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脑血管病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金宏义

双月刊

1009-816X

xnxgbfz@126.com

0571-87962132,0571-87987373-5182

310013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心脑血管病防治/Jour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社区人群防治、综述、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护理园地、最新网上医讯等。欢迎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力衰竭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耐受性预测模型构建探讨

    姜祖超葛乐品叶海浩王洁...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SV)耐受性的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估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HFrEF患者 150 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给予SV治疗;随访 3 个月,观察患者SV是否达到目标剂量(200 mg,2 次/d),分为耐受组 45 例和对照组10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V耐受性的相关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校正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在预测SV耐受性的内部效能.结果 30.00%患者达到了目标剂量.耐受组年龄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合并右心衰竭比例、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口服中等以上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合并右心衰竭及服用中等以上剂量ACEI/ARB是SV耐受性的影响因素(OR=0.833、1.379、3.167、2.720,P<0.05);以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 0.927(95%CI=0.889~0.984),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模型相接近.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在预测SV耐受性的曲线下面积为 0.928,敏感度为 91.11%,特异度为 81.90%.结论 通过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可以评估患者使用SV的耐受性,指导临床治疗.

    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耐受性列线图模型

    金雀异黄酮通过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姚飞郭云亢张丽娜
    5-10,63,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 4(TLR4)信号通路探讨金雀异黄酮(GE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100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EN(GEN,40 mg/kg)组、GEN+TAK242(TLR4 抑制剂,10 mg/kg)组和GEN+LPS(TLR4激动剂,5 mg/kg)组,每组 20 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AMI大鼠模型,经1 次/d给药治疗 4 周后,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左心室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基质裂解素2(ST2)、脑利钠肽(BNP)水平;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左心室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马森(Masson)染色法观察左心室心肌组织纤维化状况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ELISA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EN组左心室功能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降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血清AngⅡ、ST2、BNP水平和LVMI降低;左心室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和纤维化状况均改善,CVF降低;心肌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TLR4、TGF-β1、Col-Ⅰ、Col-Ⅲ、α-SMA表达量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K242 能够增强GEN对AMI大鼠上述指标的调控作用;LPS则能够阻断GEN对AMI大鼠各指标的调控作用.结论 GEN具有抑制AMI大鼠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 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外基质生成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金雀异黄酮TLR4信号通路炎症细胞外基质

    血清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对重症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董慧凤陆建红周庆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ACAG)对重症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9年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2.0 版本中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成人NSTEMI患者513例,根据 360 d死亡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 287 例及死亡组 226 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时血清ACAG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ACAG组 249 例与高ACAG组 264 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 360 d累计生存率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入ICU时ACAG对重症NSTEMI患者 360 d全因死亡率的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急性生理评估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阴离子间隙、ACAG、尿素氮、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血糖、血磷、发生心脏骤停比例、ICU住院时间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ACAG组 360 d累计生存率更低(log-rank χ2=30.680,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ACAG(>20 mmol/L)是重症NSTEMI患者360 d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534(1.117~2.107),P<0.05].结论 入ICU时高ACAG(>20 mmol/L)是重症NSTEMI患者360 d全因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白蛋白校正阴离子间隙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长期预后

    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相关性

    宋朝国刘健贺宝臣杨伟光...
    15-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07 例,随访 1 年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 171 例,预后不良组 36 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PCI术前、术后 1 d、术后 3 d、术后 5 d血清PCSK9、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同时间点血清PCSK9、cTnI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CI术后 3 d、术后 5 d血清PCSK9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高血压史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PCI术后 3 d和术后 5 d血清PCSK9、cTnI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6.471、14.615、10.698、10.024、30.088、19.299、13.148,P<0.05);有高血压史、PCI术后 3 d和术后 5 d血清PCSK9水平高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614(1.382~4.943)、2.847(1.782~4.548)、2.646(1.487~4.708),P<0.01];PCI术后 3 d血清PCSK9 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71,截断值为 29.34 ng/mL,敏感度为74.71%,特异度为 81.52%;PCI术后 5 d血清PCSK9 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 0.911,截断值为 20.12 ng/mL,敏感度为 85.72%,特异度为 81.93%.结论 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3 d和术后5 d血清PCSK9水平,对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初发小血管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变性危险因素的研究

    凡奇马龙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发小血管闭塞(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变性(WML)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50 例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根据WML情况将患者分为无WML组30例、轻度WML组52例和中重度WML组 68 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尿酸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F=6.350、12.600、6.630、5.48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年龄是初发SAO型脑梗死合并WML的危险因素(OR=7.039、1.090,P<0.01).ROC曲线显示高血压和年龄预测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AUC分别为 0.691、0.69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0/90 mmHg、56.50岁,约登指数分别为0.383、0.389,敏感度分别为73.52%、71.70%,特异度分别为68.42%、67.20%.结论 高血压和年龄是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和年龄对预测初发SAO型脑梗死患者合并WML均有一定价值.

    初发小血管闭塞型脑梗死脑白质变性高血压年龄

    高分贝音乐与心血管疾病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张惠玲刘新宇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高分贝音乐与6 种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中分别筛出与高分贝音乐、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遗传工具变量,使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 3 种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评估高分贝音乐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采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MR-PRESSO分析、留一法 4 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表明高分贝音乐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OR(95%CI)=1.424(1.061~1.911),P<0.05]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OR(95%CI)=1.428(1.065~1.915),P<0.05],与加权中位数法分析结果一致.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高分贝音乐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以及心力衰竭无关(P>0.05).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不存在偏倚,工具变量不存在异质性.结论 高分贝音乐与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高分贝音乐对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因果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高分贝音乐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孟德尔随机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和Zeste同源物增强子-2表达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李晨曦白如玉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与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2例AIS患者为脑卒中组,92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NIHSS评分将脑卒中组患者分为致残性损伤组19 例,非致残性损伤组7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lncRNA MEG3、EZH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 表达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MEG3、EZH2 水平对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 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1.817、11.54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 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0、0.603,P<0.01).致残性损伤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占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到院时间(ODT)、lncRNA MEG3、EZH2 水平均高于非致残性损伤组(t/χ2=2.103、5.050、9.121、5.585、2.276、5.448、4.638、4.6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ncRNA MEG3、EZH2 以及ODT均是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影响因素(OR=4.853、4.277、2.674、3.052、3.901,P<0.05).lncRNA MEG3、EZH2 联合诊断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lncRNA MEG3 以及EZH2 单独诊断的AUC(Z=2.626、2.954,P<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94.74%、82.15%.结论 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 水平均上升,与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正相关,可用作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诊断指标,且联合诊断效果更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Zeste同源物增强子-2

    鸢尾素在脑卒中研究中的进展

    张萱陈小飞李伟荣王建红...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鸢尾素是肌源性因子,可以调节能量代谢,在心、肝、脑、肾等器官中都有着一定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鸢尾素可以减轻脑卒中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损伤,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线粒体功能,保护血脑屏障,对脑卒中后神经损伤有着积极影响,是极具潜力的治疗干预靶点和疾病预测因子.本文对鸢尾素进行简要概述,并从脑卒中危险因素、鸢尾素减轻脑卒中后神经损伤机制以及鸢尾素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脑卒中鸢尾素预后

    残余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

    王新鑫董彬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的患者也可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残余胆固醇可能是主要残余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残余胆固醇的定义、定量方法、代谢、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证据、治疗等进行综述.

    残余胆固醇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盛佳洁王慧星李萌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脑-肠轴在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通过血压调节、免疫调控、炎症反应及神经调节等参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同时,微生态制剂、肠道菌群移植等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近年来,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脑卒中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脑卒中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肠道菌群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