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袁继炎

月刊

0253-3006

zhxewk@263.net

027-82846835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小儿外科专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充分报道中国小儿外科学科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促进中国小儿外科学科的发展。本刊读者主要为从事小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及外科、儿科、产科有关人员。本刊辟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会议纪要、研究报告、技术革新、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明显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翁书婷解鲁璐刘百慧谢斯琦...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明显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2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例无原发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NB分期采用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INSS),危险分度依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危险度分组标准,所有患儿在确诊NB并确定临床分期后,根据COG危险度分组并进行分层治疗.患儿在治疗完成后采取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4月21日.结果 11例临床诊断为NB,但颈部、纵隔、后腹膜、盆腔及颅内均未发现原发灶.中位发病年龄为18.5(11.8,27.3)个月.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4例),腹胀(2例),下肢疼痛(2例),乏力纳差(1例),皮肤黄染(1例),发现体表肿物(1例),眼眶青紫(1例).转移情况为多发骨转移伴骨髓转移(7例),肝转移(3例),背部肌肉转移(1例).11例均完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检测,升高者占9例;9例完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升高者占8例;7例完成24 h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检测,升高者占5例.根据INSS分期,Ⅳ期9例,Ⅳs期2例.3例未接受肿瘤相关治疗患儿均死亡,接受治疗的患儿中1例死亡,7例存活至今.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为62.3%,其中接受肿瘤相关治疗患儿5年累积生存率为85.7%,中位生存时间为88个月.结论 无明显原发灶NB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主要依赖肿瘤转移灶或骨髓转移的病理学检测来确诊,经过规范化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母细胞瘤肿瘤转移诊断预后儿童

    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在胎儿神经外科产前诊断实践中的探索

    蒋飞侯利民梁中华王大庆...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在胎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产前超声筛查怀疑为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母孕期情况,超声、磁共振、染色体组型诊断、侵入性检查结果,产前诊断中心诊断情况.结果 1 065例胎儿经产前诊断中心诊断发育异常,其中胎儿神经系统疾病(fetal neurosurgical disease,FND)有27.3%(291/1 065),完整随访占74.91%(218/291),全部完成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占84.8%(185/218),产妇年龄为(27.3±5.4)岁,年龄范围是20~43岁,孕周为(26.6±1.4)周,范围在22.1~34.8周.其中侧脑室扩张占72.93%(159/218),无脑儿、露脑儿占5.50%(12/218),脑膨出占4.13%(9/218),脊髓脊膜膨出占10.09%(22/218),胼胝体发育不良占4.13%(9/218),后颅窝囊性畸形占7.34%(16/218),小头畸形占0.92%(2/218).生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42.66%(93/218).终止妊娠占16.97%(37/218),引产占1.38%(3/218),死胎占5.50%(12/218).结论 规范的多学科联合诊治产前诊断模式可提供清晰准确的预后判断,对于减少严重神经系统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疾病产前筛查多学科联合诊治

    单中心10年先天性食管闭锁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冯众何炜婧高润楠朱海涛...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的治疗及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外科首次治疗的259例E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3例,女116例,统计合并畸形、放弃治疗、治愈率、EA分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术后中远期临床症状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共计259例食管闭锁患儿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首次治疗,213例接受了手术,术后放弃治疗死亡或自动出院失随访19例.194例食管闭锁治愈并出院,术后治愈率为91.1%(194/213).其中A型11例,C型179例,D型1例,E型3例.179例C型食管闭锁,其中99例开放手术,80例胸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吻合口狭窄率显著高于开放手术(55.0%比39.4%,P<0.05),但胸腔镜手术并非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有数据分析未发现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但吻合口漏是食管气管瘘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远期临床症状主要以慢食为主,占65.0%;其次为进食后反流或烧心症状,占33.6%,1.6%需手术干预;术后脊柱侧弯有5.6%,以特发性、保守治疗为主,合并脊柱发育异常需要手术.EA患儿整体生长发育情况较好,仅8.8%年龄别身高<-2,生长发育迟缓,而食管复杂手术史是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论 EA患儿整体预后良好,但术后中远期随访存在相关临床症状,仍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食管闭锁预后并发症生长发育

    食管闭锁儿童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思琪杨深王沛则赵勇...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EA患儿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版(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4.0,PedsQL™4.0)对2007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2~18岁EA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回收合格问卷130份,其中男孩80例,女孩50例,中位年龄3.3(2.7,5.0)岁.将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EA患儿PedsQL™4.0问卷的总分为(73.07±17.80)分,低于全国常模的(81.18±12.03)分(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孩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女孩(P=0.001),近1个月存在消化道问题(烧心、呕吐、吞咽困难、食物嵌塞、吞咽疼痛)、呼吸道问题(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部紧压感)或喂养问题(避免进食某些食物、吃小块食物、需高能量食物、进食时间>30 min、饮水辅助进食)的儿童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既往接受胃造瘘术也与生活质量总分降低相关(P=0.0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咳嗽、进食时间>30 min是生活质量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EA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规范化随访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食管闭锁生活质量问卷影响因素

    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单中心581例

    秦鑫锞段栩飞闫学强卞红强...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581例单一疾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5例,女256例;年龄为(4.00±3.52)岁,年龄范围为1 d至16岁10个月,其中新生儿11例,婴儿145例,幼儿132例,学龄前期141例,学龄期137例,青春期15例;身高为(97.65± 28.11)cm,范围是45.00~175.00 cm;体重为(17.11±11.22)kg,体重范围是2.00~67.00 kg.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变部位等情况选择戳孔布局为直线型布局、扇形布局或者三角形布局,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等.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 581例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86.76±94.81)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5(5,10)ml,范围是1~300 ml,其中7例术中中转开放,中转原因包括侵犯周围重要组织器官3例(分别为肋骨、降主动脉、气管),操作空间狭小2例,术中出血2例.患儿各年龄段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P=0.947).结论 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最常见原因为侵犯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操作空间狭小及术中出血,术前准确评估患儿自身空间、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血供来源及是否合并有感染是降低小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转率的关键.

    机器人手术中转开腹手术小儿外科

    儿童肾外伤外科干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陈荣晨叶柯汛郑洪英徐磊...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风险.方法 分析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儿童单侧肾外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损伤特征、治疗和预后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用R软件建立预测外科干预的列线图,根据曲线下面积和拟合度检验模型效果.结果 共有114例患儿纳入研究,开放性损伤3例,钝性损伤111例;其中17例患儿接受了外科干预,包括5例肾切除术,5例血管栓塞术及7例其他手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大小/肾脏厚度比值、开放性损伤、入院4 h内出现休克、造影剂外渗及合并其他腹部器官损伤是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成功构建列线图,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985,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通过该列线图得出的外科干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列线图模型拟合度好,能够为儿童单侧肾外伤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列线图肾外伤外科干预儿童

    苗勒管永存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郑荣飞苏喆王立江贤萍...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苗勒管永存综合征(persistent Mullerian duct syndrome,PMD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PMDS患儿的睾丸功能评估以及肿瘤的发生风险.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PMDS的5例男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中位年龄15个月,年龄范围为5~26个月.采用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评分系统(external masculinization scores,EMS)进行评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进行性腺功能评估,行超声检查、遗传学基因检测、外科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5例中有3例为双侧隐睾、1例为单侧隐睾、1例为睾丸横过异位.根据EMS评分,5例患儿外生殖器呈轻至中度男性化不全.4例患儿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提示睾丸间质细胞功能良好(睾酮14.68~29.10 nmol/L),3例患儿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低于年龄正常参考值,1例水平正常,1例初诊时未检测AMH.经盆腔超声检查发现苗勒管残留物(Mullerian remnants,MRs)3例,1例未行盆腔超声检查.5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为46,XY.4例患儿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为2例AMH基因变异、2例AMHR2基因变异.5例患儿均行双侧睾丸下降固定术和腹腔镜探查,均发现MRs.4例患儿行性腺病理均为发育不良的睾丸.结论 在睾丸下降不全患儿中应注意识别PMDS,并尽早行隐睾下降固定.PMDS发生睾丸肿瘤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隐睾患儿,需严密监测.

    睾丸抗苗勒管激素苗勒管永存综合征苗勒管残留物

    超声联合关节造影辅助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型骨骺骨折的中短期疗效

    马海龙李阳袁悦刘永...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型骨骺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行超声联合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型骨骺骨折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10.2岁,年龄范围为7~14岁.所有患儿术中采用超声辅助骨折复位,再利用腕关节造影,观察关节面复位情况,验证骨折复位效果.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感染、针尾激惹等).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Mayo评分标准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2.4个月(2~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0.6 min;平均术中透视次数为5.2次.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4周.随访过程中,有2例患儿发生针尾激惹,拔除克氏针后自行好转.所有患儿术后X线检查结果均获解剖复位.末次随访时腕关节Mayo评分为80~100分,平均为92.6分.其中,优10例,良4例.结论 超声联合关节造影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型骨骺骨折中具有微创、安全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骨骺超声检查关节造影术桡骨远端骨折儿童

    自体毛发移植治疗儿童瘢痕性秃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冯瑞王燕妮齐鸿燕王继萍...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毛发移植技术在儿童瘢痕性秃发、秃眉中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收集了北京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因手术、烧伤、外伤导致的瘢痕性秃发、秃眉患儿共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为(7.0±3.0)岁,年龄范围是4~12岁;其中10例秃发,3例秃眉.根据患儿病情特点采取自体毛囊单位提取(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或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FUT)移植术,随访时计算成活率、毛发生长情况、并发症,并以问卷的形式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13例中有8例采用FUE、4例采用FUT、1例采用FUT+FUE的治疗方式.术后随访6~12个月,13例患儿毛发成活率平均值为80.9%(植发77.8%,植眉91.5%),临床效果非常满意者4例,基本满意者7例,2例认为疗效不满意,且已实施完成二次加密术.所有患儿均无术后并发症,移植毛发接近自然毛发分布特点,且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自体毛发移植技术是治疗儿童瘢痕性秃发、秃眉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应当临床推广.

    瘢痕秃发毛发移植术秃眉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TBX20基因突变T262M的功能探讨

    孙祺李青马新平文云红...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al heart disease,CHD)新发现的TBX20基因错义突变c.785C>T(T262M)进行功能研究,进一步探寻T262M与CHD发生机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①应用生物信息在线软件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对基因突变T262M的致病性进行预测分析.②采用同源建模技术分别构建野生型TBX20及突变型TBX20-T262M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对所构建的突变型和野生型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比对分析,预测突变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变化及影响.③通过分子模拟对接技术预测分析突变型T262M与野生型TBX20相比较的功能变化.④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野生型及突变型TBX20 mRNA的表达情况.⑤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262M对下游靶基因ANF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①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结果均为T262M具有致病性,蛋白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②同源建模显示T262M造成侧链氢键丢失,导致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③分子模拟对接显示突变型T262M与NKX2.5、GATA4之间的结合力较野生型TBX20提高.④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无论单独转染TBX20表达质粒还是共转染GATA4、NKX2.5情况下,突变型T262M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TBX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体外细胞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突变型TBX20-T262M对下游靶基因ANF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与野生型TBX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发现的TBX20基因错义突变T262M有致病性,导致蛋白质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与NKX2.5和GATA4结合力提高,可能通过上调mRNA表达参与CHD的发生.

    心脏病错义突变同源建模TBX20基因致病性