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李跃建

双月刊

1001-4829

Jxuebao@sina.com

028-84504004

610066

成都市外东沙河大桥侧

西南农业学报/Journal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重庆六省市农科院、所,共同举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牧业各个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区域综合开发和软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研究简报、学科进展述评等文章。本刊立足于大西南、面向全国、分学科地、及时地、有见地反映西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前沿动态,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本刊热忱欢迎全国农业工作者投搞,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拔对漾濞泡核桃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的影响

    熊新武郝佳波张雨毛云玲...
    320-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对云南主栽核桃品种漾濞泡核桃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的影响,揭示其果实形态及营养成分的变异情况,进而明确该品种的最佳适生栽培区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漾濞泡核桃为试材,在云南省漾濞县从海拔1500 m起,每上升100 m海拔进行核桃果实采样,测定分析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指标,并将各指标与海拔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决定程度分析.[结果]海拔1500 m,漾濞泡核桃果实壳厚最厚,为1.105 mm;海拔1700 m,坚果粒重、仁重和三径均值最小,分别为9.298 g、4.961 g和32.240 mm;海拔1900 m,出仁率最低,为50.6%;海拔2300 m,漾濞泡核桃果实粒重、仁重、出仁率和三径均值最高,而壳厚最薄,分别为14.006 g、7.958 g、56.8%和1.015 mm.海拔与壳厚呈负相关,与出仁率、纵径、棱径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重、仁重、横径、三径均值呈正相关,与油酸、花生酸、花生油酸呈正相关,与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负相关,与棕榈酸、棕榈油酸呈显著负相关.海拔对花生油酸直接作用最大,对亚油酸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海拔主要影响亚油酸、花生酸、花生油酸性状变异.[结论]在研究区域内,海拔对漾濞泡核桃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含量产生了综合影响,在海拔1500~2300 m的范围内,这些性状均表现较好.经综合分析,海拔1700~2100 m的核桃品质最好.

    漾濞泡核桃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

    杨叶肖槿内生真菌多样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宋静静陆柳琳黎俊杰赵天义...
    326-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半红树药用植物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为开发生态友好型抗菌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北部湾沿海杨叶肖槿茎、叶和树皮组织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选用从柿树、核桃、荔枝中分离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C1(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1)和 FOC4(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黄瓜瓜链格孢菌(Alternaria cucumerina)、白骨壤内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femato)和罗非鱼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对杨叶肖槿内生真菌提取物进行抗真菌和抗细菌活性筛选.[结果]从杨叶肖槿中共分离纯化出60株内真生菌,分属于5个属25个种.其中,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和间座壳属(Diaporthe)为优势菌属,分离率为48.33%和26.67%;其余菌属分别是葡萄座腔霉属(Botryospha-eri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和小隐孢壳属(Cryptosporella),对应的分离率为15.00%、6.70%和3.33%.从杨叶肖槿树皮组织分离到的菌株最多,共分离到4个属23株菌,占总分离量的38.33%;其次为叶片组织(31.67%)和茎组织(30.00%).发现12株内生真菌与NCBI数据库已公布ITS rDNA序列相似性低于95.00%,为潜在新种.抑菌结果表明,炭疽菌J1-20对8种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柿树炭疽菌、核桃炭疽菌、荔枝炭疽菌、香蕉枯萎病菌FOC1和FOC4、黄瓜瓜链格孢菌、白骨壤链格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39.39%、25.00%、19.10%、32.43%、28.20%、89.00%和74.19%,对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的抑菌圈为21.00 mm.[结论]杨叶肖槿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分布较均匀.其中J1-20菌株对8种指示菌具有广谱抑菌性,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杨叶肖槿内生真菌多样性抑菌活性

    小麦赤霉病生防菌XH-1的鉴定及防治效果

    王婷婷魏淑红宋波董润鑫...
    337-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新的有效赤霉病生防菌并测试其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稀释涂布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CMC产孢、YEPD诱导孢子萌发、戳伤接种以及单花接种等探究该菌株对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侵染力等过程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小麦周围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菌活性的生防细菌,将其命名为XH-1;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落形态与芽孢杆菌相似,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试验发现XH-1能抑制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抑制率为45.6%;在XH-1的影响下,禾谷镰刀菌产孢量趋近于0;孢子萌发测试发现XH-1不仅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还会使孢子畸形膨大;叶片戳伤接种及麦穗单花接种结果均显示XH-1可减弱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的侵染能力.[结论]枯草芽孢杆菌XH-1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分离枯草芽孢杆菌

    UV-B辐射增强和氮添加及其互作对空心莲子草-马唐竞争的影响

    吴昊姜俊慧罗莉崔益萌...
    34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与本土伴生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UV-B辐射、施氮及其交互效应对二者竞争的影响,以期为全球变化下的入侵植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de Wit取代试验法,在单种、混种盆栽模式下分别设置处理方式(施氮、UV-B辐射、施氮×UV-B辐射)、物种属性(空心莲子草、马唐)2个因子,测定各处理组合下的植物总生物量、形态、色素及光合荧光等指标,并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以上各指标差异.[结果]①单种模式中,施氮导致植物最大茎长和马唐叶面积显著增加207.154%和297.643%、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及稳态光适应光化学猝灭系数(qp_Lss)显著降低40.612%和52.381%;UV-B辐射导致植物最大茎长、空心莲子草最大光量子产率(QY_max)及稳态光量子效率(QY_Lss)显著增加117.607%、404.459%和835.714%,导致马唐QY_Lss显著降低45.605%;施氮×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及马唐QY_max显著降低79.310%和18.984%,空心莲子草QY_max显著增加685.350%,施氮×UV-B辐射还使得空心莲子草暗适应后最小荧光(F0)下降而QY_Lss增加、马唐F0增加而QY_Lss下降.②混种模式中,施氮导致马唐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指数(Chla)显著增加254.259%和53.018%,导致空心莲子草根长及其Chla显著降低76.051%和12.084%;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Chla显著增加45.434%;施氮×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根长显著降低58.824%.[结论]施氮相对增加了马唐在生物量及形态上的优势,但UV-B辐射削弱马唐光合活性而增加空心莲子叶绿素含量;且UV-B辐射、施氮×UV-B辐射交互作用显著提升空心莲子草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全球变化下应加强空心莲子草入侵监控,以防多类因子交互效应加剧其对于本土植物的竞争替代.

    空心莲子草竞争氮素植物入侵光合荧光UV-B辐射

    苍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杀真菌剂室内筛选

    张雪梅张廷富罗映清常艳华...
    353-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引起苍耳茎腐病的一种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挖掘在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和咪鲜胺7种杀真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方法]采用菌丝尖端切割法从发病苍耳茎基部分离病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苍耳茎腐病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菌丝和菌核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扩增其ITS和TEFl-α序列并克隆测序,进一步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对苍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杀真菌剂的筛选.[结果]分离到的6株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形态特征一致.将其菌丝和菌核分别接种于健康的苍耳茎基部,约1周后实验组出现与田间发病苍耳植株相同的茎腐病病症.NCXS-1克隆测序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多个A.rolfsii菌株的相应序列一致性为100%;所筛选的7种农药杀菌剂中,NCXS-1对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不敏感,而咯菌腈和咪鲜胺对A.rolfsii的菌落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咯菌腈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2 mg/L.[结论]明确引起苍耳茎腐病的病原菌为4.rolfsii.7种农药中咯菌腈是抑制苍耳茎腐病病菌生长效果最佳的杀真菌剂.研究结果可为苍耳茎腐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苍耳茎腐病病原鉴定罗尔阿太菌杀真菌剂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天麻种植土壤的真菌变化

    陈瑞杨德强赵长林
    36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天麻种植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天麻种植前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天麻种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 enzi)Makino]种植结束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天麻根际土壤微生态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解决天麻连作障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采集的3组土样(原壤charlle001、一麻壤charlle002、方竹壤charlle006)进行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产物检测、纯化和定量,建库测序,数据分析,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及差异分析.[结果]3组土样中真菌主要类群为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Mortierellomycota 3门真菌,其中Ascomycota真菌丰度普遍最大;3组样本特有真菌OUT:一麻壤>方竹壤>原壤;种水平下分析原壤charlle00l中主要优势真菌为Clitocybe sp.、Solicoccozyma sp.和Spirosphaera sp.,一麻壤 charlle002 中主要优势真菌为 Clavulinopsis sp.和 Rosellinia sp.,方竹壤 charlle006 中主要优势真菌为 Trichoderma sp.;Clavuli-nopsis 和 Rosellinia 在一麻壤 charllle002 中丰度极大,在 charllle001 和 charllle006 中丰度极小;charlle001 和 charlle002 组间真菌 Mor-tierella相对丰度差异显著,charlle00 1和charlle006组间真菌Penicillium相对丰度差异显著;charlle002和charlle006组间真菌Peni-cillium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种植收获一茬天麻后土壤中真菌种类数量递增,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一麻壤中真菌ASV、特有真菌数目明显增大;一麻壤种植方竹后木霉菌显著增多;Clavulinopsis和Rosellinia部分真菌易引起天麻病害,而方壤中Trichoderma多用于病原菌生物防治.[结论]天麻不同种植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不同,种植一年天麻后土壤中病原菌增多,再种植方竹呈现修复作用,但具体修复机制还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高通量测序物种丰度病原真菌天麻土壤连作障碍

    磷添加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张曼侯天钰张应榕王娟红...
    373-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连续6年不同磷添加的田间定位试验为背景,探讨土壤细菌群落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0 kg/hm2(P0)、75 kg/hm2(P1)、150 kg/hm2(P2)、300 kg/hm2(P3)和450 kg/hm2(P4).测定花铃期棉田土壤含水率、温度、容重、pH、电导率以及有机质等理化指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磷水平0~20 cm 土层细菌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施磷可以降低pH和电导率含量,而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均无较大影响;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在P2时达到最高.细菌群落结构中,2个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3个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2个优势菌目为假单胞菌目和根瘤菌目,2个优势菌科为假单胞菌科和慢生根瘤菌科,4个优势菌属为中华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和糖多孢菌属.P2处理的OTU数和Chao1指数分别为4702和6217.79,均为最高.说明磷添加可以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溶磷作用的3个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和2个属(慢生根瘤菌属和链霉菌属)相对丰度随磷肥施入而显著升高.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和容重与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变形菌门呈负相关.[结论]与不施用磷肥相比,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有机质和细菌优势菌群(浮霉菌门、β-变形菌纲、慢生根瘤菌属和链霉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土壤pH和电导率.-其中,P2处理的土壤温度、有机质和α多样性明显提高,电导率显著下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进而提高土壤肥力.

    磷肥棉田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

    草酸和抑制剂对氮肥在喀斯特土壤中迁移规律的影响

    谢富金钟宁王家凤张嘉佳...
    382-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草酸、硝化抑制剂(DMPP)和脲酶抑制剂(NBPT)与氮肥配施后氮素在喀斯特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为喀斯特地区合理施用氮肥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法,在土壤湿度为30%条件下,以草酸、DMPP和NBPT与3种氮肥(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组合配施,培养15、30和90 d后,测定土柱中不同土层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及其百分率,探究氮肥配施草酸和2种抑制剂对喀斯特土壤中氮素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在15、30和90 d的培养时间下,与单施氮肥相比,氮肥配施草酸和抑制剂对氮素在喀斯特土壤中迁移具有明显影响.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配施草酸后,土壤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增加,分别为0.516、3.266和0.958 mg/g,同时,3种氮肥在土壤中的可溶性无机氮百分率均升高(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的可溶性无机氮百分率最高分别为16.68%、41.28%和11.02%).氯化铵配施草酸+DMPP后,土壤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增加,其百分率提高,且在培养15 d时百分率最高,为45.48%;尿素配施草酸+DMPP后,在培养90 d时土壤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和百分率均最高,分别为0.935 mg/g和11.19%.[结论]在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分别配施草酸均能提高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含量,促进氮素向深层次土壤迁移,氯化铵和尿素分别配施草酸+DMPP也可提高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含量,这些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式可在农业生产上参考应用.

    氮肥喀斯特土壤迁移规律草酸抑制剂可溶性无机氮

    黄河流域(济南段)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作物营养元素分析

    孙述海郝杰姚文静岳伟佳...
    391-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河流域(济南段)的土壤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调查区土壤样品,分析29种土壤元素指标,用统计学、空间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不同行政区的分布特征,农作物营养元素区域差异化及影响因素.[结果]黄河流域(济南段)内元素背景值明显偏高的有Hg、As、Cd、S、Corg、Co、N、B、CaO、Se、F,大多数元素变异系数在0.25以下,部分有害元素变异系数大于0.4o不同行政区表层土壤中大多数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小,即元素分布均匀,MgO变异系数达0.7以上,说明人为因素对此类元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壤类型中的S、Corg和N等元素有明显差异,其中农村宅基地中的CaO、Zn、MgO和Na2O偏高.调查区表层土壤全氮含量以中等丰度为主,占调查区面积的62.60%;全磷含量丰富,中等以上等级区面积占调查区总面积的80.69%;全钾以二级较丰富为主,面积占调查区76.87%.黄河流域(济南段)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为普通潮土,成土母质含丰富CaCO3,使pH高于7.5.[结论]黄河流域(济南段)内大多数元素区域分布均匀,土壤污染压力较小,与直管区工业发展程度整体不高的背景相吻合.Hg元素变异系数较高(>0.4),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地区N、P、K等较富集,适合发展种植业.

    土壤营养元素元素背景值元素区域特征元素变异系数有害元素

    伊犁河谷不同雨型下自然与人工植被的水土流失特征

    李燕刚胡桂清张文太刘星宏...
    404-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科学防控西北干旱区草地水土流失以及比较不同雨型下植被的径流调控效果.[方法]2021-2022年雨季在伊宁市铁厂沟水土保持径流场,采用K均值方法将研究区13场侵蚀性降雨划分为3类,并监测5种自然植被(霸王、驼绒藜、伊犁绢蒿、骆驼刺、苦豆子)和3种人工植被(榆树、紫穗槐、狗牙根)的产流产沙特征,探讨不同雨型下各植被的产流产沙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雨型和植被小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①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的主导雨型是B雨型(中雨量、短历时、中雨强),对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程度达到53.5%.A雨型(低雨量、长历时、低雨强)和C雨型(高雨量、长历时、高雨强)贡献率较低;②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高于人工植被,自然植被在A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好(87.3%~95.2%),人工植被在C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差(39.2%~52.7%);③降雨量和平均雨强显著影响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P<0.05),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伊犁绢蒿>苦豆子>霸王>紫穗槐>骆驼刺>狗牙根>榆树>驼绒藜.[结论]伊犁河谷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不同雨型下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人工植被,单一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与其覆盖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国土绿化、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降雨类型坡面径流植被恢复水土流失灰色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