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赵心愚(兼)

月刊

1004-3926

028-85522071;8552257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4段16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注重民族问题和民族学方面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hatGPT在公共价值观中的识别、分类和转换:基于"关注度-共识度"模型

    邵旭吴湘玲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了解"那些未必作为结果"的多元公共价值观,以便增加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本文基于公共价值观模型分析,从"关注度"和"共识度"两个维度对国内学者研究ChatGPT的公共价值观进行了识别和分类,深入探究了各个区域价值观的致因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ChatGPT发展较为乐观.主流价值观关注其价值属性,非主流价值观更多关注工具理性和平衡机制.时间上,各个领域的公共价值观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数据"在外部环境和自身特征的双重影响下,会驱动本身公共价值观的转换.总体而言,人工智能领域的场景化可以继续丰富和完善公共价值观的"宏观概念".

    公共价值人工智能ChatGPT价值冲突

    融媒体时代民生类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刘杰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舆情引导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战线非常重要的工作.民生问题作为网络舆情焦点,集中体现了公众对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切身利益的关注.引导民生网络舆情走向既是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离不开合理的策略支撑.具体包括:提倡话语引导,掌握应对舆论主动权;提倡情感引导,推动"融媒"向"智媒"转型;提倡法治引导,从舆情监管走向舆情治理;提倡价值引导,发挥主流媒体压舱石作用.

    融媒体民生网络舆情舆情治理主流媒体自媒体价值引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叙事与教育践行

    吴晓蓉邢瀚
    212-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关系叙事视角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合理性和逻辑自洽性.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并持续形塑于关系互动之中,它以人与人的关系互动为构成要素,以共同体的关系模式为内在结构,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解为聚合方式,究其本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立足于主体的人,关系叙事揭示出主体是在先赋关系的规定、社会关系的互构、关系情境的交互中,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实质是对共同体成员身份关系的认同和界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教育的强力支撑,借由学校主场域发挥育人功能,即通过构建多元协同的文化育人体系,强化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知与自觉传承;通过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媒介,推动各民族学生在社会关系互动中逐步内化和建构身份认同;通过创设适宜涵养共同情感与价值追求的关系情境,促进各民族学生建立稳定且自觉的情感归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关系学教育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特征与质量评价——基于四川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实证调研

    乔木杨川骆毓燕
    22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通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问卷调查,发现就业地域主要以四川为主、就业单位主要以民企为主、留川就业主要以成都为主等方面就业结构特征,同时发现就业总体满意度较高、专业相关度差异较明显、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为理想、毕业生工作相对较稳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得到认可.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强化战斗堡垒凝聚力;二是聚焦校企联动,强化就业市场保障力;三是聚焦指导服务,强化就业求职竞争力;四是聚焦队伍建设,强化就业队伍服务力;五是聚焦人才培养,强化就业导向原动力;六是聚焦数据赋能,强化跟踪调查反馈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结构就业质量

    "双碳"背景下致密气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决策的研究——以四川盆地为例

    胡亚琴周炎炎
    23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察联,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计划.中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既是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适合我国能源墙构特征,符合我国转型发展实际,科学构建"双碳"背景下致密气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决策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推动"双碳"目标过程中倡导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高能耗碳能源,形成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发展模态,推动绿色经济模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能源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执行者,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将绿色创新理念植入管理中,有效实现能源企业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共赢,不断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PEST和SWOT分析模型,根据中国"双碳"发展策略的演变与趋势,紧密围绕"双碳"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企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能源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能源企业与地方实践等多方面内容,对当前四川盆地致密气产业发展现状状况及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并通过分析传统企业管理理念的局限与"双碳"时代背景下对能源企业创新的高质量要求,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创新管理策略.从建立和完善新型能源企业人才体系、明确相关考核技术标准、健全服务政策体系等多角度,尝试探索"双碳"背景下四川盆地致密气企业发展管理的新路径,以期助力和强化四川盆地能源保障、有力推动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区域能源发展新布局,引导相关能源企业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川盆地致密气"双碳"目标战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