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棕红悬钩子叶绿体的基因组结构与序列特征分析

    李启少王正德李建运王飞...
    9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SSR位点分析,比对并构建17个悬钩子属植物和2个大叶路边青属植物系统发育树。以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分析17种植物间的核苷酸多态性值,筛选高变区位点,比较棕红悬钩子与另外9个物种的IR边界区的收缩和扩张情况。结果表明: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266 bp,其中大单拷贝区85 849 bp,小单拷贝区18855 bp、双向重复区25781 bp;共注释出129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5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选择压力是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首要因素,16个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棕红悬钩子SSR偏好使用A、T碱基。棕红悬钩子与锈毛莓、蛇泡筋亲缘关系较近,17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之间相似度较高,基因编码区比非编码区更为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非编码区的相邻基因间隔区内,悬钩子属植物IR/SC边界较为保守。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提供参考。

    棕红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系统发育

    卵叶远志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评价

    申开泽胡祖茂尤梦吉罗丽花...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云南双江采集的卵叶远志中分离可培养内生真菌,采用ITS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并对所得真菌的发酵提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以期探明卵叶远志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用于发掘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先导化合物的潜力。结果表明:从卵叶远志中共分离到23株内生真菌,其中地上部分18株,根部5株,归属于1门4纲8目11科13属,优势属为刺盘孢属、镰刀菌属和附球酶属。采用Ellman法测定了内生真菌的甲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在测试浓度为0。5 mg/mL时,其中12株菌株表现出中等及以上强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30%),Boeremia exigua PSA002、Fusarium oxysporum PSA008、Penicillium brefeldianum PSB007 等 3 株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50%),其中,F。oxysporum PSA008的抑制率高达75。35%。采用UPLC-Q-TOF/MS对PSA002、PSA008和PSB007等3株真菌大米培养物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3个样品的质谱数据点响应强度和数量都较为明显且存在差异,且与大米培养基相比也均存在不同,表明真菌代谢转化形成了一定的化学多样性成分。本研究可为后续发掘卵叶远志相关活性化合物提供基础研究材料和理论参考。

    卵叶远志内生真菌真菌多样性抗乙酰胆碱酯酶阿尔茨海默病

    不同地理种源滇黄精内生菌的分离与功能研究

    徐荣焦蓉王思婷王占娣...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滇黄精内生菌多样性组成及相关特性,以7个地理种源滇黄精根茎为研究材料,采用研磨稀释涂布法分离内生菌,并以平板拮抗、固氮、溶磷、解钾及促生实验对内生菌功能进行探索。结果表明:7个地理种源滇黄精根茎共分离到104株细菌、1株放线菌和1株真菌,大理下关的栽培种分离数量最多;内生细菌对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链格孢霉菌、拟盘多毛孢菌和镰形炭疽菌具拮抗作用的分别有41、49、35、34、54株,T114、T115、T116、T117对多种病原菌均有拮抗效果;内生细菌中固氮菌有8株,效果较好的为D2-10、D2-5、D2-15菌株,解钾菌2株;104 cfu/mL的D2-5菌液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种子萌发率、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根长、根鲜质量比对照分别提高95。84%、54。35%、48。60%、35。96%、30。00%;D2-5菌株鉴定为Kosakonia cowanii。通过功能鉴定,初步筛选出一些具应用潜力的有益菌株。

    滇黄精内生菌分离促生种源

    梵净山生态旅游区藏酋猴肠道寄生虫初步研究

    杨天友张欢滑荣刘燕...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梵净山生态旅游区藏酋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2019年3月在梵净山收集了 4群藏酋猴的71份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对粪便样品进行了寄生虫检查,分析梵净山旅游活动对藏酋猴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藏酋猴粪便中发现了蛔虫、鞭虫、钩虫、蛲虫4种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9。01%,其中蛔虫的总感染率最高,达52。11%。梵净山生态旅游区藏酋猴肠道寄生虫感染较高,可能与生态旅游产生的环境污染以及游客投喂行为有关,建议采取措施防止游客与藏酋猴直接接触,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以减少梵净山生态旅游区人猴之间交叉感染肠道寄生虫的风险。

    藏酋猴肠道寄生虫生态旅游人工投食梵净山

    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艾薇张晶王有慧曹凯红...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采自腾冲市洞山乡的棕色型和黑色型九香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2种色型九香虫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探讨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形态。结果表明:2种色型九香虫成虫均为丝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又可分为3个鞭小节;同种色型雌雄间及不同色型相同性别间触角长度不同;棕色型九香虫雌虫触角长度(8433。88 μm)显著长于雄虫触角长度(8 162。21 μm),黑色型九香虫雌虫触角长度(8 315。41 μm)显著长于雄虫触角长度(8 106。54μm),棕色型雌虫与黑色型雌虫触角长度无显著差异,棕色型雄虫触角长度显著长于黑色型雄虫;2种色型九香虫有7种类型触角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形感器、圆柱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5种类型为2种色型共有,以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同种色型雌雄间及2种色型间触角各节长度、感器类型和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首次在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触角上观察到圆柱形感器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九香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明九香虫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和开展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九香虫成虫色型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陈友陈桂芳闫明旭王朝英...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四面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四面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7亚科32属57种,其中19种为重庆新记录。从垂直分布来看,有50%以上的蚂蚁仅分布于同一海拔高度,垂直分布范围狭窄;蚂蚁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但东坡最低海拔样地的蚂蚁个体密度呈非规律性降低;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海拔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但东坡与西坡的2个最低海拔样地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则最高。从水平分布来看,东坡蚂蚁的物种数与个体密度高于西坡;东坡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低于西坡,而优势度指数则高于西坡。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东坡与西坡之间中等相似,但同一坡向不同样地之间极不相似;东坡与西坡同一海拔样地间的蚂蚁群落相似系数随海拔上升由极不相似上升为中等相似。整体看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向及人为干扰密切相关。

    蚂蚁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四面山自然保护区

    基于林分空间结构调整的思茅松天然林碳增汇经营技术优化

    张熙琳陈国齐刘春晓范钦玲...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普洱地区2007年、2012年一类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将2012年设置样地内的126株树作为研究对象,以间伐为抚育措施,建立以林分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和碳储量为目标的间伐模型;约束条件取空间结构的角尺度、混交度、开敞度、林层指数和竞争指数,非空间结构的树木大小、树种多样性,以及碳储量变化情况;设置9个间伐强度梯度,以多目标规划的思路对间伐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指标与目标函数值的关联程度排序为开敞度>林层指数>角尺度>混交度>竞争指数;随着间伐强度增大,林分各参数变化幅度均增大。在45%的间伐强度下,林分优化效果最佳,共采伐49株树,林分的树种组成多样性和直径结构均匀程度未改变。林内透光程度提升了 31。27%,林分垂直结构丰富度提升了 27。68%,角尺度指数值降低了 19。7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提升了 20。63%,林木间竞争程度下降了 44。27%。目标函数值从139。64增加到658。51,比间伐前提升了近乎4。5倍,碳储量比上一期增加了 35。35 t/hm2。在保证林分碳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林分在林木竞争程度、垂直结构、树种隔离程度和林地光照条件等方面的表现,整体林分状态朝更优质的方向转变,对思茅松天然林以及相似林分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思茅松天然林空间结构碳储量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杉木哑变量削度方程研究

    陈奕辰黄翔张晓萍严洪...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建顺昌洋口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龄级共设置6块杉木人工林样地,通过TLS及点云处理技术,实现杉木主干不同相对地面高度处直径及树高参数的提取,将龄级作为哑变量引入并构建杉木哑变量削度方程模型,通过参数t检验、决定系数及预估精度等检验指标对模型拟合结果和检验进行筛选与检验。结果表明:在6种备选削度方程中,以模型F4可变参数削度方程的拟合评价指标最优,可作为基础削度方程。对不同哑变量参数组合进行t检验筛选发现,哑变量组合Z7、参数为c、i时各项拟合评价指标最佳,其R2为0。98高于其他组合,评价指标最优,可用于哑变量模型的构建。采用哑变量组合Z7构建的模型,其R2为0。96、P为99。63%,拟合优度和预估精度均好于基础削度方程,哑变量模型的离散程度明显较小且R2提高14。2%,P提升了 0。55%。基于TLS技术构建含有龄级类型的哑变量削度方程模型预测精度优于基础削度方程模型,可以在低破坏、无破坏的情况下,有效实现杉木干形任意节点的直径预测和杉木干形模拟。

    杉木人工林地基激光雷达削度方程哑变量

    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火环境研究

    曹恒茂王劲王秋华洪瑞成...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3-2022年昆明地区的月值气象数据和1991-2020年西山林场的火灾历史数据,结合林场地形条件、可燃物类型特征等相关资料,分析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火环境特征。结果表明:2003-2022年昆明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明显,平均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并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特点;林场的海拔相对高差588 m,坡度多集中在6°~25°,森林火灾多发于阳坡面的缓坡、斜坡地域,集中发生于海拔2000~2300m;林场主要针叶树种为云南松和华山松,属于易燃烧树种,林下可燃物较多且干燥易燃,加之周边风景名胜区众多,人员活动频繁,火源管控难度大,易发生森林火灾。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林火管理提供参考。

    森林火灾可燃物气象地形火环境西山林场

    基于AE和DIC监测的不同裂纹木构件损伤规律研究

    李猛潘喜利刘翔佘艳华...
    17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欧洲云杉为研究对象,基于声发射技术和数字图像系统对含T型和L型裂纹木构件损伤过程进行监测;应用声发射的参数法研究了在加载过程中木构件裂纹萌生与扩展变化,采用数字图像法分析了木构件裂纹表面应力应变信息。结果表明:声发射参数数据和数字图像系统采集的应变信息在反映木构件裂纹损伤规律上具有一致性;声发射幅度、能量和振铃计数对木构件裂纹的萌生具有良好的预判性,数字图像法的应变场信息能够监测木构件裂纹演变变化。建立声发射参数和数字图像系统对木构件裂纹损伤规律的预测和评价体系,可为研究含不同裂纹形态木构件损伤评价机制提供方法依据。

    木构件裂纹声发射数字图像表面应变损伤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