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森林生态文明引领林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探析

    潘立陆燕元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锻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森林生态文明,推动中国林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有助于更好应对生态危机,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揭示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的意义,阐述森林生态文明的内涵.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方面建构森林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从深刻把握森林生态文明的哲学方法、科学制定林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应用绿色先进技术和优化林业功能布局等方面设计中国林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

    森林生态文明林业现代化绿色发展生命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李东沈阳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有阻力、能源结构转型困难、绿色低碳技术赋能不足、气候极端化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需着力增强等现实困境.因此,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丰富滋养,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加强并借力全球多边合作机制,激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活力;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模式,驱动并加快"双碳"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碳达峰碳中和

    道德教育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服务作用探析

    何煦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是落实乡村"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乡村间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生态道德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纳入到伦理评价的范围.生态道德教育能够通过传递道德准则,塑造生态人格以及推动发展转型来解决乡村生态振兴建设中村民在思想理念、道德认知和实践发展层面面临的困境.探析生态道德教育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服务作用,从理念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思想引导.

    生态道德教育乡村生态振兴价值路径

    "两山"理论背景下的浙江省自然教育基地发展路径研究

    边喜英潘澜徐倩文张骏...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在线问卷和实地访谈,对浙江62 个自然教育基地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自然教育基地具有"多种类型并存、经营主体多样、活动设施有基础、安全防范有保障"等特色,但也同时存在发展分布失衡、教育功能薄弱、课程质量不高、专业人员缺乏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以政策引导为核心、辅以人才培养和成果应用"一体两翼"发展建议,旨在为推动我国自然教育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两山"理论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基地对策

    1998-2022年安徽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张红军邹亚文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98-2022 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耕地压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分析安徽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波动下行的态势,从预警压力状态进入无压力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总体下行,状态从人粮平衡区的平衡有余级升至粮食盈余区的富裕级.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则主要位于粮食盈余区和人粮平衡区,多市虽向好发展,但合肥、黄山等的状况持续恶化;各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空间分布具有高值和低值集聚特征,土地资源承载力驱动因素按重要性由大及小依次为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城镇化率、地形位指数、农业水资源量.依据分析结果,应采取合理规划国土空间人口分布、转变耕地利用方式和构建与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布局等措施,以促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承载力耕地时空格局

    区域品牌安溪铁观音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成效研究

    朱晴刘丰波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茶叶区域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安溪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法研究区域品牌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依托地域优势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能够提高产品溢价空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区域品牌非排他性的特点,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有助于提升农民参与品牌共建的意愿,从而共享品牌红利,加速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茶叶品牌产业发展利益联结

    基于元阳哈尼梯田红米价值链分析农户获益能力变化

    郭娜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09-2011 年和2020-2021 年两个时间段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地区的田野调查,采用资源获益能力理论以及价值链分析框架,对构建的两条间隔约 10 年的红米价值链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哈尼梯田红米商品化过程中,当地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要素的变化重塑了红米价值链.梯田红米通过专业合作社管理、绿色食品认证、品牌包装、电商推广等政策措施实现了价值增值,小农户在这一过程中获益能力持续增强,但也存在获益不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推进"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关部门在进一步提升梯田红米商业价值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应通过政策调整同时提升在红米种植中小农户获得利益的公正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保障小农户持续获益.

    获益能力价值链红米农户哈尼梯田

    云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格田逸飘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2 年云南各州市面板数据,把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SBM-GML指数法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在此基础上解析各州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实证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序上,观测期内云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持续上升,增速呈现低—高—低的变化态势,并且主要由技术进步所推动;在空间上,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出中西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增速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状态,且空间关联性不显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对云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城市主题公园文化空间多重建构对游客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

    范建荣丁靖杨茜好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民族村为例,分析城市主题公园游客的空间感知、文化认同以及消费意愿间的相互关系,探寻城市主题公园生态与民族文化空间多重建构及对游客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ABC态度理论,以"认知—感情—行为"为框架构建游客感知、文化认同以及消费意愿的假设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游客对生态—民族文化空间多重建构的感知,能正向显著影响游客文化认同与消费意愿;游客的文化认同对其消费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文化认同在游客对城市主题公园生态—民族文化空间的多重建构感知与消费意愿间起中介作用.因此,在城市主题公园中,游客消费意愿的产生受游客对生态—民族文化空间多重建构感知与文化认同的影响.

    城市主题公园生态文化空间消费行为影响机制

    基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的休闲旅游发展质量关系模型研究

    徐安东黄晓园成海徐玲...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验经济时代,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后,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以抚仙湖旅游度假区休闲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将视听嗅味触"五感"与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结合,构建休闲旅游发展质量关系模型,运用SPSS 19.0 和AMOS 24.0 软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具身体验、高峰体验、休闲满意度和发展质量关系.研究发现:具身体验均正向影响休闲满意度和高峰体验,且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大于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正向影响休闲满意度;休闲满意度正向影响发展质量,且分别在具身体验、高峰体验和发展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高峰体验在具身体验和休闲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具身体验高峰体验休闲满意度休闲旅游发展质量结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