鸿志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1 年各地省级面板数据,探析绿色信贷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能够减少建筑业碳排放,通过稳健性检验后,证实假设成立。绿色信贷在减少建筑业碳排放时,效果在东部地区最好、中部地区次之、在西部地区无明显效果。绿色信贷可以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加强环境规制减少我国建筑业的碳排放,结论能为我国绿色信贷减少建筑业碳排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绿色信贷建筑业碳排放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

    基于中介效应视角下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姚彤叶露放朱超群刘鹏凌...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21 年全国30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城镇化是否会通过产业集聚影响农业碳排放,并进一步通过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是否会受产业集聚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越高,越会加剧农业碳排放;产业集聚在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城镇化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增加农业碳排放;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受产业集聚的单一门槛效应的影响,当产业集聚程度跨越门槛值后,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向促进作用成倍减少。

    农业碳排放城镇化产业集聚中介效应门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